2000年,《春光燦爛豬八戒》全國熱播。
徐崢去銀行取錢,櫃員認出了他,很禮貌地管他叫徐先生,然後忘了關擴音,扭頭就對同事說:給豬八戒拿一萬塊錢。
徐崢當場臉都黑了。
《春光燦爛豬八戒》開播後,「豬八戒」成了徐崢身上扯不掉的標籤。
那時候,他對「豬八戒」這個角色,是帶著絕對的排斥和嫌棄的。
他一開始根本無法接受豬八戒這個人角色和故事設定,但不可否認,這部劇給他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收穫。
拍攝這部神話劇之前,他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龍套,這部劇之後,他是全國都認識的「豬八戒」,最重要的是,他在劇組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雖然抗拒,可多年後記者問及如果重新來過,還會不會接拍這部劇,他的答案仍然是:會,因為能碰到小龍女。
和現實的他一樣長情的,是這部劇裡,兜兜轉轉,真正做人的豬八戒。
01、生而為豬,活著自然最大
豬八戒,原名小乖乖,是一隻自詡聰明,成日裡對主人朱逢春有著無限嫌棄的小豬。
不過,他比較幸運,自小就被朱逢春當做寵物養,因而養出了一身的嬌氣。
當然,他最大興趣,除了吐槽自己的主人,也就剩下豬的本能了。
在第一個故事單元裡,豬八戒是一個從豬變人的過程。
因為豬始終逃不掉一把殺豬刀的宿命。
當太白金星給了他成為人的機會,基於好奇,基於逃命的本能,他甚至來不及為自己的主人哀悼,就立刻被做人的機會吸引住了。
好在,他還有點良心,知道要保住主人的傳家寶,但也僅僅只剩下這麼點「良心」。
在太白金星的一波騷操作下,小乖乖順利將自己的靈魂寄宿在了他的主人身體裡。
頂著朱逢春的軀殼,過著一隻豬的小日子。
太白金星的八大戒,本意是為了束縛豬八戒,讓他別輕易犯戒。
可在嘗試過一天的人之後,豬八戒心裡逃避宿命的小算盤打的噼裡啪啦地響,有了人的軀殼,不用害怕被送到屠宰場,也不用害怕餓肚子。
他開始起了貪念,想長長久久地變成人。
法術失靈變成小乞丐的太白金星,陰差陽錯地丟失金丹的貓妖,誤吃了金丹的豬八戒,為報恩找上門的小龍女……
每個人每件事都在成全他生而為豬,逆天改命成人的想法。
02、化身成人,小人物的弧光不斷拉長
因為金丹的原因,豬八戒莫名地就多了「臭屁神功」的小馬甲。
甚至也因為小龍女,他把東海至寶千年玄冰都吃了下去。
可深受寒冰和金丹冰火兩重天的折磨,豬八戒做人的意志搖擺不定,甚至,他總是說:「我不要做人了,做人好燙啊。」
「再燙也要做人。」
是小龍女的堅持,讓他漸漸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第二個和第三個故事單元,講述的正是豬八戒開始從一頭帶著利己思維的小豬,變成一個集小人物影子的角色。
當然,這兩個故事的主次,是有差別的。
第二個故事,後裔和嫦娥的故事線為主,豬八戒的瞎攪和,小龍女的隱忍付出和成全,成了副線,相當於站在了局外人的角度。
故事的主角,換成了後裔和嫦娥,一個安於平凡,純粹地想過好每一天,一個帶著目的從月宮而來,目的是喚醒對方沉睡的意識。
作為他們之間的旁觀者,參與者,豬八戒對嫦娥的痴纏,對二牛不耐煩,對小龍女的呼來喝去,都能佐證他逐漸擺脫一隻豬的本性,開始向人的七情六慾靠近。
雖然我們知道,豬八戒跟小龍女之間,有月老紅繩上的死結作怪,但豬八戒對小龍女毫不掩飾的情緒,其實是朦朧而不自知的。
他自私,他也很慫,明知道小龍女的情感,卻利用小龍女,變相去討好嫦娥。
這種心理,很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家人總是少了些耐心,對外人莫名地多了分討好的舉動。
他其實也害怕,明知道小龍女追逐的人,並不是自己,但他不能解釋,也不敢解釋。
他不能告訴小龍女:我不是救你的那個朱哥哥。
也不敢告訴她:我只是一隻豬。
到了孫悟空的單元裡,這種情緒隨著嫦娥的離開,逐漸被放大。
他對嫦娥的執著,也因為小龍女的陪伴,漸漸減弱,甚至,他開始從抗拒小龍女,變成慢慢接受小龍女,並發展出相對和諧的朋友關係。
當然,搭天梯的事,他也是沒放棄的。
一隻豬的日常,只有吃和睡,豬八戒到了這個故事階段,已經摒棄掉了這些豬的習性,腦子裡裝了更多身為一個小人物的智慧。
03、成全大義,回歸的是眾生平等的宿命
在整部劇裡,隨著豬八戒的成長,他最痛的,大約就是「愛別離和求不得」這兩種了吧。
在變成人之前,他的世界,只有一個朱逢春。
在變成人之後,他的世界裡,多了很多人,那些人來來去去,卻始終只有小龍女陪在了他的身邊。
可當他才剛剛開始正視自己對小龍女的情感時,他卻成了最不幸的人。
老龍王裝瘋賣傻,是為了逼婚小龍女,因為他知道:「從十八年前我就知道,她生來就不是我的女兒,她生來就是為了東海。」
而豬八戒在跟小龍女尋找泉眼的時候,更是早早地猜到,小龍女就是那隻泉眼。
他很想自私一回,帶著小龍女天高海闊,自由自在。
可最終,他只能帶著小龍女給他留下的誓言,笑著落下一滴淚,沒了小龍女氣息的那隻手,保持握著的姿勢,痛徹心扉的說「永遠,永遠永遠。」
其實,《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成片雖然只有4個單元劇,但卻顛覆並豐滿了一隻豬到一個人的人物弧光。
在「正史神話」的傳統設定裡,豬八戒本身就是很特殊的存在,師徒5人,只有豬八戒有著「為人」的七情六慾和本能。
唐僧一心向佛,四大皆空,孫悟空,沙僧以及白龍馬一心報恩,為師傅保駕護航,其他的都隨緣。
而《春光燦爛豬八戒》從豬八戒的前半生著手,戲說這個角色,但無疑,他們的著眼點,很大的關鍵,就在於放大了豬八戒身上身為「普通人」的設定。
豬八戒,既擁有豬的特性,又有小人物不太偉光正的複雜人性,他會自私,會逃避,好色好吃懶惰還粗俗。
但他同樣也心中有大義,有同理心,眼看東海千萬生靈遭難,他沒有為難只能去送死的小龍女,反而選擇了成全,讓她安心離開。
範小天在對於豬八戒的角色塑造,他曾經這樣說:「觀眾可以從豬八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從其他角色身上,發現人性或善良可愛或貪婪奸猾的不同側面。「
大概,這也是這部劇出來以後,豬八戒能夠迅速佔據大眾視野很關鍵的一點。
豬八戒很醜,但他身上卻帶著每個人的影子。
一隻成神的豬,他的前半生,可以很簡單,誠如「正史神話」裡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也可以很複雜,複雜到,擁有人的貪嗔痴,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有資料說,《春光燦爛豬八戒》原本是6個單元的故事,其中哪吒的故事,以及豬八戒拜師唐僧的兩個單元沒有拍出來。
其中,豬八戒拜師唐僧這個故事,是跟「正史傳統」的故事接軌的,講述了小龍女投胎轉世成為高小姐,而豬八戒成了高小姐家的一隻豬。
這個故事的設定,跟原本高老莊的這段故事很接近,但卻跟這部戲說的神話故事相違背。
《春光燦爛豬八戒》裡的小龍女,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她只是化作一隻不死不滅的泉眼,保障了東海千千萬萬年的水源。
結局裡,豬八戒是愛著小龍女的,上天入地,只愛她一人,最後只能選擇成全。
所以,小龍女沒有死,就談不上投胎轉世,愛著小龍女的豬八戒,就更不會輕易地放棄她,跟著唐僧西天取經了。
當時這剩下的兩個故事單元,為什麼沒有拍出來,原因不得而知。
但不可否認,正是這種無意間的缺憾,反而讓豬八戒的人物魅力和人物設定,更符合邏輯,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