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即將迎來首批2020年報,在年報預披露或者正式披露的時間窗口期,A股市場將迎來怎樣的年報行情?
01
上市公司2020年度業績預告正在陸續披露
截至1月7日,A股市場已有71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其中,2021年1月1日至1月7日期間,有3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33家預喜的公司中,20家公司的股價上漲(8隻股票漲幅超10%);6家預減的公司中,4家公司的股價下跌。
「現在A股市場屬於『業績為王』的行情,只有基本面好的公司才能夠不斷上漲,差的公司則不斷被邊緣化,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所以年報業績較為重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
上海純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純達基金」)基金經理曾海則認為,年報期間,業績是很關鍵的指標,表明公司的賺錢能力以及對股東的回報,但業績並不是唯一評估指標。在業績公布的時間點,實際業績與預期業績之間的差距,決定股價方向,超預期則股價上漲,低於預期則股價跌。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較多公司的業績不會很好,但基本已經在上半年集中反映,下半年市場反映出復甦預期。事實上基於三季報的單季度業績來看,部分行業和公司已經走出疫情陰影,並且由於2020年上半年的低基數,預計未來1~2個季度基本面上行趨勢不變,預計年報行情將延續至2021年一季報。」曾海對第一財經預判稱。
02
業績預期下的股價表現
「進入到年報預披露期,上市公司年報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參考信息,關於業績指標、現金流指標以及資產負債率等指標,是投資者判斷一家公司有沒有價值的重要參考指標。其中,上市公司業績是最重要的一項指標,投資者看重企業淨利潤以及每股收益。」楊德龍對第一財經稱。
進入到2021年以來,截至1月7日,已有3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的有20家,預減的2家,1家預計首虧,3家預計扭虧,10家預計略增,3家預計略減。
也就是說,共有33家公司預計2020年業績同比上漲,6家公司預計2020年業績同比下降或虧損。
700多家企業即將公布2020年報,董秘該如何做好信息披露?
03
年報行情將如何演繹?
A股市場披露了2020年度業績信息的717家上市公司中,143家預增、16家續盈、100家略增、77家扭虧、56家預減、81家略減、54家續虧、74家首虧、116家存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有336家上市公司預喜,137家上市公司預減,128家上市公司預虧。
楊德龍認為,根據2020年的年報預告情況,此次春季攻勢可以結合年報行情,投資者需重點關注業績預增以及業績增長比較好的公司。
板塊方面,曾海建議,重點關注疫情受損,2020年三、四季度已經出現復甦的行業,如可選消費板塊,也可以關注漲幅較小的低估值大金融板塊。由於整體邏輯是復甦,因此2020年上半年疫情受益板塊,可能面臨一定的壓力。
從近期A股市場的變現來看,呈現出大市值和小市值股兩極分化現象。
「好股票不斷創新高,差的股票在不斷被邊緣化,這種分化以後會更嚴重,這是A股市場進入到機構投資者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楊德龍稱,投資者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遠離績差股、題材股,隨著大量的居民儲蓄通過買基金入市,那麼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越來越高,機構奪回定價權,機構比較偏愛的優勢股票將會有更好的機會。
曾海也贊成,未來A股市場美股化、港股化的趨勢會延續。他補充兩點理由稱,一方面,中國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時代,大部分行業將進入成熟期,行業競爭激烈,導致份額向龍頭集中;另一方面,註冊制之後,上市公司不是稀缺品種,垃圾股難以享受流動性溢價。
04
年報這麼重要,董秘該如何做好披露工作?
董秘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年報披露。
原則上,年報財務相關的內容由財務部準備,其餘文案和總協調由董秘辦負責。年報經管理層分級審批最終定稿後,提交董事會通過,然後經交易所審核後披露,最終提交股東大會投票。
董秘辦還要負責年報的印刷與披露媒體的安排,以及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召開。整個年報的準備從會計師入場,到董事會公告,通常歷時數月。
年報裡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句話,都曾被反覆推敲。上市公司經營的真相,就隱藏在這些數字和文字背後。讀懂年報,就能接近事實。
年報厚厚一大本,該怎麼讀呢?我曾花了大量時間,學習同行的報告,並親自撰寫年報。發現這裡面大有學問。
每年,交易所都會預先發出定期報告披露指引,裡面極其詳盡地規定了年報的披露格式和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按照指引的規定,亦步亦趨地填上內容。有膽子大不嚴格按交易所要求寫的,那通常都是有什麼不願告人之密。所以要讀懂年報,不妨和董秘一樣,先學習定期報告披露指引。
05
個人董秘經驗分享
1.年報的第一節是「公司基本情況」
這一節沒什麼特別要注意的,通常是把去年的內容直接拷貝過來。裡面的董秘信箱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垃圾信息堆滿,所以幾乎是無法使用的郵箱。
至於披露的聯繫電話,對大多數公司來說,那最多是個總機。投資人要想找到公司董秘,得過層層關卡,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領導出差了。」當然,我不是這麼幹的,這是後話。
2.年報的第二節是「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
這一節是財務部準備的,要點在於對較上年變化幅度大的項目的解釋,還有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
有時候一家公司,淨利潤暴增,結果只是因為賣了些資產,而不是經營持續性轉好。從這節就可以看出來。
3.年報的第三節是「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
我們可以在這節內容裡,先看到公司歷次融資和拆細造成的股本變動,那都是剪刀+漿糊的內容。然後是前10名股東和前10名非限售股股東情況表。
一般來說,每家公司裡面都有「主力機構」駐紮,通過大股東的變動,能夠覺察到機構投資人的態度變化。不過定期報告一年只有四次,而董秘每月可以收到交易所信息結算中心提供的前200位股東名錄。遇到特殊波動時,也可申請臨時列印當天的股東名冊。所以江湖傳說,某個股票誰買了多少,莊家馬上就知道了,這不是不可能,但是有一定技術難度。
在這節裡還有個有用的信息,就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介紹。公司治理最關鍵的核心,是誰控制這家公司,以及如何控制?很多有趣的事情,都是從這個章節裡發掘出來的,一個被低估很多的股票,大股東會千方百計增持進來。而一個被嚴重高估的股票,大股東一定想賣。搞清楚誰控制誰,非常關鍵。
4.年報的第四節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情況」
裡面有公司主要領導的履歷介紹,以及薪酬情況。我讀每個公司的年報,都特別喜歡這一節。而且我發現,董事會上每個董事看的最仔細的,也是這一節的內容。
人最關注的是自己,董事們總是把簡歷讀了又讀,改了又改。有一次,證券代表忘記更新一位董事的年齡,立即被發現了,後來這一節我只好親自審核。高管的報酬和持股數在這節裡是個重點,另外,公司員工情況中的員工數量和專業與年齡結構值得特別關注。
公司報表造假,很少會把腦筋動到員工薪酬上來。一個快速發展賺大錢的公司,員工數量應快速增加,管理層薪酬應持續提高,員工年齡應趨於年輕。有的公司,靠與經銷商造假合同虛增利潤,從員工數量和薪酬上一眼就能看出破綻。
5.年報的第四節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情況」
這一節通常是用垃圾文字堆砌出來的官樣文章。可以直接撕下來給孩子疊飛機。
6.年報的第六節是「股東大會情況簡介」
看看哪家機構派員來參加股東大會了,可幫助推算誰是這個公司的主力機構。有的公司還真的不想讓投資人參加股東大會,用的招數有跑到西藏開會的,也有專挑與同行業更著名的公司同時開會的。基金研究員分身乏術,上市公司也就樂得清閒。
我所在的招商地產,永遠是在蛇口新時代廣場開股東會。好公司,當然不躲著股東。不過我也曾暢想,咱要是哪天也能到喀納斯開次股東大會,那該多好。
7.年報的第七節是「董事會報告」
這一節是整個年報的精華所在。不看報表,也要看「董事會報告」。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描述公司過去一年是怎麼幹的,幹得如何,未來一年又準備如何發展。散戶是很少有人逐字逐句去看這些內容,但是機構會。所以這一節主要是寫給機構看的。
這裡也是公司通過定期報告,傳遞關鍵信息,並主動控制投資者預期的關鍵。這一節,由我主筆,每一個字,都經過反覆斟酌。每一句話,都暗含深意。
比如某家上市公司,計劃作重大資產重組,他有可能在這裡面含糊地提一句:「公司繼續積極研究如何藉助資本市場,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公司主營業務」到年中,公司股價出現大幅度拉升,隨後停牌重組。若交易所怪罪下來,公司完全可以解釋為,事項已在年報中進行過預先披露。
當然,寫年報的要點是,含而不露,留足餘地。該說的事情說了,不該說的一字沒露。而投資人要做的,就是反向解碼。揣摩這字裡行間到底是啥意圖,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戰略實現情況可都在這裡。值得仔細讀兩遍。
8.年報的第八節是「監事會報告」
那段文字也可以不看。
9.年報的第九節是「重要事項」
涉及重大訴訟,重大重組,關聯交易等等。凡是有大量關聯交易的公司,在這裡都是要看的重點,需要和往年的數據仔細對比。如果這節裡有撤換會計師事務所的情況,那就要格外小心。沒有人願意輕易撤換會計師,除非不能「得心應手」。
10.年報的最後一節是「財務報告」
整個財務報告的分析也是個專業問題。該怎麼分析我是以後才學會的。
當時我把全中國像樣的上市公司年報讀了個遍,發現有兩類公司的年報最漂亮。一類是像萬科這樣的,字裡行間都透著進取精神和領袖氣質。一類就是中石油,長江電力這樣的大央企,那文字公司都是部級水平,可謂力透紙背。以上兩類公司成為我初期模仿的榜樣。在同事們的幫襯下,年報就那麼寫出來了,此後越寫越規範,不久就被深交所評為信息披露優秀企業。
06
年度報告編制及披露工作流程
700多家企業即將公布2020年報,董秘該如何做好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