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這裡將講的終南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終南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秦嶺在道家的文化的渲染下,變得十分神秘,由秦嶺衍生出的神話也有不少,古往今來的神獸多數都產起秦嶺,《神異經》中說: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在《爾雅·釋獸》當中同樣也一種「神獸」的記載:似熊、小頭、痺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
這裡說的「食鐵獸」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寶大熊貓,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大熊貓都是性情溫順,清淡素雅的「素食者」其實大熊貓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它有吃鐵的習慣,在食物匱乏的時候,大熊貓也會吃一些野生動物,竹鼠經常是大熊貓的開胃菜。
不過大熊貓是800萬年前的生物,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戰鬥起來十分兇猛,在上古神話當中,它還是兵主戰神蚩尤的坐騎,但是幾百萬年的進化,食肉性的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它們也開始依賴竹子為生,蛻變成了賣萌為主的神獸。
在我們正常的認知當中,大熊貓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然而在秦嶺又出現了一隻不同的棕色的大熊貓,它一躍成為了大熊貓當中的國寶,而大熊貓只在我國繁衍生息,所有從全世界的範圍來講,棕色大熊貓全球僅有一隻。
其實這並不是我國第一次發現棕色大熊貓,在我國相關的記載上,棕色大熊貓被目睹的次數一共有五次之多,第一次是在1985年,佛坪縣村民在陝西秦嶺的自然保護區一個海拔大約1200米的河谷當中發現了一隻棕白色相間的患病大熊貓。
當地村民立刻通知了當地的動物保護部門,這隻大熊貓被送往了西安動物園,它的病情也逐漸好轉,工作人員給她取名「丹丹」,丹丹在動物園生下了兩個孩子,第一個夭折了,第二個是黑白相間正常的大熊貓,丹丹也在2000年因病去世。
第二次是1990年,同樣是在佛坪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了一隻棕色的成年大熊貓,但僅僅只看到了一個背影,它就消失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都是在佛坪自然保護區,最後一次發現時,是一隻棕褐色的熊貓幼崽,不過它的母親是黑白相間的正常熊貓。
這隻幼崽是目前發現的最罕見的一隻,它的整個皮膚都是棕褐色的,工作人員給它取名「七仔」,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科學家也有一些推測,第一種說法是秦嶺土壤和水源微量元素異常,影響七仔毛髮當中的黑色素。
第二種主要是因為地域關係,由於5次都是在佛坪發現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地區的大熊貓群種的毛髮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目前為止動物界還沒有發現這樣的特例,第三種就是返祖說了,不過基因突變返祖影響毛髮的概率十分低。
至於為什麼會蛻變成棕色大熊貓,科學家也難以給出解釋,七仔也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