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有這麼一個表情:
圓嘟嘟的臉萌萌噠,弧度上揚的嘴角傲而不嬌,微微泛紅的臉頰讓人感到無限溫暖,雙眼右視充滿歡樂使人浮想聯翩,輕挑秀眉深藏功與名。
在社交網絡中,「滑稽」是年輕人最常用的表情之一。最早來自於貼吧,不過表情過於魔性,被網友廣泛傳播於各個平臺,所以後來QQ、微信、B站、酷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滑稽」。





撇開表情包不談,我們知道的「滑稽」,是指人之言語、動作或者事態,讓人發笑。誰能想到,「滑稽」除了表情包,還是一位聖人,一種酒器!
滑稽一詞出現得很早,早在《莊子·徐無鬼》的故事中就有記載:「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諧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在這裡,滑稽是個聖人的名字,他和方明、昌寓、張若、諧朋、昆閽一同陪黃帝去具茨山拜見大隗,結果都是路痴,只能找個小童問路。不問不知道,一問就是高手在民間,小童還順手幫助黃帝解決了如何治理天下的問題,「去其害馬者而已」。
差不多同時期,屈原也寫過「滑稽」,不過,「滑稽」在《楚辭》中,又是另一種意思。
屈原被放逐三年,竭知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意亂,就去請教太卜鄭詹尹。其中,屈原提到:「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是寧可廉潔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還是圓滑詭詐、油滑適俗、趨炎附勢來處世呢?
這裡的「滑稽」,就是指一種能轉注吐酒、終日不竭的酒器,音同gǔ jī,藉以指應付無窮、善於迎合別人。崔浩註:「滑音骨。稽,流酒器也。轉注吐酒,終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故揚雄《酒賦》雲『鴟夷滑稽,腹大如壺,盡日盛酒,人復藉沽』是也。」其中「鴟夷」「滑稽」都是一種酒器,前者是個裝酒的皮袋子,後者是用來注酒的工具。
到底是怎麼注酒的呢?清人文康在《兒女英雄傳》就把這種器具解釋得非常明白:
「這滑稽是件東西,就是掣酒的那個酒掣子,俗名叫『過山龍』,又叫『倒流兒』。因這件東西從那頭兒把酒掣出來,繞個灣兒注到這頭兒去。如同人的滑串流口,雖是無稽之談,可以從他口裡繞著彎兒說到人心裡去,所以叫作『滑稽』,又有個『乘滑稽留』的意思。」
說白了,和現代虹吸管差不多用法。
正是「乘滑稽留」的特性,所以屈原文中的「滑稽」借指能言善辯、圓滑處世之人。但是吧,這種特性又和古代士大夫所推崇的正直氣節大相違背,事實上很多文人政客對於「滑稽」之人都有那麼點看不上眼。
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寫了一個《滑稽列傳》,放在裡面的人物,都是沒有什麼突出政績,但是機辯又特別聞名的不正經公務員。比如淳于髡、優孟、優旃(zhān)、東方朔、西門豹等。

拿大家都知道的東方朔來說,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運籌帷幄的軍師。東方朔學識確實很不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星象八卦兵法佔卜,方方面面都懂一些,講什麼都能聽懂,都能侃得下去,妥妥的聊天鬼才!所以漢武帝一開始任他為郎官,就是看中了他的言詞敏捷,能說會道,可以在處理政務之中放鬆身心。
但是這些人物,包括後來升官幹實事的東方朔,雖然被寫進了《史記》的列傳,當時都屬於俳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俳優之言也稱為「滑稽之語」,到現在吳越地區還留有一種曲藝叫「滑稽」。「滑稽」從「能言善辯」成為現代用語中「幽默搞笑」的意思,應該和俳優到曲藝到滑稽劇的演化離不開關係。
所以啊,「滑稽」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滑稽,如果有人給你發「滑稽」,很有可能,是他在誇你能言善辯,從善如流!(滑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