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不平凡的2020年,步入2021年新年,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一年。回首往事,從2001年1月1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已經在百年世紀中走過了20年。20年前,我前往臺灣採訪,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迎接新世紀10小時大型直播《跨入新世紀》中《世紀夢圓》特別節目,親歷了兩岸親人團聚的歷史瞬間,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2000年12月,我隨同中國京劇院赴臺灣參加文化交流活動。當年,有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沒有記者到臺灣採訪,此次赴臺灣肩負重任,往返18天中,我始終牢記記者的使命與擔當,高速度、高強度、高質量,夜以繼日地完成了在臺灣一系列採訪任務。先後為《新聞聯播》、《中國新聞》等發回了「京劇《滿江紅》臺灣首演:抒發愛國情懷」、「秦兵俑首次赴臺展出引起轟動」、「新聞特寫:血脈相連情意濃」、「臺灣:新世紀的祝福」等7條新聞報導,完成了「焦點訪談——特別節目:文化交流世紀親情」、和「東方時空——特別節目:秦俑冬季熱臺北」等,這些報導在海峽兩岸引起強烈反響。
時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簡志信,對大陸記者在臺灣尋親採訪評價說:「1992年,大陸記者赴臺採訪,為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邁出了一大步。8年後,大陸記者高偉強是第一個在臺灣進行尋親的記者,幫助了海峽兩岸一家失散了半個多世紀的兄妹。媒體記者尋找他們的親人,圓他們團圓的夢。離別愁,思鄉情,都在尋親的故事裡面了。這次尋親,又是一個兩岸媒體開創性的採訪活動,尋親意義重大」。
中央電視臺記者高偉強在臺灣尋親採訪
大陸尋親記者第一人
2000年12月31日晚中央電視臺的《跨入新世紀》大型直播中的《世紀夢圓》節目,是中央電視臺與臺灣TVBS共同直播一對離散半個世紀的親人,通過電視的首次相見相認,這也是大陸和臺灣媒體的首次直播合作,我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第一個趕赴臺灣尋找失散親人的記者。《世紀夢圓》節目,是由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主創,這是個尋親節目,欄目組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的尋親信件,每封信都在敘說一個離散半個世紀的悲情故事。為了能在世紀末圓世紀夢,我臨時受命承擔了在臺灣,幫助大陸家人尋找在臺灣失散親人的尋親任務。在臺灣,我展開了尋親採訪,首先要找的是一位85歲的老人,名叫張俊傑,而我手裡只有老人的三姐妹提供的最簡單線索,和一張二妹張葆茹兒時照片,幾乎是大海撈針。當時,大陸記者在臺灣採訪還有很多限制,為了完成這次尋親活動,我克服困難,在臺北、臺南、高雄等地,根據張葆茹女士提供的線索進行尋找。在尋找過程中,按照提供的地址和姓名,並沒有人認識這個名叫張俊傑的老人,甚至在當地警察局也沒有查到張俊傑的蹤跡。幾經周折也沒有結果,正在犯愁時,接到了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組打來的電話,欄目組告訴我,有一位叫苗青圃的老人提供信息,50多年前,他有一個同學叫張俊傑,到了臺灣之後他改了名字叫張鴻春。根據苗青圃老人提供的重要線索,我重新開始了多方尋訪,最後把範圍縮小在臺北郊區附近。12月15日,對於張俊傑老人和我來說,是值得永久記住的一天,就在這一天,我找到了改名後的張俊傑老人。在給老人打電話時,老人幾乎都不能相信,「這是大陸來的記者,沒想到,離散60餘年的三個妹妹在找我。」第二天,我前去看望老人,但是直到晚上10點多才找到張俊傑老人的家。穿著家居服的老人,沒有想到記者會帶著攝像機,也許是想給離散多年的親人一個好印象,戴著絨線帽的老人起初非常靦腆拘謹地不願面對鏡頭,不過85歲的老人最終還是泰然處之,一口的鄉音,一臉的鄉情,不止一次地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記者。張俊傑老人告訴我,自己離開大陸後一直在尋找著三個妹妹,交談中,他一遍遍地叫著妹妹的小名,大鳳、大鑫……,老人握著我的手哭了,我也哭了,也替老人的三個妹妹高興,她們的大哥終於找到了。讓我高興的同時,又有意外的驚喜,老人告訴我,自己的弟弟張偉儒也在臺灣,兄弟倆雖然同一年到了臺灣,但是也經過多年尋找才找到。在張俊傑老人家,老人和我有說不完的話,感謝我這位從大陸來的記者,為他們一家人團聚付出的辛勞。凌晨12點30分,結束採訪後,老人堅持把我送到樓下,又一直送出胡同口,他握著我的手眼含熱淚地說:「謝謝你,謝謝中央電視臺,明年二月有機會我一定到大陸去看看三個妹妹,看看家鄉的親人,了了心願。」
在臺灣張佩清家中
帶著尋找到張俊傑老人的喜悅,我繼續在臺灣開始另一個家庭的尋親,老人是臺灣的張佩清,他給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寫信,尋找自己在大陸的弟弟張恤寧。在臺灣,經過兩天尋找,我找到了張佩清,把弟弟在大陸的信息告訴了張佩清老人。張佩清講,他也曾經兩次回到煙臺找弟弟,但沒有想到弟弟已經離開煙臺,但是老人的舉動感動了煙臺市長,也幫著他尋找弟弟。幾十年來,張佩清老人一直沒有放棄找弟弟。在張佩清老人家裡,老人拿出了自己和弟弟相認的信物——一串別針,那是兄弟倆在孤兒院的時候,弟弟貪玩把國際救護人員身上的別針取下來送給他的。這幾個小別針老人一直保存在身邊,最讓我吃驚的是經過幾十年,這幾個別針居然沒有一點鏽跡。老人還說出與弟弟相認的標誌,他記得弟弟在孤兒院的時候把自己的腿摔傷,一塊石子嵌入了弟弟的腳中,老人確信憑這兩點就可以認出弟弟。讓我覺得最難以置信的是已離開大陸50多年,張佩清老人的山東口音至今沒變。和張俊傑老人一樣,張佩清老人到臺灣之後也改名了,在臺灣許多老人因為改名而無法與親人聯繫上。
兩岸電視首次直播 兩岸矚目載入史冊
2000年12月31日21點28分,兩岸尋親節目《世紀夢圓》在迎接新世紀10小時大型直播《跨入新世紀》中播出。中央電視臺、臺灣TVBS電視臺聯手,兩岸電視媒體第一次通過衛星雙向傳送,使兩岸失散50多年的尋親人在屏幕上相見相認,實現家庭團聚,歷史性的時刻,圓了半個世紀的尋親夢。兩岸矚目,載入史冊。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主持人桑晨、臺灣TVBS主持人李豔秋在兩岸共同主持了這場世紀尋親。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桑晨
臺灣TVBS主持人李豔秋
在臺灣尋親過程中,我曾代表中央電視臺到臺灣TVBS商談有關《世紀夢圓》雙方合作的事宜,並將該節目第一次以通過衛星雙向傳送的節目形式、由大陸和臺灣雙方主持人主持、採用直播畫面、同步音頻等直播具體要求,和TVBS進行了溝通和設計。我對TVBS主持人李豔秋講:這將是你第一次面對大陸觀眾,是一次非常難得的主持。李豔秋問我,大陸有多少觀眾能收看這個節目,我告訴李豔秋,大概至少有五六億人收看。此時,李豔秋也感到兩岸主持人,第一次共同主持這場尋親直播的意義重大。第二天,臺灣媒體就以《兩岸媒體將首次直播尋親》、《大陸記者高偉強稱,李豔秋將第一次面對大陸六億觀眾》等進行了報導。
高偉強代表中央電視臺與臺灣VTBS商談《世紀夢圓》直播相關事宜
兩岸直播當晚,張葆茹老人在女兒的陪伴下來到中央電視臺演播室,張俊傑和弟弟張偉儒帶著他們的子女在臺灣TVBS演播室,期待著一家人的團聚,張葆茹和哥哥張俊傑兄妹,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小時候照片,回憶往事。兩岸觀眾目睹了一對尋親人通過電視相見、相認、含淚暢敘50多年離別親情的場面,很多觀眾留下了感動的淚水。節目播出後,觀眾紛紛打電話、寫信,希望中央電視臺幫助他們尋找自己在臺灣的親人。雖說這個節目播出僅有40分鐘,但中央電視臺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派出多路記者在大陸和臺灣尋找,最終運用高科技手段給一個帶有時代印記的故事作一個記錄,讓海峽兩岸人民見證了血濃於水的親情。《世紀夢圓》節目直播當天,臺灣有20多家媒體充分進行了報導。節目得到了海內外觀眾和媒體的高度評價,創意新穎,感人至深,它也開啟了中央電視臺與臺灣媒體直播合作的先河。《世紀夢圓》特別節目,獲2000年中國對外宣傳「彩虹獎」一等獎。
在兩岸人民共同迎接新世紀的時刻,我在臺北街頭進行採訪報導,我在出鏡時說到:「我走在這似曾相識的臺北街頭,我們能聽到熟悉的福建話、廣東話、上海話、山東話,臺灣人民也和大陸人民一樣,期盼著新世紀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今天,張俊傑、張偉儒、張葆茹兄妹終於在天各一方之後喜相逢。希望在新的世紀裡,兩岸更多失散的親人,能夠找到他們的親人,幫助親人們不再忍受離別之苦,讓他們多一點歡笑,少一點淚水」。這些話語代表了兩岸人們的共同心聲。
記者高偉強迎接21世紀前夜在臺灣街頭
21世紀走過了20年,資訊時代資訊快捷豐富,海峽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你說你離我很遠,你真的就在我心田,你說你離我很近,越過天涯,不變的情感」。血濃於水的親情,骨肉相連的同胞,在新的一年裡,祝願兩岸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總臺央視記者高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