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回首20年前兩岸親人首次電視相聚

2021-01-08 央視網

  告別了不平凡的2020年,步入2021年新年,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一年。回首往事,從2001年1月1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已經在百年世紀中走過了20年。20年前,我前往臺灣採訪,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迎接新世紀10小時大型直播《跨入新世紀》中《世紀夢圓》特別節目,親歷了兩岸親人團聚的歷史瞬間,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2000年12月,我隨同中國京劇院赴臺灣參加文化交流活動。當年,有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沒有記者到臺灣採訪,此次赴臺灣肩負重任,往返18天中,我始終牢記記者的使命與擔當,高速度、高強度、高質量,夜以繼日地完成了在臺灣一系列採訪任務。先後為《新聞聯播》、《中國新聞》等發回了「京劇《滿江紅》臺灣首演:抒發愛國情懷」、「秦兵俑首次赴臺展出引起轟動」、「新聞特寫:血脈相連情意濃」、「臺灣:新世紀的祝福」等7條新聞報導,完成了「焦點訪談——特別節目:文化交流世紀親情」、和「東方時空——特別節目:秦俑冬季熱臺北」等,這些報導在海峽兩岸引起強烈反響。

  時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簡志信,對大陸記者在臺灣尋親採訪評價說:「1992年,大陸記者赴臺採訪,為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邁出了一大步。8年後,大陸記者高偉強是第一個在臺灣進行尋親的記者,幫助了海峽兩岸一家失散了半個多世紀的兄妹。媒體記者尋找他們的親人,圓他們團圓的夢。離別愁,思鄉情,都在尋親的故事裡面了。這次尋親,又是一個兩岸媒體開創性的採訪活動,尋親意義重大」。

  中央電視臺記者高偉強在臺灣尋親採訪

  大陸尋親記者第一人

  2000年12月31日晚中央電視臺的《跨入新世紀》大型直播中的《世紀夢圓》節目,是中央電視臺與臺灣TVBS共同直播一對離散半個世紀的親人,通過電視的首次相見相認,這也是大陸和臺灣媒體的首次直播合作,我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第一個趕赴臺灣尋找失散親人的記者。《世紀夢圓》節目,是由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主創,這是個尋親節目,欄目組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的尋親信件,每封信都在敘說一個離散半個世紀的悲情故事。為了能在世紀末圓世紀夢,我臨時受命承擔了在臺灣,幫助大陸家人尋找在臺灣失散親人的尋親任務。在臺灣,我展開了尋親採訪,首先要找的是一位85歲的老人,名叫張俊傑,而我手裡只有老人的三姐妹提供的最簡單線索,和一張二妹張葆茹兒時照片,幾乎是大海撈針。當時,大陸記者在臺灣採訪還有很多限制,為了完成這次尋親活動,我克服困難,在臺北、臺南、高雄等地,根據張葆茹女士提供的線索進行尋找。在尋找過程中,按照提供的地址和姓名,並沒有人認識這個名叫張俊傑的老人,甚至在當地警察局也沒有查到張俊傑的蹤跡。幾經周折也沒有結果,正在犯愁時,接到了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組打來的電話,欄目組告訴我,有一位叫苗青圃的老人提供信息,50多年前,他有一個同學叫張俊傑,到了臺灣之後他改了名字叫張鴻春。根據苗青圃老人提供的重要線索,我重新開始了多方尋訪,最後把範圍縮小在臺北郊區附近。12月15日,對於張俊傑老人和我來說,是值得永久記住的一天,就在這一天,我找到了改名後的張俊傑老人。在給老人打電話時,老人幾乎都不能相信,「這是大陸來的記者,沒想到,離散60餘年的三個妹妹在找我。」第二天,我前去看望老人,但是直到晚上10點多才找到張俊傑老人的家。穿著家居服的老人,沒有想到記者會帶著攝像機,也許是想給離散多年的親人一個好印象,戴著絨線帽的老人起初非常靦腆拘謹地不願面對鏡頭,不過85歲的老人最終還是泰然處之,一口的鄉音,一臉的鄉情,不止一次地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記者。張俊傑老人告訴我,自己離開大陸後一直在尋找著三個妹妹,交談中,他一遍遍地叫著妹妹的小名,大鳳、大鑫……,老人握著我的手哭了,我也哭了,也替老人的三個妹妹高興,她們的大哥終於找到了。讓我高興的同時,又有意外的驚喜,老人告訴我,自己的弟弟張偉儒也在臺灣,兄弟倆雖然同一年到了臺灣,但是也經過多年尋找才找到。在張俊傑老人家,老人和我有說不完的話,感謝我這位從大陸來的記者,為他們一家人團聚付出的辛勞。凌晨12點30分,結束採訪後,老人堅持把我送到樓下,又一直送出胡同口,他握著我的手眼含熱淚地說:「謝謝你,謝謝中央電視臺,明年二月有機會我一定到大陸去看看三個妹妹,看看家鄉的親人,了了心願。」

  在臺灣張佩清家中

  帶著尋找到張俊傑老人的喜悅,我繼續在臺灣開始另一個家庭的尋親,老人是臺灣的張佩清,他給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寫信,尋找自己在大陸的弟弟張恤寧。在臺灣,經過兩天尋找,我找到了張佩清,把弟弟在大陸的信息告訴了張佩清老人。張佩清講,他也曾經兩次回到煙臺找弟弟,但沒有想到弟弟已經離開煙臺,但是老人的舉動感動了煙臺市長,也幫著他尋找弟弟。幾十年來,張佩清老人一直沒有放棄找弟弟。在張佩清老人家裡,老人拿出了自己和弟弟相認的信物——一串別針,那是兄弟倆在孤兒院的時候,弟弟貪玩把國際救護人員身上的別針取下來送給他的。這幾個小別針老人一直保存在身邊,最讓我吃驚的是經過幾十年,這幾個別針居然沒有一點鏽跡。老人還說出與弟弟相認的標誌,他記得弟弟在孤兒院的時候把自己的腿摔傷,一塊石子嵌入了弟弟的腳中,老人確信憑這兩點就可以認出弟弟。讓我覺得最難以置信的是已離開大陸50多年,張佩清老人的山東口音至今沒變。和張俊傑老人一樣,張佩清老人到臺灣之後也改名了,在臺灣許多老人因為改名而無法與親人聯繫上。

  兩岸電視首次直播 兩岸矚目載入史冊

  2000年12月31日21點28分,兩岸尋親節目《世紀夢圓》在迎接新世紀10小時大型直播《跨入新世紀》中播出。中央電視臺、臺灣TVBS電視臺聯手,兩岸電視媒體第一次通過衛星雙向傳送,使兩岸失散50多年的尋親人在屏幕上相見相認,實現家庭團聚,歷史性的時刻,圓了半個世紀的尋親夢。兩岸矚目,載入史冊。中央電視臺《天涯共此時》欄目主持人桑晨、臺灣TVBS主持人李豔秋在兩岸共同主持了這場世紀尋親。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桑晨

  臺灣TVBS主持人李豔秋

  在臺灣尋親過程中,我曾代表中央電視臺到臺灣TVBS商談有關《世紀夢圓》雙方合作的事宜,並將該節目第一次以通過衛星雙向傳送的節目形式、由大陸和臺灣雙方主持人主持、採用直播畫面、同步音頻等直播具體要求,和TVBS進行了溝通和設計。我對TVBS主持人李豔秋講:這將是你第一次面對大陸觀眾,是一次非常難得的主持。李豔秋問我,大陸有多少觀眾能收看這個節目,我告訴李豔秋,大概至少有五六億人收看。此時,李豔秋也感到兩岸主持人,第一次共同主持這場尋親直播的意義重大。第二天,臺灣媒體就以《兩岸媒體將首次直播尋親》、《大陸記者高偉強稱,李豔秋將第一次面對大陸六億觀眾》等進行了報導。

  高偉強代表中央電視臺與臺灣VTBS商談《世紀夢圓》直播相關事宜

  兩岸直播當晚,張葆茹老人在女兒的陪伴下來到中央電視臺演播室,張俊傑和弟弟張偉儒帶著他們的子女在臺灣TVBS演播室,期待著一家人的團聚,張葆茹和哥哥張俊傑兄妹,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小時候照片,回憶往事。兩岸觀眾目睹了一對尋親人通過電視相見、相認、含淚暢敘50多年離別親情的場面,很多觀眾留下了感動的淚水。節目播出後,觀眾紛紛打電話、寫信,希望中央電視臺幫助他們尋找自己在臺灣的親人。雖說這個節目播出僅有40分鐘,但中央電視臺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派出多路記者在大陸和臺灣尋找,最終運用高科技手段給一個帶有時代印記的故事作一個記錄,讓海峽兩岸人民見證了血濃於水的親情。《世紀夢圓》節目直播當天,臺灣有20多家媒體充分進行了報導。節目得到了海內外觀眾和媒體的高度評價,創意新穎,感人至深,它也開啟了中央電視臺與臺灣媒體直播合作的先河。《世紀夢圓》特別節目,獲2000年中國對外宣傳「彩虹獎」一等獎。

  在兩岸人民共同迎接新世紀的時刻,我在臺北街頭進行採訪報導,我在出鏡時說到:「我走在這似曾相識的臺北街頭,我們能聽到熟悉的福建話、廣東話、上海話、山東話,臺灣人民也和大陸人民一樣,期盼著新世紀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今天,張俊傑、張偉儒、張葆茹兄妹終於在天各一方之後喜相逢。希望在新的世紀裡,兩岸更多失散的親人,能夠找到他們的親人,幫助親人們不再忍受離別之苦,讓他們多一點歡笑,少一點淚水」。這些話語代表了兩岸人們的共同心聲。

  記者高偉強迎接21世紀前夜在臺灣街頭

  21世紀走過了20年,資訊時代資訊快捷豐富,海峽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你說你離我很遠,你真的就在我心田,你說你離我很近,越過天涯,不變的情感」。血濃於水的親情,骨肉相連的同胞,在新的一年裡,祝願兩岸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總臺央視記者高偉強)

相關焦點

  • 晉江謝氏族人誤尋族譜得緣分 海峽兩岸續寫200年情緣
    昨天上午,臺灣彰化縣北鬥鎮的20多名清溪派謝氏宗親,首次來到安溪縣城廂鎮厚安磚文自然村認親。踏上安溪的土地,此行總團長謝章捷感慨萬分,「200年了,我們終於回家了。」  但幸運的是,他跟清溪派謝氏族人謝彰倍聯繫上,後來得益於他們的幫助,於2010年找到了臺灣的親人。看到謝清源尋根成功,親人相見的場景深深觸動了謝彰倍。原來,謝彰倍也想找安溪的宗親,但信息十分有限,他只知道渡臺祖為霞蔚公、雲密公兄弟。  相聚只是個開始  自2008年開始研究族譜以來,謝清源已然成了尋根達人。
  • 今年海峽影視季,邀你「雲相聚」
    今年海峽影視季,邀你「雲相聚」 2020-09-02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強蝸牛》魔法師的手記密令一覽 魔法師的手記密令是什麼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詳細的手記密令信息介... 最強蝸牛中的魔法師的手記密令是在遊戲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密令,每一小夥伴都有一個不會重複的密令,那麼這個魔法師的手記密令到底是什麼呢?要怎麼才能獲得這個密令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詳細的手記密令信息介紹吧!
  • 記者手記:撒哈拉沙漠看古鯨
    新華社埃及法尤姆10月6日電記者手記:撒哈拉沙漠看古鯨新華社記者鄭凱倫物種的演化,海陸的變遷……這些教科書中的枯燥概念,在位於撒哈拉沙漠的世界自然遺產埃及鯨魚谷有了生動演繹:一具具近20米長的完整鯨化石散布於黃沙中,似在訴說一個跨越4000萬年的故事。
  •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巴西大凱馬達島11月19日電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記者趙焱  這裡是一座沒有哺乳動物、沒有淡水、沒有長期生活鳥類的島嶼;在這裡邁出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因為這裡生活著幾千條毒蛇。在被稱為巴西蛇島的大凱馬達島,記者與生物學家開始了一場探險之旅。
  • 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落幕,向臺灣青年發出工作邀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近日在福建平潭展開登頂之戰。經過近3個小時的角逐,胡芮(北京)、顏定瀚(臺灣)、蘇子朋(臺灣)、張懿(福建)、鄭偉豪(四川),5名電視主持新人最終獲得金獎,其中胡芮奪冠。
  • 河北大學學生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中喜獲佳績
    11月24日晚七點,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主辦,福建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承辦的「聲耀平潭·第十二屆海峽兩岸電視主持新人大賽」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火熱開賽,經過3輪15場比賽,河北大學19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李若晴同學喜獲銅獎。
  • 記者手記:在瑜伽中尋求療愈心靈
    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新華社大馬士革1月22日電 記者手記:在瑜伽中尋求療愈心靈  新華社記者鄭一晗  夜幕降臨,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街邊的一家體育俱樂部裡,一堂瑜伽訓練課即將開始。  室外斜風冷雨,屋內沒有供暖,不一會兒記者就感到手腳冰涼。
  • 兩岸客家論壇6月20日至22日將在福建龍巖舉行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第四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將於本月(6月)20日—22日在龍巖舉行。屆時,將有兩岸專家、學者約500人參加。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有序進行。 <P>  作為第二屆海峽論壇的子項目,本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由龍巖市人民政府、省臺辦、省文化廳、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龍巖市客家文化研究會承辦,主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共贏」。本屆高峰論壇除了就兩岸客家人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主旨演講、專題交流外,還將舉辦極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大型文藝晚會《土樓神韻》。
  • 常與高人相會,閒與雅人相聚,每與親人相伴!
    02閒與雅人相聚古人云: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不能過於功利,追求閒適雅致是符合人性的。周作人說:「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 兩岸民間藝術節首度「移師」臺灣 實現多項突破
    彰化是臺灣中部的重要縣市,本屆藝術節於6月27日至7月1日在彰化舉辦,實現了多項突破:一是藝術節自創辦以來,首次入臺舉辦;二是藝術節首次由臺灣縣市參與主辦;三是活動規模創歷屆藝術節之最,兩岸參演團隊達31個;四是首次實現電視直播專場演出,由廈門衛視和臺灣年代電視臺東風衛視合作現場直播開幕式演出;五是此次活動為歷年廈門組織的赴臺文化交流中,團隊和人數最多的一次,共10個團隊180多人
  • 兩岸廣播春節聯播2020年主題為「『鼠』(數)你第一,欣欣向『融』」
    新華社廈門12月5日電(記者郭圻)海峽兩岸70多家廣播媒體代表5日相聚福建廈門,探討未來兩岸廣播媒體融合發展前景,並確定2020年兩岸廣播春節聯播主題為「『鼠』(數)你第一,欣欣向『融』」,為海峽兩岸聽眾送上迎新納福的美好祝願。
  • 「2020陽光海峽——兩岸少年藝術展」開幕
    東南網1月9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月9日,「2020陽光海峽——兩岸少年藝術展」在福州朱紫坊正式拉開帷幕,藝術展作為「2020陽光海峽———兩岸快樂小天使」 雲上交流營活動的收官之作,集中展覽了兩岸少年透過雲端分享的精彩視頻,並設置多元藝術分享和互動環節,讓來自福建和臺灣的少年雲上相約,一起嗨。
  • 何炅金龜子16年後再相聚 起底《大風車》歷任主持人
    何炅金龜子再相聚 網友感概歲月無痕似穿越都說上帝是公平的,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人都感概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然而,上帝有時候未必公平,伴隨著60後.70後度過美好時光的早期兒童電視節目主持人何炅和金龜子,在他們身上只能體現出歲月無痕的印記,16年後的再次相聚,給60後70後的感覺就像親身經歷了穿越一樣
  • 兩岸媒體記者參訪沅江市太陽鳥遊艇公司(組圖)
    華夏經緯網8月1日訊 1日上午,「第十一屆兩岸媒體來湘採訪團」一行來到了位於湖南沅江市的太陽鳥遊艇有限公司,太陽鳥公司投資副總裁夏亦才帶領兩岸媒體記者參觀生產車間並觀看宣傳片。(圖/左秋子)1日上午,兩岸記者參訪沅江市太陽鳥遊艇公司(圖/左秋子)
  • 兩岸青年歡聚北京迎新春 歌聲唱響明日希望
    ,臺灣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派出的臺灣青年學生交流團與大陸學子相聚北京共迎新春。  宋慶齡基金會近年來與臺灣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密切合作,積極為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取得了較好的交流效果。唐聞生告訴記者:兩岸青年學子在相識相知的過程中共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共同演繹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也共同見證了大陸的成長和發展。持續的交流溝通,必能讓來兩岸年輕人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廈門同益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藝仁告訴記者,2016年,同益碼頭首次從澎湖進口臺灣龍膽、石斑魚;2018年8月,大陸蔬菜首次從同益碼頭出口金門。截至目前,同益碼頭累計對臺進出口貨物332.79萬噸,為促進兩岸貿易往來發揮了作用。
  • 記者手記:與蛇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記者手記:與蛇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2018-07-09 14:36:00來源:央廣網
  • 記者手記:粘鼠板「破冰」「夾縫村」零產業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 題:記者手記:粘鼠板「破冰」「夾縫村」零產業  新華社記者關俏俏、張鍾凱、趙戈  秋日午後,走進阿克薩拉依鄉安定粘鼠膠製造廠,僅有的一條生產線一刻不停地「吐」著刷好膠的紙板,幾名工人正忙著摺疊包裝。
  • 【巖松看巴西】記者手記:「黑色」巴西
    【巖松看巴西】記者手記:「黑色」巴西 國際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03日 12:25 A-A+ (央視記者 劉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