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帳號:舌尖上的安全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在中國民間,勞動人民的智慧一直是熠熠生輝的閃光點。所謂「高手在民間」,在一些不甚出名的城鎮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巧計偏方,這些代代相傳的「不可說」秘方,一直幫助當地人獲得財富,並且流傳給自己的後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3種和魚有關的巧計偏方,別看這些方法說起來容易,真要學到精髓,那可不簡單。

1、弓魚
「弓魚」是福建建甌的一項民間傳統技藝,因為歷史悠久,可鑽研性強,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也被稱為中國民間的「奇術」。弓魚的目的,是為了讓離開水的魚能在空氣中呼吸,從而達到延長魚的生命,讓魚一直保持新鮮度。很多人認為,魚是不能在岸上呼吸的,因為它們的魚鰓無法在缺水的地方作用,但建甌的勞動人民發明了這個辦法,讓魚照樣能呼吸。


建甌人發現,活魚無法在缺水的地方呼吸,是因為魚鰓裡的鰓絲只有在水裡的時候才能舒展,達到最大表面積,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魚其實還是需要空氣的,只是到了岸上,鰓絲粘在一起,魚就會缺氧而死。建甌人用繩子將魚的鰓蓋打開,空氣便能流通進魚鰓,完成氣體交換,雖然頻率又小又緩,但仍能讓活魚生存20個小時以上,在冬季甚至能存活5天,仍然新鮮。

2、活魚不死
想要運輸魚類,在運輸過程中如何保存魚的新鮮度同樣是一個問題。對於海邊人來說,想把海鮮運往內地,不僅需要交通方便快捷,還需要想辦法讓魚兒鮮活,又不需要過多的水。於是,不少海邊人採用在魚口塗抹茶沫,然後用浸溼的紙張包裹在魚眼睛、魚身上,連續包裹好幾層,最後裝入木箱。

這個方法能讓魚兒在顛簸的運輸途中不至於魚鱗被劃開,受到損傷,還有著很好的降溫功能。當然最重要的,是溼紙能讓魚的腮絲張開,呼吸空氣,這個方法能讓鮮活的魚在夏季維持1天以上的生命,到了冬季,能維持3天以上的生命,到了內陸地區依然活蹦亂跳,十分鮮活。

3、死魚不腥
廣東潮汕的「魚飯」,其實不是飯,而是單純指各種各樣美味的海魚。潮汕位於海邊,每天都能從大海裡收穫各種新鮮的魚,喜歡吃魚飯的潮汕人,當然不可能一次就把今日捕撈上來的魚都吃完。又是,聰慧的潮汕人發明出了「魚飯」,魚肉置放3-5天都不會有腥味,吃起來如同新鮮魚肉一樣可口,而製作魚飯的方法就是關鍵。


新鮮打撈上來的魚,不要去掉魚鱗,魚鱗是保存魚肉鮮味的秘訣。將魚放在鹽水中浸泡,再用高濃度的鹽水煮熟,不用擔心魚肉味道會太鹹,實際上吃進魚肉裡的味道只有淡淡的鹹味,反而突出了魚肉本身的鮮美。製作成魚飯後,魚可以直接食用,或是用其他調料加工,做成新的菜餚,煮成魚湯,魚湯的鮮味一點不減,更沒有一絲腥味。

看完上面介紹的三種和魚類有關的巧計偏方,你是不是忍不住要讚嘆,咱們中國民間實在有太多智慧的人。雖然如今我們的物流運輸很發達,也有冰箱、冰櫃等電器幫忙儲存食物,但這些傳統技藝仍然能夠流傳下來,說明人們依然相信,用這些方法保存下來的魚是最好吃的,方法也是最值得傳承下去的。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