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鷺鷥又稱白鷺,在中國古代也稱「絲禽」。
屬鳥綱鶴鸛形目鷺科,是世界上受保護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它們天生麗質,渾身潔白,身材修長,繁殖期間頭上會生出2根10餘釐米長的羽毛,胸背處也會生出絲狀的長羽毛,隨風起舞時,非常好看。杜甫那最為經典的絕句說的就是鷺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一黃一白一綠一藍,用兩種顏色反差的鳥和兩種顏色的事物使得此詩色彩感很強。註:這兒的鷺鷥是指白鷺,但是有人稱鷺鷥為鸕鷀,實際這個不知道是不是能訛傳訛,百科也是這樣說又叫鸕鷀,但是詩中和畫中出現應該都是白鷺。
02鷺鷥也是文學作品和中國畫的主題之一。
在中國繪畫作品中經常會出現鷺鷥的形象。詩詞中更多了。可見其是多麼的受人喜愛,更多也是因為其優雅、從容的在水中漫步,確實如水中仙子一樣的天生麗質令人迷戀。其生活習性是:通常安靜地涉行淺水(如池塘、沼澤、溼地)中覓食蛙、魚和其他水生動物。從容優雅不吵不鬧,多難得的性情。
03那些跟鷺鷥有關的詩詞名句:
杜甫的《絕句》不需要再提,已經是老少皆熟了。
01、唐代鄭谷的這首《鷺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幽靜清冷的水墨畫!
閒立春塘煙淡淡,靜眠寒葦雨颼颼。
春天裡,鷺鷥時而悠閒地站立在煙波縹緲的池塘邊上,時而靜臥在冷雨颼颼的寒葦叢裡。漁翁歸後汀沙晚,飛下灘頭更自由。
漁翁回去後沙汀上霧色蒼茫,鷺鷥又在無人來往的灘頭上自由自在飛上又飛下。
02、杜牧寫景很清新,這《鷺鷥》同杜甫的《絕句》也是用多種色彩勾勒出一幅春光無限圖!
雪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白鷺因為那潔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稱。這兒杜牧的表達了對白鷺的迷戀之情。兩個雪用得非常妙。這就是白鷺最令人迷戀的之處,世間萬物白虎、白獅、白龍、白馬、白貓都是最為人所迷戀的。何況這優雅如一身翩翩白衣公子一樣,人畜無害的白鷺呢?這代表了人們對於美的追求有很多地方是很一致的,白色的動物誰不愛?杜牧在詩又運用了其高超手法:飛起來的白鷺同青山相託,更是如仙境一般。「梨花」比喻,筆觸空靈,而白鷺的精神也就顯露出來了。你可以理解成這遠飛而去的白鷺如梨花一樣變成白色點點,也可以理解成遠去的白鷺和飄落的梨花無法分清了。「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一個「驚」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遠處,順勢以「碧山」映襯出飄然遠去的白鷺,而這群飄飛的白鷺又裝點了青綠色的遠山。山青鷺白,晚霞漸逝,這是一幅優美的圖畫。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渾成。
樸實無華的詞語卻把詩意境寫得很美,這才是最為高超的詩詞手法。
03、李白則把送別的好友比成白鷺: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雪衣,雪衣公子是對於白鷺的譽稱。
這兒李白借白鷺是否也在代表自己的好友也中雪衣公子一樣遠去了。自己的好友也如雪衣公子一樣高潔?
04、宋代林逋是真正的隱逸派文人《詠秋江 》就讓他帶有清清淡淡的隱逸之風。
林逋不同於另外三種隱居的人:
一類是心灰意冷歸隱,比如陶淵明。
一類是以歸隱增添自己出山的籌碼。
比如所謂「商山四皓」,雖然歷代吹捧,但是劉邦太子親自帶上高昂財物就出山,出山還是為了給太子站臺,讓劉邦不敢廢太子。
一類是半隱,就是勞逸結合的典範。這種人家就是放鬆,沒有什麼詬病的。比如王維,楊萬裡。
林逋是完全的歸隱。真正的隱逸。他的詩中也能看出來:
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煙火飯魚船。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的《詠秋江》一詩,堪稱是吟詠蘆花的千古絕唱。詩裡描繪了一幅靜謐的秋江景色。
鷺鷥安詳地在蒼茫的沙灘上打盹,水面上連一絲漣漪都沒有,一片蘆花被剛剛下過的雨衝洗得格外白淨,縷縷炊煙自漁船上徐徐升起……05、宋代王禹偁的《 泛吳松江》是宋初詩中的難得佳作:
吳松江:應該是吳淞江,發源於蘇州太湖,到上海安亭附近一分為二,一路向東北,稱為薀藻浜,一路向東南流入黃浦江稱為蘇州河,入黃浦江。
葦蓬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唯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太陽西斜,光亮灑落到搭著稀疏的葦蓬的小船裡。我獨自吟詩了大半天卻還是沒有過江。能夠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鷺鷥鳥了。它們不時地彎起一隻腳,靜靜地單足站在船窗邊,似乎在聆聽著吟誦。詩中遣詞用字極為平易簡淡,狀物抒情活潑生動。
它出現在「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豔冶」的宋初,當時西崑體大行其道 ,直到梅堯臣和歐陽修才讓宋詩改變了西崑體的弊病,但是做為宋初的詩人有此作尤為難得,也傳達了詩人高潔不俗的精神情趣。
06、俞紫芝的詩修潔豐整,意境高遠,氣質不凡。
水村閒望 畫橈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翡翠閒居眠藕葉,鷺鷥別業在蘆花。溪雲淡淡迷漁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繃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此詩有勸不要勾心鬥角的說理之味。用閒望、閒逸來襯託那些勾心鬥角何不如我一樣閒居、閒逸、閒望?
每人的追求不一樣,那些選擇隱逸之人選擇不踏入那泥垢之現實中,樂得逍遙,並笑看人間那些大戲。
當然在這世間自然有人出淤泥不染,但是有人則在這淤泥中讓自己越來越像淤泥並樂此不疲,有人則是想擺脫,困惑、心累,卻又放不下那勾心鬥角所獲得的榮華富貴和既得利益。
前面寫景確實如人所評一樣:修潔豐整,意境高遠。
隱逸的田園生活,突出閒逸,用「閒望」的姿態、心境,來描繪「水村」的秀美景色。但題旨不在表現閒適情致。來反襯詩人厭惡繁華塵俗、仕途名利的高潔情操,含而不露,韻味醇厚。遠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諧,頗有朦朧感,也能緊扣題意,破題功夫相當老到。以翡翠鳥和鷺鷥的「閒」居來襯託自己的「閒」望,為靜景。一幅幽靜的境界,以傳達出悠閒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相近,但王維用的是反襯,俞紫芝用的是正襯,自然是俞不及王。隱居的詩人,勸誡那些可憐的身處「朱門務傾奪」中的人們,切莫「就中奔走費光陰」,自己多想畫一幅《水村閒望》寫意畫,再題上這首詩送給他們。07、羅隱以精警通俗的詩句見長,並廣泛流傳,成為經典名言。
他所寫《鷺鷥》也照樣具有警示之意。
斜陽澹澹柳陰陰,風嫋寒絲映水深。不要向人誇素白,也知常有羨魚心。
淡淡的斜陽照耀在綠樹成蔭的柳樹上,鷺鷥的頭頂白色的羽毛隨風擺動,倒映在水中。不要再向人們誇自己潔白,自己也有想吃魚的念頭呀!是首諷刺的詩句,用鷺鷥來比喻一些偽君子,從古至今這樣的人很多,本就不是一個什麼好人,卻要把自己打扮成高潔之士,壞事幹了還要立個牌坊。網絡上現實上太多這樣的人。
08、盧仝這首《白鷺鷥》則是寫得很妙趣。
白鷺鷥 唐代:盧仝 刻成片玉白鷺鷥,欲捉纖鱗心自急。翹足沙頭不得時,傍人不知謂閒立。
鷺鷥片片白羽如玉刻成,想要捕捉小魚內心十分急切。
它半翹著一隻長足,只待著最好的抓捕時機到來,便可立時扎入水中,然而過去了好久,小魚卻一點不配合,害我這麼傻乎乎地單腳站著,岸旁的人遠遠看著,沒準都以為我閒暇無事,在休養打盹呢 。
這首詩經網友這麼翻譯更風趣了。
就如同:你眼中看到的別人的高傲也許人家並不是真高傲。人家面冷不一定心冷。
09、寫鷺鷥生活習性和日常的:唐代裴說的《鷺鷥》
唐代:裴說 秋江清淺時,魚過亦頻窺。卻為分明極,翻成所得遲。浴偎紅日色,棲壓碧蘆枝。會共鵷同侶,翱翔應可期。
正如企鵝的日常笑話一樣:睡覺,吃飯,打豆豆。
只是這兒鷺鷥的日常是:捉魚,吃飽站村上曬太陽,沒事飛起來轉一圈。
10、大唐硬骨頭劉禹錫則借白鷺來表達自己的骨氣。
白鷺兒 唐代:劉禹錫 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這首詩是詠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況味。詩人讚美小白鷺具有純潔自守、與眾不同的高格調,祝願著它有遠大美好的前程。
兩首桃花詩再加《陋室銘》已經能表達劉禹錫的風骨了。
這白鷺兒也能側面反證劉禹錫為什麼敢寫兩首桃花詩直諷那些保守派:
白鷺兒的純白無瑕,象徵高尚品格,用它來比擬革新志士,比較準確、貼切。雪白的羽毛,象徵他們的清白無垢;在眾禽的喧譁中保持岑寂,象徵他們在宦官囂張跋扈時不隨聲附和;孤眠在草澤之間,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徵他們雖然被貶謫在荒僻遠郡,但堅貞不屈,特然獨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最後振翼高飛,直入碧霄,更象徵他們遠大的理想,希望能繼續進行革新事業的雄心壯志。這正是劉禹錫一生的寫照。他不只是寫出來,同時也是這樣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