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抵達日惹圖古火車站的時候,已是下午5點了,走出空調車廂,一股熱浪撲面而來。爪哇文明的搖籃——日惹,到了。日惹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的一座文化古城,曾是印尼獨立戰爭時期的首都,一直很好奇這個中文譯名的由來,雖不知緣由,卻覺得很有感覺。很多人或許不熟悉日惹,但一定聽說過「爪哇國」。其實這個爪哇國的發源地就在如今的日惹。印尼的人口中有一半屬於爪哇族,爪哇文化是印尼文化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部分,而日惹又被譽為爪哇文化的搖籃和發源地。 古時候中國僧人法顯和義淨漂洋過海來到過爪哇國,他們跋山涉水九死一生,只是為了信仰。在唐代以前的中國,人們認為,爪哇國是一個莫須有的國度,和陶君筆下的桃花源一樣。最早的爪哇國是指現在印度尼西亞所屬的爪哇島。大量的歷史資料證明,這個國度曾經佛號不斷、黃袍耀日的佛國,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觀的波羅浮屠佛塔,就虎踞在爪哇島的高原——日惹。
「日惹」這個名字非常抽象,起初我是怎樣也無法把這個城市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聯繫在一起。不知道是誰把印尼爪哇島上的Yogyakarta這座城市的地名翻譯成了「日惹」這兩個字。第一次看到日惹這個詞大概還是幾年前的一個旅行網站上,臆想中的這個城市應該是頗有熱帶風情,而且異常神秘。而當我真的到達日惹了的時候,出了火車站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和當地人請教關於日惹到底怎麼發音的問題:明明旅行指南書和日惹的各種宣傳畫冊上寫的都是Yogyakarta,但火車站出站口的大屏幕寫的卻是Jogjakarta,而好多當地人則喜歡成日惹為Jogja。 關於日惹的各種稱謂,到如今我還是一頭霧水。
今日的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日惹更是如此,世界三大宗教都在這裡留下了清晰的印跡,也許這也是世界上其他歷史名城所不具備的獨特之處。從公元5世紀開始,佛教、印度教在中爪哇地區逐漸蔓延開來。一千年後,伊斯蘭教開始從爪哇北部沿海地區向內陸滲透並漸漸成為印尼的主流宗教。20世紀伊始,隨著荷蘭人大規模推行西方文化,一座座基督教堂又開始出現在這片爪哇的大地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大乘佛教神廟不在印度,不在泰國,不在柬埔寨等佛教國家,而是在印尼,坐落在日惹以西40公裡的婆羅浮屠神廟。建造神廟的工作從公元8世紀後期開始,持續了近一百年。初建時,佛教正盛,建成後,印度教後來居上,所以神廟還顯示出些許印度教的特徵。日惹在印尼具有相當特殊的地位,除了是與首都雅加達具有同等地位的特別行政區之外,日惹還是印尼目前唯一一個由蘇丹王保持統治權的地區。現在日惹特別行政區首長是日惹蘇丹王哈孟古·布沃諾十世,他既是共和國的地方行政長官,同時又是世襲的蘇丹王。這在世界上不是絕無僅有也應該是難得一見的。日惹的這種特權與前任日惹蘇丹王哈孟古·布沃諾九世有關。他支持並參加了蘇加諾領導的民族獨立鬥爭,並讓印尼獨立初期的首都設在日惹。印尼獨立後允許哈孟古·布沃諾家族繼續世襲,只是把原來的日惹蘇丹國改成了現在的特別行政區。哈孟古·布沃諾家族對日惹的統治已經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了。 日惹蘇丹一直從哈孟古·布沃諾一世傳位到現在的哈孟古·布沃諾十世,一世也不落。還一直居住在建成於1756年哈孟古·布沃諾一世時期的日惹王宮內。這座王宮孕育的這個家族還真有點神奇。九世蘇丹不但支持獨立運動,還以平民身份競選當上了印尼共和國的副總統。現在的十世蘇丹雖然是世襲的還深受老百姓的愛戴。他還是一位支持婦女解放的蘇丹。遵照他父親九世蘇丹的遺願,他沒有按照伊斯蘭的習俗娶四個妻子。他目前只有五個千金也沒有再娶,即使他的王位會世襲給他的侄子。大概這就是為什麼日惹會是爪哇文化和藝術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