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記載的古代四大知名重兵器 還真沒有李元霸的錘和關雲長的刀

2021-01-16 半壺老酒半支煙

古人之力,還真不是現代人可以臆測的,因為從宋朝開始,文質彬彬弱不禁風成了很多男人的「優良品質」,小鮮肉們拿著十來斤的東西就齜牙咧嘴表示「奴家受不了了」。那表情總是讓人想起兩個詞:西子捧心、東施效顰。於是每天生活在鍵盤面前對古人的重兵器表示質疑,當然,這些人是不看史書的,他們的觀點來自以弱女子之心度古代猛士之力,或者來自某些抹黑英雄的網文,他們抱著「懷疑一切的態度」,卻從不懷疑自己沒有腦子。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古代見諸正史的四大知名重兵器(沒名的將領的兵器就不算了,咱們要說的是真實存在的名將手中的武器),並一一註明史料出處。如果有人懷疑史料也不可靠,那麼筆者就囉嗦一句:史書基本都是後世修前朝,沒有必要為前朝錦上添花。

這五大古代重兵器中,當然不包括什麼項羽的霸王槍(戟),也不包括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因為那都是演義小說中的存在,至於李元霸的八百斤大錘,就更是不值一提了:李元霸是李淵的三兒子玄霸李大德,追封衛懷王,是個聰明孩子,《新唐書列傳四》記載他「幼辯惠,隋大業十年薨」,李玄霸死的時候還沒有烽煙四起,隋煬帝正在三徵高麗。

古代重兵器第四名:「鎮國神槍」重量未知

之所以把秦瓊的長槍列在第四名,是因為史料沒有準確記載其重量,但是能夠成為「鎮國神槍」,應該是當時第一重槍。唐玄宗天寶年間集賢院學士兼知史官右補闕劉餗記載隋唐兩朝好人好事,寫了一本書叫《隋唐嘉話》,在卷一專門有一段寫秦瓊的大鐵槍:「秦武衛(親情受封左武衛大將軍)勇力絕人,其所將槍逾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充於洛陽,馳馬頓之城下而去,城中數十人,共拔不能動,叔寶復馳馬舉之以還。迄今國家每大陳設,必列於殿庭,以旌異之。」這杆大鐵槍劉餗是親眼見到過的,所以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且秦瓊騎的也不是黃驃馬或呼雷豹,而是來自突厥的忽雷駁,此馬喜歡喝酒,而且能跳三張氈子連起來那麼高,要是參加現代馬術障礙賽,肯定能拿官軍。

按照《新唐書列傳第十四》《舊唐書 列傳第十八》的記載,秦瓊是唐初第一悍將,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躍馬挺槍刺(敵驍將)於萬眾中,莫不如志)。騎著醉馬,提著重槍,披著黑甲(玄甲軍統領),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是唐初第一力士(唐史「勇力絕人」的評價只給了秦瓊一人)。只可惜正史中沒有記載其實際重量,所以秦瓊秦叔寶的鎮國神槍,只能屈居第四。

古代重兵器第三名 三國正史有記載

在正史《三國志》中僅記載了一個人的兵器重量,那就是典韋的八十斤大鐵戟。這可不是裴松之注引其他史料,而是記載在《三國志卷十八 魏書十八》中的原文:「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典韋不但會用雙戟,還善於用長刀(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更厲害的是典韋的大鐵戟還帶著一幫小崽,能飛出去殺人。但是細看一下後漢三國時期和現在的重量換算,我們才知道,典韋的鐵戟其實並不算重,因為他那個是雙戟,每支四十漢斤,也就是今天的二十斤出頭,現代人也能掄得動,只要不是不男不女的小鮮肉,耍個幾下子都沒問題,就更不要說後漢三國年間的頂尖大力士典韋了。

古代重兵器第二名 是槍是錘難分清

同樣是八十斤,但是嶽雲的大鐵椎卻比典韋的大鐵戟重上不止一杯,因為宋代一斤比現在一斤還重,要是換算下來,嶽雲的大鐵椎合現在一百斤出頭。嶽雲的八十斤大鐵椎記載在《宋史列傳一百二十四》:「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嶽雲與嶽飛同時遇害,又同時在宋孝宗即位之初(趙構老狗尚在)平反,並追贈為安遠軍承宣使。嶽雲的大鐵椎,究竟是大鐵錘(古文錘椎通假),還是鐵椎槍,現在還比較有爭議,而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因為我們上學的時候學過《大鐵椎傳》,那四五十斤的大鐵椎是夾在肋下的,而且還有一丈來長的鐵鏈子,似乎更像一柄超大號的流星錘;而張良僱人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朱亥刺殺晉鄙,都是用大鐵椎來砸的。至於說嶽雲用的是鐵椎槍,也有道理,因為《武備志》等古代軍事專著中卻有鐵椎槍這種兵器,而且也真的很重,是破甲利器。但不管是槍還是錘,嶽雲都是民族英雄,這一點倒是毋庸置疑的。

古代重兵器第一名 清人修史欽敬

本來是想寫五個人的,想把鐵槍王彥章也加進去,因為現在還有供奉王彥章的「鐵槍廟」,但是找來找去,只在《新五代史卷三十二 死節傳第二十》找到了一句話:「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佗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還是沒有重量,所以暫時先委屈王彥章一下,就不給他排名了,等筆者找到更準確的史料再說。讀者諸君有掌握這方面史料的,還請不吝賜教。咱們最後就說有正史記載並且真正拿來上陣殺敵而不是嚇唬人的重兵器,這件重兵器跟嶽雲的大鐵椎一樣,也是握在一位民族英雄手裡的,這位民族英雄名字叫劉綎,他那把大刀主要是用來斬殺倭寇和後金——有人想說劉綎不算民族英雄,但是請問:即使殺後金不算,那麼斬殺倭寇也不算嗎?如果斬殺倭寇也不算,那麼我們就只能說梳辮子的和穿木屐的是一夥的了。

清朝人修的《明史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中記載了劉綎的豐功偉績和大刀重量,劉綎不但打後金的時候勇猛,往東、往南打的時候也都很厲害。萬曆十年冬天,「緬甸犯永昌、騰越」,遊擊將軍劉綎提刀上陣,「擒其魁,獻俘於朝。」倭寇侵朝,御倭總兵官劉綎再次出徵,「夜半攻奪慄林、曳橋,斬獲多。」劉綎是戰死在抵抗後金的疆場上的,但是清人修史卻對其推崇備至:「綎於諸將中最驍勇。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綎死,舉朝大悚,邊事日難為矣。」看來即使是清朝人張廷玉(《明史》主編),也對抵禦外侮的大刀劉綎這位民族英雄有一個公正的評價的。那麼在《清史》中劉綎的大刀有多重呢?「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劉綎這一百二十斤的大刀可不是練功用的,即使不算後金軍,倒在他刀下的異族數不勝數,難怪清朝人也對他那麼尊敬。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看來張廷玉是懂得這句話的含義的(鍵盤俠不懂。或者不懂裝懂)。

當然,在正史記載中,古代有名的重兵器絕對不僅僅是這四個,但是史料浩如煙海,一個普通人幾輩子也讀不完,所以本文必然掛一漏萬貽笑方家,所以就請讀者諸君集思廣益,把自己知道的古代有名重兵器列舉出來,咱們共同研討,看看誰能排在第一位,當然,演義小說中的就別算了……

相關焦點

  • 氧氣含量高催生巨型恐龍和蜻蜓,項羽秦瓊能否掄動幾百斤的兵器?
    咱們今天要討論的,還真不是這正史和傳說中的三位頂尖高手,而是演義中的勇將兵器:對比項羽的戟、元霸的錘、秦瓊的鐧,呼延灼的雙鞭像不像牙籤兒?  本文並沒有嘲笑呼延灼的意思,也不是不相信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項羽和秦瓊勇猛過人,因為喜歡看科教節目的讀者諸君可能會這樣想:古代空氣中氧氣含量高,所以催生出巨型恐龍和蜻蜓,那麼空氣沒有汙染的秦漢隋唐,古人的體力是否會遠超今人?
  • 《說唐全傳》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的有多少斤?
    褚人獲的《隋唐演義》中沒有李元霸這個人物,而單老的評書《隋唐演義》中李元霸的擂鼓甕金錘也沒有八百斤。李元霸的雙錘八百斤出自古白話小說《說唐全傳》,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管所有隋唐類文學作品都叫《隋唐演義》。
  • 天下第一錘!李元霸手中鐵球到底有多重?威力竟然堪比金箍棒
    原創文章,《我要見溼座》授權發布,請勿轉載~看過影視作品的朋友們對這個人應該很熟悉了,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但歷史上其實並沒有這個人,唯一能搭上邊兒的是李淵的小兒子李玄霸,不過他因為身體不好,16歲的時候就夭折了,所以這個叫李元霸的人完全是作者腦洞出來的人物。
  • 秦瓊之孫的墓碑顯示,唐朝頭號猛將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李元霸的原型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兒子李玄霸,才十五六歲就病死了。 根據歷史討論誰是唐初第一猛將的話,李元霸自然不在候選人之列。同樣,隋唐好漢中的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等等都是虛構人物。《說唐》裡排在最後的三條好漢分別是第十六名秦瓊,第十七名尉遲恭和第十八條名單雄信。只有這三個人是史書和演義裡都講到的。
  • 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有多少斤?
    小說《隋唐演義》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經典,裡面的人物故事,還有對打情節更是扣人心弦,尤其是排名的隋唐好漢,第一當屬李元霸。在小說中可以說是沒有敵手,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那麼李元霸手中的大錘,放到現在到底有多少斤呢?和你想的不一樣!
  • 李元霸並非天下第一?宇文成都能克制他不假,為何伍天錫也能克他
    在興唐傳中貌似只有前五名的排名,他們分別是:羅春、東方伯、丁彥平、羅藝、羅成(東方伯是羅春的親傳弟子),根據相關版本的演義記載說明,陣斬李元霸的魚俱羅並非羅藝對手,應該可以勉強排到前十,那李元霸豈不是能不能擠進前十都是問題了。我們今天不參考除《說唐》以外的其他版本,來看看宇文成都和伍天錫,為什麼能克制住李元霸?
  • 關羽的大刀82斤,李元霸的錘子800斤,古代兵器到底多重?
    古典小說看多了,總會讓人產生懷疑,古人動不動就千鈞之力,又是舉鼎,又是拽牛的,特別是古代武將的那些個兵器,動輒幾十斤,甚至還有800斤的大錘子,你說它是神話吧,它又不是。關鍵是他們還騎著馬,試想百十斤的大刀坐在馬上用力揮一下,馬肯定會失重,那豈不是得人仰馬翻了?還怎麼殺敵呢?
  • 李元霸死因真相大白,不是死於自己的雙錘,而是亡於隋唐第一高手!
    李元霸年少的時候就已經具備神力,力氣大到能夠舉起上千斤重的巨鼎,中國古代在形容大力士的時候,就經常會使用「力能扛鼎」這樣的形容詞,當初西楚霸王項羽便是因為年少時期扛鼎而聞名  在武學中有「一力破十會」的說法,李元霸的力氣大到這種程度,根本就已經用不著什麼太多的武學技巧,就已經能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李元霸的師父紫陽真人專門為他打造了兩隻紫金錘,兩隻錘各重400斤,加起來一共八百斤,尋常士兵碰一下就是筋斷骨折。
  • 古代說書四大"神級"人物 最後一位沒人知道?
    古代說書四大神級人物,在古代沒有像現在那麼多的娛樂節目,最常見的就是說書,也是最多人收聽觀看的「娛樂節目」,在古代說書中有一句順口溜「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講的就是古代說書四大神級人物,究竟是誰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去認識一下吧。
  • 考古發現秦瓊兒子的墓,原來唐朝第一猛將既非李元霸,也非尉遲恭
    隋唐那段紛亂的歷史,以及三國那段傳奇的歷史,都古代歷史上算得上是最為可歌可泣的兩段佳話,其中《隋唐演義》中的瓦崗五虎,就是個個名頭響噹噹之輩,冷麵寒槍羅成,混世魔王程咬金,每個人物單拎出來都是一段精彩至極的故事。
  • 據說李元霸是大鵬鳥轉世,為何他怕打雷?最後真相很殘酷
    歷史上就沒有李元霸這個人,他是《說唐》和《隋唐演義》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對應的這個人是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李世民的弟弟。不過歷史上的李玄霸沒有書中李元霸這麼牛叉,李玄霸在十幾歲就得病死了。既然說李元霸,那麼咱就扒一扒他的歷史吧。李元霸是《隋唐演義》書中第一條好漢,據說他「面黃如病夫」,從外表看瘦骨嶙峋,不是一個英雄人物美好形象。
  • 正史為何沒有清史稿?史學之基在於正,罔顧史實,如何成為正史?
    何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也就是說正史的淵源要追溯到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彪班固班昭、馬續的《漢書》。但實際情況卻是:《清史稿》根本沒有資格與「二十四正史」並列,甚至一度被戲稱為歌功頌德的官方報告,差點被踢出史書的行列。《史記》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虛美,不隱惡」,尊重史實,按照歷史事實直錄直書,比較如實地反映了客觀實際的複雜情況,不偏不倚的體現了歷史的真實。
  • 古代兵器到底有多重?三國名將兵器換算成現代重量,很多人被逗笑
    每一位王者或者武將,對兵器的要求和甄選,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非常苛刻的。從越王勾踐劍,到秦王劍,再到三國名將諸多武將的神器,以及隋唐演義裡李元霸的鐵錘、裴元慶的銀錘,甚至孫悟空的金箍棒,都可以看出,兵器對戰鬥力的影響,至關重要。
  • 李元霸為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打雷?專家表示超出你想像!
    在說唐系列小說中,李元霸是戰神一樣的人物,其力大無窮、武藝之強堪稱天下第一。他是天下第一條好漢,宇文成都雖然為天下第二條好漢,但是若和李元霸相比,還是相差不甚遠。
  • 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坐騎很牛,千裡絕塵的牛
    摘要: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生得嘴尖縮腮,一頭黃毛束在中間,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捻鐵如泥,勝過楚漢項羽。一餐鬥米,食肉十斤。頭戴一頂束髮烏金冠,兩根短翅雉毛,身穿一副鐵水穿成寶甲,用兩柄擂鼓甕金錘,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追風白點萬裡雲,天下無敵。
  • 《隋唐演義》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有多少斤呢?
    26 19:13:19 來源: 奇略娛樂 舉報   《隋唐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是融合了歷史和神話傳說寫成的
  • 為何晉朝存在百年卻沒有自己的正史?原因有三個
    歷史在更新換代,而古代中的每一個王朝都留下相關的記載資料。當中有一種叫做正史,主要講的就是該朝代中具體的發展歷程,也是我們了解其的重要憑據。若是一個朝代連正史都沒有,那仿佛是在空談。然而真的就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在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明明存在了差不多有一百年,卻始終沒有被編入史料,不免讓人覺得驚奇。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有關這個朝代之所以不被編入正史的原因吧!
  • 古代虎將的兵器到底多重?關羽82斤偃月刀不算啥,他的槍有200斤
    在正史上的關羽,並沒有交待他使用什麼樣的兵器,但是在《三國志》中陳壽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一個「刺」字,說明關羽使用的應當是槍之類的兵器。事實上這也符合邏輯,大部分的武將的兵器應該不會太過於誇張,畢竟作為自己的貼身用品,必須要做到方便打造,能夠隨時補充。
  • 唐朝第一猛將,真能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中國門神之一!
    談及唐朝的第一猛將,人們往往會想到唐初的李元霸,或者唐末的李存孝。然而,李元霸雖說武功高強,卻是一個虛構人物;至於李存孝,雖有「將不過李」的美譽,但和本文講述的這個人相比,卻也要略遜一籌。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能經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的超級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