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鍔
這支盼了很久的鏡頭終於到了我的手上,和預期的一樣,它沒有讓我失望。
(鏡頭、鏡頭罩和水瓶的比對照片)
(本文作者手持此頭搭配EM1x在野外進行拍攝)
其實鏡頭本該很早就到我手上測試的,但是國內就兩支鏡頭,多人都想嘗鮮測評,奧林巴斯公司的城市戰略重點又有所不同,可以理解,大家都有難處,遲點拿到就遲點拿到,反正年底的拍攝計劃已經泡湯,也不在乎了。
作為一名以自然類攝影題材見長的奧林巴斯籤約攝影師,我喜歡拍攝野生鳥類。野生鳥類攝影中有一種拍法叫做「野拍」,這種拍法即不去圍拍、誘拍、擺拍各種野生鳥類,也不花錢去那些「知名」鳥點拍攝,這種拍法很符合我的「胃口」。在「野拍」時,我可以一個人在野外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還可以不用拍攝那些場景、風格千篇一律的鳥片,運氣足夠好的話,還可以拍到一些自己心儀的畫面。「野拍」的片子雖然在鳥種珍稀、畫面唯美方面稍遜於其它那些定點拍攝的片子,但正是「野拍」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深深讓我著迷。我非常渴望得到一支能讓我輕鬆攜帶,熟練創作的高畫質野拍鏡頭。當拿到這支Olympus M.ZD 150-400mm f4.5 IS TC1.25x PRO鏡頭時,我覺得就是它了。
鏡頭的規格、尺寸、重量等參數我就不再重複了,這些數據相信大家早就看過多篇介紹了,我們還是直接看照片吧!在照片拍攝的描述中,我會給大家講一下我是怎麼使用它「野拍」的。提醒一下:以下所有照片均是我手持鏡頭和相機拍攝,特別說一下,防抖真心牛逼。
一、偶遇黑翅鳶
黒翅鳶是一種顏值非常高的猛禽,體型不大,紅色的眼睛,經常會振翅懸停空中,我之前拍攝過它很多次,也在不同的生境中遇到過它,溼地、森林、丘陵、城市公園等等地方都碰到過它,但是這次和它相遇真的算是巧遇。我在溼地附近拍攝白腹鷂,距離很遠,我把焦距也打到最遠的1000mm,正感覺沒戲的時候,一個黑影從鏡頭閃過,如若是早先的定焦超長焦鏡頭,我肯定放棄去拍這個黑影,但是這可是只大變焦鏡頭啊!我馬上拉回焦距觀察,發現是一隻黒翅鳶,它正在飛翔,但是逐漸在放慢速度,有停下來的跡象,我連忙又把焦距變焦到最大,然後用鳥類追蹤功能在屏幕上跟蹤追焦拍攝黒翅鳶的飛翔,幾秒鐘後,它落到了細枝上。整個過程相機的鳥類跟蹤功能配合鏡頭的高效操作,我非常輕鬆的拍攝到了一些還算不錯的畫面。
(飛翔的黒翅鳶,參數:500mm 1/1000s f5.6 ISO:500,趙鍔攝)
(準備降落,參數:500mm 1/1000s f5.6 ISO:500,趙鍔攝)
(停枝瞬間,參數:500mm 1/1000s f5.6 ISO:500,趙鍔攝)
(拿眼瞪我,參數:500mm 1/1000s f5.6 ISO:500,趙鍔攝)
(開啟不搭理模式,參數:500mm 1/1000s f5.6 ISO:500,趙鍔攝)
二、林間鳥兒
林間鳥兒的對焦速度,一直是變焦鏡頭的痛點,無論是逆光、順光,還是前後背景幹擾上,定焦鏡頭的說服力一直遠勝變焦鏡頭。但是這支鏡頭的對焦速度真的不慢,而且配合相機的鳥類跟蹤功能,即使在複雜環境中,都能識別出哪個是鳥體並用白框提示,等半按快門時會變成綠框,到時候選擇時機按下快門即可,鳥類如果足夠近足夠大的話,甚至會有小綠框框住鳥類眼睛對焦跟蹤。總的來說,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如果再配合鏡頭上的對焦焦段設置,那在林子裡拍鳥,必須得心應手。敏感小巧的金翅雀,活蹦亂跳的黃眉柳鶯,膽怯的灰頭鵐,柿子上享受大餐的烏鶇,都可以快速鎖定拍攝,甚至在鎖定對焦後,利用專業抓拍(僅低速專業抓拍可以追焦)可以拍攝到烏鶇在柿子林中爭奪打鬥的場景。
(金翅雀,參數:500mm 1/50s f5.6 ISO:200,趙鍔攝)
(黃眉柳鶯,參數:500mm 1/640s f5.6 ISO:800,趙鍔攝)
(灰頭鵐,參數:500mm 1/50s f5.6 ISO:1600,趙鍔攝)
(吃柿子的烏鶇,參數:500mm 1/800s f5.6 ISO:1250,趙鍔攝)
(烏鶇打鬥,參數:500mm 1/800s f5.6 ISO:1250,趙鍔攝)
三、一些水鳥
水鳥拍攝的距離一般很遠,好在這支鏡頭有內置1.25的增倍鏡,在需要的時候只要在鏡頭上一撥就可以輕鬆達到1000mm,拍攝水鳥於是不再是問題。當然這僅僅是指距離適中的情況下,如果距離遠或者非常遠,實在拍不清楚的情況下,這支頭可以發揮它的變焦功能,把鳥體變小,融入到整個環境中去,這也是很多人說的鳥片「環境版」。
先來看我手持拍攝白鷺捕魚的瞬間,拍攝難點是白鷺在行走中看準時機進行捕捉,對拍攝人的追焦、構圖、抓拍能力是種考驗。不過,鳥類跟蹤功能解決了我的追焦問題,鏡頭變焦解決了我的構圖問題,專業抓拍功能解決了我的抓拍問題,我選了三張姿態不錯的和大家分享。
(叼,參數:340mm 1/1000s f5.6 ISO:400,趙鍔攝)
(夾,參數:340mm 1/1000s f5.6 ISO:400,趙鍔攝)
(吞,參數:340mm 1/1000s f5.6 ISO:400,趙鍔攝)
空中飛行的紅嘴鷗,背景乾淨,追焦拍攝完全沒有問題。背景複雜的蒼鷺叼樹枝飛行,追焦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兩張的拍攝距離都在150米左右,還能保留如此好的細節,我認為這支鏡頭已經充分達到了我期望的標準。
(飛翔的紅嘴鷗,參數:500mm 1/1600s f5.6 ISO:400,趙鍔攝)
(叼枝條的蒼鷺,參數:500mm 1/800s f5.6 ISO:400,趙鍔攝)
一旦有了變焦鏡頭後,對平時一些不太顧及的環境版鳥片,就開始嘗試拍攝了,比如說水邊站立在晨光沐浴下的蒼鷺,再比如說飛翔在山間光影中的普通鸕鷀,當然還有那徜徉在青山綠水間的國鴨:中華秋沙鴨。(以下圖片建議點擊後橫屏觀看)
(蒼鷺站水邊,參數:400mm 1/1600s f4.5 ISO:400,趙鍔攝)
(飛翔在光影裡的普通鸕鷀,參數:400mm 1/1600s f4.5 ISO:1250,趙鍔攝)
(青山綠水間的中華秋沙鴨,參數:459mm 1/400s f5.6 ISO:1600,趙鍔攝)
四、那一抹藍色
普通翠鳥是我最喜歡拍攝的野生鳥類之一,我在野外經常可以碰到它,但是卻很少能夠近距離的對它進行拍攝,因為它非常警覺,不偽裝或者運氣差,你是拍不到近距離的精彩照片的,加上我又不喜歡扎堆去拍一些別人發現的鳥點,那些插根杆子圍成一圈等待普通翠鳥的拍攝點,我都看不上,我想要自己找到野外的普通翠鳥,並在第一時間就把它拍到。這支鏡頭是我的幸運星,在拿到它的第二天,我就拍到野外近距離的普通翠鳥,或許是因為這隻普通翠鳥見多識廣,對我這個大個子沒有興趣,總之我得以在20米左右對它進行拍攝,在這支長焦鏡頭的幫助下,我拍到了讓我還算滿意的照片,不過由於當天時間比較緊,我僅拍攝了10多分鐘,普通翠鳥一共兩次飛離枝頭,我利用鏡頭焦點記憶功能,又可兼顧其它的鳥類拍攝,又可在等待翠鳥回來時一按按鈕回到原來的焦點記憶處,大大提高了我的拍攝效率。1000mm的距離,手持下拍攝沒有任何問題,專業追拍功能也讓我記錄下了普通翠鳥的飛離瞬間,照片的成像畫質和寬容度都讓我後期處理變的不費周章。
(靜靜等待獵物的普通翠鳥,參數:500mm 1/1600s f5.6 ISO:800,趙鍔攝)
(換個位置,參數:500mm 1/1600s f5.6 ISO:800 ,趙鍔攝)
(展翅出擊,參數:500mm 1/1600s f5.6 ISO:800 ,趙鍔攝)
(飛向池塘,參數:500mm 1/1600s f5.6 ISO:800 ,趙鍔攝)
以上這些照片和文字就是我的使用體驗,它的輕便實在讓我在野外只願意帶上它,而且我甚至在使用時,直接手持相機而不用擔心這支鏡頭的重量會對相機與鏡頭的卡口形成衝擊,要知道這可是一支長焦大炮,足見這支鏡頭的分量之輕了吧!至於說這支鏡頭的變焦環,很順手,很絲滑;還有它的遮光罩,不論是裝在鏡頭上,還是反扣在鏡頭上,都很帶勁,對,就是單反540、640、856那種大炮的感覺,棒極了!最後要說一下這支鏡頭的價格,已經有很多人在吐槽它太貴了。我的理解是:這支被人稱為「奧五萬」的鏡頭,是奧林巴斯公司的心血,是公司轉為「奧之心公司」前的最後一支PRO級鏡頭,是絕對的生態攝影神器,對於我這樣的剛需的「野拍」攝影師來說,這個價格你還能有其它更好的選擇嗎?
我想在明年1月的開售後不久,我將會第一時間購入這支鏡頭,因為,有了Olympus M.ZD 150-400mm f4.5 IS TC1.25x PRO鏡頭,會讓我一直野拍一直爽,一世野拍一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