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兩口在城裡忙工作,無暇照顧孩子;老人因為種種原因,或是要回老家照顧別人,或是不能適應城市生活,要求將孩子帶回老家,而寶媽自然是捨不得。
蔻蔻頂著黑眼圈來了~~(⊙﹏⊙)
因為昨天半夜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聲淚俱下地跟我傾訴了兩個小時,說她十一過後就要上班了,婆婆說要把四個月大的孩子帶回老家照顧,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家裡鬧成了一鍋粥。
哎,又是很熟悉的一幕:小兩口在城裡忙工作,無暇照顧孩子;老人因為種種原因,或是要回老家照顧別人,或是不能適應城市生活,要求將孩子帶回老家。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咋辦?
還記得《虎媽貓爸》的開頭嗎?茜茜小時候一直被爺爺奶奶帶著,和爸爸媽媽分開住。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十分常見。
1、寶媽「小溪」:婆婆說等我出了月子 就帶孩子回老家我快要臨產了,婆婆過來照顧我,但她前幾天說在這裡住不慣,等我生完孩子、出了月子,她就要帶孩子回老家,讓孩子吃奶粉。說真的,我當時腦子一下子懵了,我從來沒想過孩子這麼小就要離開我身邊,這麼小就不吃母乳。可是,婆婆說讓我在這裡好好幫老公看門面,現在多掙點錢,以後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還長著呢。
2、寶媽「圓圓「:五一我媽把孩子帶回老家 結果孩子不認識我了我和我老公都是北漂,生娃後,我媽從湖南老家過來照顧我們,但是她不能待太久,因為我爸生病了,在老家必須有人照顧。所以,今年五一,我兒子才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媽就把他帶回老家了。中秋節,我和我老公回了我媽家,結果我兒子已經不認識我們了。真的好傷心好難過……
3、寶媽「耶鹿「:我不讓把孩子帶回老家 婆婆跟我黑臉我家大寶已經2歲了,婆婆幫忙帶。從我懷孕直到現在,她都不時提起帶孩子回老家的事,我反正一口咬定,我捨不得,離開一天也不行。說實話,讓她把孩子帶回老家我們真不放心,老家條件不好,連洗個熱水澡的地方都沒有,婆婆不識字,餵藥都弄不清劑量,自己看病都要我們陪著的。最關鍵的是,帶小孩觀念差太多了,比如衝奶粉,婆婆不按比例,說水多點兒少點兒都沒事,可是那不是一點兒,是四五十毫升的差距啊!有時候,奶粉喝不完,婆婆捨不得倒掉,留到下一頓給孩子喝。我和我老公說了兩三個月,總算是好點兒。這要是讓她把孩子帶回老家了,還不知道怎麼帶呢!
不過,這樣把婆婆強留在我們家也是挺累的,三天兩頭跟我們鬧脾氣,黑臉,而且每月給她錢,比請保姆也省不了多少,就是比請保姆放心。我現在懷了二胎,老公說,要不二胎還是請保姆算了,再帶下去成仇人了。唉,走一步看一步吧!
說實話,這個問題不能說誰對誰錯,站在老人和寶媽的角度,都各有各的難,都有一肚子苦水。
老人覺得帶孩子回老家,利大於弊,而理由也非常現實:
· 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輩子,一切都是熟悉的,在兒子媳婦這兒人生地不熟,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兒子媳婦工作也忙,沒人搭把手,讓我一個人沒日沒夜照顧孩子身體吃不消。
· 老伴兒生病沒人照顧,在老家衣食住行都亂成一團。我帶孩子回老家,既能照顧孩子,又能照顧老伴兒。
· 老家物價相對便宜,我們回去住,能給兒子媳婦減輕不少生活負擔。他們也能安心工作,一舉多得。
寶媽則覺得,讓孩子跟自己分開,簡直是太殘忍了,她們堅決反對讓孩子被老人帶回老家,理由也很戳中人心:
· 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無論如何也要留在自己身邊,平時上班再忙,一下班看到咿咿呀呀的孩子,煩惱都沒了。如果孩子不在身邊,還奮鬥個什麼勁。
· 孩子這麼小就離開父母,會以為父母拋棄了他,造成他從小就安全感缺失。
· 隔代教育弊病太多了,無論如何不能讓老人把孩子帶回老家照顧。
到底該腫麼辦?是把老人強留下來,還是寶媽辭職在家帶娃,還是讓老人帶回老家?
蔻蔻給不出標準答案,各位還是按照實際情況來啊,記得多多溝通、好好說話、雙方火氣不要太大。
(1)原因:孩子3歲前,最好不要和父母分開
心理學家芘亞珀曾指出,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兩種幸福感:初級幸福感、次級幸福感。初級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完全確定父母對自己的愛,堅信父母永遠無條件地愛自己。這種幸福感的基本建立,是在三歲左右。並且幸福感一旦確立,通常終生不會動搖,即使父母不在自己身邊,也能夠走向獨立。
而初級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或成人,他們內心的快樂,過多地依賴於外在的成就:玩具、名校、學習成績、長輩的好評、房子、車子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出差錯,因為他們太在乎周圍人的想法,因而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學習和生活。
因此,3歲前,父母應多跟孩子在一起,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建立起牢固的初級幸福感,這是父母真正能給孩子的一輩子的財富。
(2)全家人一起協商 減少矛盾多互相支持
如果寶媽堅持不和孩子分開,那麼,擺在你們面前的一般是三條路:1、強留老人繼續住下去。2、老人回老家,小兩口請保姆。3、老人回老家,寶媽辭職在家帶孩子。
而每一種路都有風險,比如:老人在這裡住的不舒服,和小兩口隔三差五就吵架;保姆不靠譜,帶孩子不放心;寶媽辭職後沒有收入,家庭經濟出現問題。
因此,在做決定之前,一定要全家開個會,共同商討出一個結果,提前想好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提前說好大家要互相體諒互相支撐。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孩子不得不跟父母分開,那麼,父母也不要忘了異地經營親子關係。
(1)分離前:要跟孩子實話實說不能欺騙
父母一定要提前跟孩子解釋,必須要實話實說,千萬不要採取欺騙或偷偷離開的方式來跟孩子分別,否則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
如果孩子還小,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在老家住一個星期,幫孩子適應新環境。如果孩子對老家環境不陌生,父母可以用老家可以吸引孩子的地方或玩伴來讓孩子對分離這件事充滿期待,比如跟孩子說:「寶貝,老家院子裡的蘋果都熟了,你和奶奶回家去摘下來,好嗎?」
(2)分離中:經常給孩子打電話或視頻
一旦和孩子分離之後,記得時常打電話或視頻跟孩子進行互動。電話或視頻裡,可以問一些孩子是否開心、吃了什麼好吃的、玩了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他,也很想他,並且期待跟他見面。
要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並保持著與父母的親近感。要不然,就像上面案例二,父母和孩子長期不聯繫,孩子後來不認識爸爸媽媽了。
(3)團聚時:切忌嚴厲訓斥孩子
不管工作多忙,和孩子分離之後,父母每個季度至少應該回家一次,每年至少要保證一個月的親子時間。
團聚之後,如何相處才能更好地建立親子關係呢?
應該以孩子為中心,陪他玩喜歡的遊戲,讓孩子真正開心起來。可以帶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也可以帶孩子多去他喜歡的地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將家裡的東西變廢為寶,既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在無意中增強了親子關係。另外,可以多陪孩子看繪本、講故事。
特別提醒,在短暫相聚的日子,父母切忌扮演特別嚴厲的角色,訓斥孩子的不良習慣或者試圖強行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抗拒,甚至是恐懼。
好啦,來做個小調查吧。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也要不吝留言分享一下喲~
→ 最後,蔻蔻的小說求捧場:《小心!婆婆來襲》(上架啦~~)
(編輯、文:麥若蔻)
→ 點擊這裡,查看PC端往期「媽媽吐槽團」的內容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作者:麥若蔻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