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胖的鳥,雌性送貨上門交配,雄性交配季後體重減一半

2020-11-27 徐德文科學頻道


提起鸚鵡,你想到了什麼?華麗的衣裳,敏捷的飛行,動人的語言,還是聰明的頭腦?

位於南半球的紐西蘭,最近經過激烈的競選,評選出了2020年度紐西蘭最佳鳥類,獲獎的就是瀕臨滅絕邊緣的鴞鸚鵡。不過我們以上所說的四個特徵,卻和這個被稱為鸚鵡的傢伙沒有任何瓜葛,恐怕會徹底顛覆你對鸚鵡的美好印象。然而你也不要傷心,因為意外的驚喜正在等著你呢。


最胖卻是最能活的鳥

鴞鸚鵡,是紐西蘭獨有的物種,毛利人稱之為kākāpō,意思是夜鸚鵡,全身布滿黃綠色的細點,擁有鴞的面孔,柔軟的羽毛。看到這裡,懂的人心裡恐怕就會咯噔一下了,柔軟羽毛?這傢伙難道不會飛?

事實正是如此,鴞鸚鵡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是世界上最胖的鳥類,它腿短腳大,渾圓肥胖,翅膀也只能用來撲騰了。雄性鴞鸚鵡成熟時體長可達60釐米,重2至4公斤,存儲了大量脂肪,完全可以和家雞相媲肥。


鴞鸚鵡不僅肥胖,可能還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科學家們估計它們可以活到60歲。我的個天吶,這麼胖還這麼能活,大自然人人害怕最冷酷的法則難道把它們搞忘了?

然而即使如此,鴞鸚鵡的命運也令人黯然神傷。最多的時候它們遍布紐西蘭各大島嶼,到1990年代卻只剩不到50隻,瀕臨滅絕。現在像寶貝似地供著養著,也只發展到了213隻,這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


迷失在天堂的鴞鸚鵡

大約1000年前,紐西蘭還是幾個荒無人煙的島嶼,鴞鸚鵡在這裡活得鶯歌燕舞,幾近天堂。它們與啄羊鸚鵡和卡卡鸚鵡來自同樣的祖先,降落到紐西蘭島嶼上後,立刻就被這個食物豐盛,沒有天敵的地方震撼得無以復加。

鴞鸚鵡主要是草食性,不管是植物種子、花粉還是果實,甚至樹木的邊材都能讓它們胃口大開,食趣更是廣泛到喬木、灌木、蕨類等統統來者不拒。最令鴞鸚鵡驚喜的是,這裡根本沒有任何掠食性動物,它們可以優哉遊哉地漫步在俯拾皆是的食物之間,精挑細揀,恣意暢享。


在天堂般的紐西蘭,鴞鸚鵡終於徹底迷失了自己,如此豐盛的食物,如此安全的氛圍,讓熱力學效率見鬼去吧。

鴞鸚鵡於是不再嚮往天空,肌肉迅速退化,很快就失去了飛行能力。

豐盛的食物讓它們欣喜若狂,體內存儲了大量脂肪,身體變得越來越圓,越來越胖。

不再飛翔,無須應付飛行所需的強度和剛度,鴞鸚鵡的羽毛變得異常柔軟,想要再飛也已經沒有可能。

體重猛漲,鴞鸚鵡的腿變得越來越粗壯,可以讓它們嘴腳並用,爬上50米高的紐西蘭陸均松,吃到最喜歡的美味球果。


浪漫的交配場求偶

吃的問題解決了,繁衍後代延續種群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鴞鸚鵡是鸚鵡中唯一利用求偶場交配製求偶的物種。什麼是求偶場交配製呢?大抵可能相當於人類的集體婚禮吧。

交配季節到來的時候,雄性鴞鸚鵡會離開自己的住所,到更高的山頂或山脊建立屬於自己的交配競技場,最遠可達7公裡之遙。

山頂和山脊面積遠遠小於平地區域,所以你懂的,雄性鴞鸚鵡都集中到了同樣的地方,大家的交配場肯定是互相擠在一起的,最遠不過相距50米。


一旦靠得太近,大家就開始互相嗥叫彼此恫嚇直至短兵相接,經常拼得傷痕累累方才罷嘴。

之所以說雄性建交配競技場,是因為它們會依託石頭、樹木等有利地形,刨出一個圓形凹坑作為自己的新房,最大的直徑可達10米。然後還會劈出一條小路,讓雌性可以方便上門拜訪,最長可達50米。

一旦建好,雄性鴞鸚鵡就會鼓起前胸的氣囊,發出嘹亮的低頻嗚叫:遠方的鴞鸚鵡妹妹看過來,看過來,這裡的鴞鸚鵡哥哥又帥又有愛,是您婚配的好對象,不要假裝不理睬!聲音逐漸變高,約20次後就停下,繼續準備下一輪的嗚叫。


藉助於凹坑的擴音效果,雄性鴞鸚鵡的嗚叫在夜裡至少可以傳出1公裡,順風甚至超過5公裡。

雌性鴞鸚鵡在自己的家裡準備夜宵,一旦聽到心儀的情歌,就會出發走幾公裡山路來到交配競技場,尋找心儀的情郎。雄性鴞鸚鵡看到鴞鸚鵡姑娘來到,就會停止嗚叫,跳起搖擺舞開始求婚表演。只見它一邊用嘴喙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一邊展開雙翼,背對鴞鸚鵡姑娘,後退而歌,逐漸接近,然後幸福地愛在一起。

交配後雌性鴞鸚鵡就屁顛屁顛回去準備產卵養育小寶寶了,而雄性鴞鸚鵡則繼續高唱情歌,等著下一位鴞鸚鵡姑娘的到來。

雄性鴞鸚鵡一個晚上就會發出近千次嗚叫,時間每天長達8小時,持續三四個月,這讓它們在交配季節後會身心俱疲,失去近一半的體重,為了延續自己的基因,雄性鴞鸚鵡實在也太拼了。


再能活也敵不過善於捉

什麼是生活?這就是生活。

什麼是天堂?這就是天堂!

也許你會感嘆,鴞鸚鵡這過的都是什麼神仙日子啊,真是令人羨慕嫉妒恨。

然而鴞鸚鵡的噩運終究還是來到了。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臺灣原住民的一支來到南海的島嶼上,不斷向南擴散,逐漸演化成玻里尼西亞人。大約在公元1000年,一支玻里尼西亞人登陸紐西蘭,開始禍害島上的各種動物,這就是後來的毛利人,他們吃絕的最著名動物就是世界上曾經有過的最高鳥類——恐鳥,世界上有過的最大飛行鳥類哈斯特鷹,也因為食物恐鳥的滅絕黯然退出地球生命的演化舞臺。

如此肥美的鴞鸚鵡,毛利人當然也不會放過。

毛利人稱鴞鸚鵡味道和質感與羔羊差別不大,完全可以被視為美食佳餚。

鴞鸚鵡沒心沒腸的呆萌性格,尤其是它們特殊的香香體味,讓它們遭遇了滅頂之災。

鴞鸚鵡最大的特徵,就是遇到危險時會呆若木雞,一動不動。這種伎倆用於對付它們的原生天敵,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哈斯特鷹非常有效,因為鷹眼看運動的物體很敏銳,但靜止的融入環境保護色的則視若無睹。


但要用來對付毛利人,那就是徹徹底底的災難。

鴞鸚鵡求偶季節發出的嘹亮歌聲,在毛利人聽來簡直就是在挑釁:來吃我呀,來吃我呀。

循著聲音和香味,毛利人很容易就找到求偶場。想想這個畫面吧,兩隻鴞鸚鵡正濃情蜜意,準備踏入婚姻的殿堂,突然一隻火把伸了過來,緊接著就是兇惡的玻里尼西亞犬衝了過來,然後是得意洋洋的玻里尼西亞人。兩隻鴞鸚鵡趕緊入定,紋絲不動:你們看不到我,你們看不到我!

只怕毛利人要笑出豬叫來。


除了吃肉外,鴞鸚鵡的羽毛也是毛利人的獵取目標,一件披風或鬥篷甚至會用到11000根鴞鸚鵡的羽毛,現在保存良好的已經價值連城。毛利人有一句諺語叫「擁有鴞鸚鵡披風卻仍然埋怨寒冷」,就是用來形容那些貪得無厭的人,雖然他們清醒白醒地知道,鴞鸚鵡比他們更需要那些羽毛來溫暖自己的身體。

這還不算,毛利人還把鴞鸚鵡的頭骨掛在耳朵上當裝飾品;毛利人從紐西蘭帶來的緬鼠,也開始享用這道肥美的肉食,樂不思歸;再加上毛利人開墾天然植被,很快鴞鸚鵡就在多個原生區域被滅絕了。


悲劇並沒有就此憐惜鴞鸚鵡,從此放緩緊逼的步伐。

1840年,歐洲殖民者來到了紐西蘭,更多的土地被開墾,鴞鸚鵡生存的棲息地一步步被蠶食。最可怕的是,他們帶來了犬只、家貓、黑鼠及白鼬等哺乳動物,開始了一場血腥的盛宴。

不僅如此,殖民者還以科學研究及收藏為名,大肆捕捉殺害鴞鸚鵡。1870年後,收藏家終於知道鴞鸚鵡數量在減少了,你可能以為他們會良心發現,就此收手。然而事實是,他們反而加大了收購力度,因為他們擔心這種鳥滅絕就無法收藏了,所以要趕在滅絕之前收購更多更好的藏品。

到19世紀末,曾經在紐西蘭最成功的物種,在北島再也沒有出沒的記錄。


鴞鸚鵡真的太努力了

從1891年開始,紐西蘭政府終於認識到鴞鸚鵡即將滅絕的可怕現實,開始劃定自然保護區,將零星發現的鴞鸚鵡引入其中加以保護,然而它們依然不斷被偷渡的哺乳動物獵食,到1940年代,紐西蘭有關鴞鸚鵡的報導就幾乎絕跡了。

1950年,紐西蘭野生動物署成立,開始搜索鴞鸚鵡,直到1958年才捉到第一隻,1961年捉到5隻,1967年捉到一隻,但所有這些鴞鸚鵡都未能活下來。到1970年代,鴞鸚鵡是否仍然存在已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不過後來在70年代又發現了32隻,遺憾的是它們全是雄性,很多人相信,鴞鸚鵡已經在紐西蘭功能性滅絕了。


但在1977年,人們終於在斯圖爾特島的一片叢林中發現了一百到兩百隻鴞鸚鵡,但這個島上存在不少流浪貓,經常獵殺鴞鸚鵡,每年可能要殺死56%的鴞鸚鵡。科學家們清除了流浪貓,並將鴞鸚鵡轉移到了茂伊島等四個島嶼上,並從1989年開始實施國家級的復育計劃,根據1995年的統計,當時所有的鴞鸚鵡只剩下了51隻,這還加上了復育後新生的鴞鸚鵡。


這時候鴞鸚鵡的命運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一個意外事件的發生。

2009年,英國BBC在紐西蘭拍攝動物系列紀錄片《最後一眼》,一隻名叫希洛克(Sirocco)的鴞鸚鵡竟然撲到了動物學家馬克·卡瓦迪(Mark Carwardine)的頭上,身體一前一後地搖擺,試圖做那種不可名狀之事,強暴科學家。解說主持人說這是他一輩子見過的最有趣的事情,人被一隻稀有的鴞鸚鵡強暴了,它真的太努力(不想滅絕)了。


這個紀錄片在網上播放後受到廣泛關注,希洛克也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明星鸚鵡,引發了人們對鴞鸚鵡的空前關注,第二年希洛克就成為紐西蘭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代言鳥,並成為流行文化中的著名元素,鴞鸚鵡的復育計劃也得到了廣泛關注,到今天為止,鴞鸚鵡已兩度被評為紐西蘭的年度鳥。

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鴞鸚鵡已發展到了213隻,雖然仍處於滅絕的危險中,但已經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動物界最不般配的夫妻:雌性體重是雄性的10000倍,這該如何交配
    動物界最不般配的夫妻可能就是它們了。雖然有的夫妻是雌性長得醜陋無比,雄性倒是十分英俊。有的是雌性比雄性的體型更大,但一般也就的大個2至3倍。但像這樣雌性體重是雄性的10000倍的還是很少見的。這種動物就是毯子章魚。這種海底動物雖然是章魚卻不會噴射墨汁,但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能——「毯子」。
  • 動物也有「貞操帶」,雄性交配完,堵住雌性的交配通道
    野生動物最基本的訴求無非兩種:生存和繁衍。動物們為了生存進化出很多看家本領,而為了繁衍也玩出了很多花樣。傳言古時男人出遠門的時候,為了避免隔壁老王窺視妻子,就給妻子穿上帶鎖的內褲,這就是貞操帶。而動物的貞操帶則沒有這麼複雜,有些雄性動物在和雌性交配完成之後,會在雌性的生殖器內分泌一種物質,數小時之內會硬化,我們稱其為「交配塞」。交配塞將雌性的交配通道與外界隔絕,雄性利用這種方式將雌性佔為己有。
  • 藏羚羊的求偶交配,雄性費心費力,雌性吃瓜看戲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標誌性動物,是高原上的精靈。大多數時候,雄性藏羚羊和雌性藏羚羊是分開生活的。套用「直男」的話講「若不是為了生育,誰願意和女孩子玩耍呢」。一旦到了交配的季節,在體內荷爾蒙的刺激下,雄性藏羚羊開始躁動不安、躍躍欲試,主動接近異性,尋求交配的機會,這時候雄性藏羚羊才發現:異性,真香!
  • 異裝癖的動物,雌性扮男裝為避免交配,雄性扮女裝為獲得交配
    因為儲精器官的存在,豆娘這種動物,雌性只需交配2次,收集到的精子,一輩子也用不完。對於雌性豆娘來說,第二次以後的交配都是在浪費體力,不利於生存,因此變得清心寡欲。而雄性豆娘能夠一直產生精子,不斷交配有利於留下更多的後代,因此雄性豆娘一副欲求不滿的樣子。於是矛盾就出現了,雌性不想交配,而雄性想要交配,如何解決呢?
  • 動物界差異如此大的夫妻,雌性體重是雄性的10000倍,該如何交配
    動物界最不般配的夫妻可能就是它們了。雖然有的夫妻是雌性長的醜陋無比,雄性倒是十分英俊。有的是雌性比雄性的體型更大,但一般也就的大個2至3倍。但像這樣雌性體重是雄性的10000倍的還是很少見的。這種動物就是毯子章魚。
  • 這種動物不交配就會死亡,雌性比雄性還需要交配
    繁衍,是每種動物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任務,這也是保存一個物種最基本的方式。所以每個動物都為了交配不斷的努力著,奮鬥著,每個物種也由於與眾不同的交配方式,有的可能在交配之後就會死亡;有的在交配之後就會吃掉異性伴侶;還有的在交配期要是沒有進行交配就會死亡。
  • 世界上最「醜」的魚:雌性比雄性大100倍,依靠雄性自殘來交配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世界裡面,我們都為那些為了繁殖下一代而犧牲自己的雄性生物,感到佩服,那些普遍被傳播的動物要數螳螂和黑寡婦了,這些都是陸地上的動物,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聊一下海洋生物裡面,同樣通過這樣極其殘忍的方式來繁殖的物種。
  • 動物界的奇葩交配行為,雄性交配後失去生殖器,非死即傷
    雄章魚在交配時一個不留神就會變為雌性的免費午餐,這是因為處於交配期的雌章魚大多數都是飢腸轆轆的,加上個體明顯大於雄性,自然而然地把目標指向雄性。然而,雄章魚為了自己這條小命並沒有選擇屈服,它們會直接分離交接腕,把交接腕留在雌性身體內。處於交接腕末端的精包隨著交接腕的斷裂順利進入雌性體內,直到雌性能夠受精。
  • 亞馬遜一動物長得像德國皇帝,雌性為了保護幼崽,和多隻雄性交配
    皇狨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之一有時候皇狨猴也會偷偷地掏鳥蛋吃,它們身體靈活,體態輕盈,偷個鳥蛋自然不在話下。皇狨猴一般5-15隻為一群,由最年長的雌性帶著大家四處尋找食物,而這雌性首領地位至高無上,不用參與捕獵和採食,只要負責指揮大大夥就可以了。
  • 自然界的「騙炮者」,植物偽裝成雌性與雄性交配
    很多種類雌性蜘蛛在交配之前有討要彩禮的習慣,在交配之後有吃掉雄性蜘蛛的喜好。一種名為「奇異盜蛛」的蜘蛛,雄性會精心準備彩禮:把獵物用蜘蛛絲包裹打包好。在雌性蜘蛛拆開彩禮、進食獵物的時候,雄性蜘蛛會抓緊機會交配,然後逃跑。而有一部分狡猾的雄性奇異盜蛛,會用蜘蛛絲把砂子、樹葉或者食物殘渣一層一層地包裹得嚴嚴實實,然後提著厚重的彩禮到雌性家門口提親。
  • 親眼目睹一種動物交配後,雌性動物吃掉了雄性動物
    一個朋友對我說,螳螂交配後,雌性螳螂會吃掉雄性螳螂。因為我經常去農村調研,所以幾個朋友問我,有沒有親眼目睹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我說沒有親眼目睹過。後來,有一次,我在一個村莊上調研。村莊上的一個老人對我說,他種植了兩畝地紅薯,紅薯地裡的螳螂很多,你可以去我的紅薯地裡找螳螂。於是,我趕緊叫老人帶我去他的紅薯地。
  • 森蚺簡單粗暴的交配方式,雌蛇後宮男寵眾多,交配完後會吃掉雄性
    自然界之所以這麼充滿生機離不開生活在地球上無數的動物,作為構成大自然最重要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動物卻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雄性動物往往會比雌性動物更大,而且會更加的強壯。,在爭奪領地和配偶上有更多的優勢,在擊敗所有的競爭者後,最強大的雄性就會有絕對的交配權,另外一點就是由於雄性動物會分泌性激素吸引雌性,體格越大的雄性會分泌更多的性激素,也就更加吸引雌性,此外體型越大的雄性分泌的雄性荷爾蒙更多,雄性荷爾蒙能加速機體各種蛋白質的合成,促使體格更加強壯。
  • 為了完成交配,雄性鮟鱇魚居然變成了雌性身上的一對睪丸
    在鮟鱇魚的世界裡,雄性和雌性是顛倒的,雄性鮟鱇魚是脆弱不堪的,是沒有資格獨立生存的,雌性則是兇猛的獵食者。下圖就是雄性鮟鱇魚,簡直毫無雄風,看起來像乳臭未乾的幼崽,但實際上是一條成年雄性。一看就知道它肯定牙口不怎麼樣,說道吃軟飯,雄性鮟鱇魚也確實是動物世界裡數一數二的。
  • 這種昆蟲交配中產生的獨特變化,雌性只為阻止雄性交配
    科學家通過對這種埋葬蟲,交配方式不斷的研究之後,結果發現這種埋葬蟲如果出現交配頻率比較高的時候,這種昆蟲就會在10代之內,生殖器發生不同的變化,這種進化可以說是自然界之中最快的了。在動物王國之中,生殖器的變化相對來說,比身體其他部位要比較顯著一些,尤其是雌性跟雄性的生殖器官,可以存在共同進化的現象,當然存在著共同進化,也會存在著兩性相互衝突的問題。
  • 雌性鯨鯊交配後會主動收集雄性鯨鯊精子(圖)
    1995年科學家從一隻雌性鯨鯊身上提取了29個胚胎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巨型鯨鯊是一種難以研究的動物,特別當涉及到跟蹤調查個別鯨鯊的交配和繁殖時,研究更顯得困難。但一份新而罕見的鯨鯊胚胎分析表明,雌性鯨鯊是一種漸進式生產的濾食性魚類,交配一次後能儲存大量的精子。
  • 海洋裡一種動物,雌性和多隻雄性交配,因為反抗太費力
    ,因為反抗雄性綠海龜需要耗費十分大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它們繁育下一代。但雌性綠海龜因為下蛋消耗能量巨大,每隔3-5年才能緩過勁來,多年才去一次繁殖地。於是,就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多隻雄性綠海龜會圍著一隻雌性綠海龜團團轉。雄性綠海龜在交配的時候,會爬到雌性背上,用前肢勾住雌性的身體,然後把身體一半長度的傢伙捅進雌性身體。一隻雄性綠海龜在交配,一群雄性綠海龜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等到不耐煩的時候,它們會拉扯、撕咬正在交配的綠海龜。
  • 動物界十大最奇葩交配方式盤點 獅子持續交配4小時
    它們就像搖滾明星那樣熠熠奪目,還用最動聽的歌喉來求偶。相較氣勢壯觀的雄琴鳥,雌琴鳥雖也能模仿聲音,卻相貌平平。等到繁殖季節,雄琴鳥就會上演一幕幕精心設計的求愛儀式。事先,它們還在地面上搭起土堆作為表演舞臺,然後利用這一有利位置開始自己的模仿秀,對著雌琴鳥引吭高歌。開唱時,雄琴鳥那28英寸(約71釐米)長的尾羽就會像豎琴狀展開,引人注目。
  • 動物界的奇葩交配行為,雄性鮟鱇魚為了交配,主動變成雌性的睪丸
    沒錯,鮟鱇魚就是燈籠魚,它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爬俯在海底利用頭頂的小燈籠進行「釣魚執法」。但是你知道鮟鱇魚是如何交配的嗎?雄性鮟鱇魚為什麼要主動成雌性的睪丸?接下來是高能時刻,新來的小夥伴記得帶上筆和本子。
  • 最具欺騙性的動物:雌性長了雄性的性器官,交配方式也很特別
    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它們食物競爭對手是威風凜凜的獅子,斑鬣狗是肉食動物,它們的食性和生存圈子與獅子是有重合的,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和獅子開始了殘酷的捕獵大賽。斑鬣狗是母系群體,雌性的社會地位遠遠高於雄性。高到什麼程度呢? 群體中最差的雌性也比最強壯、最好的雄性地位高。 所以它們求偶的選擇只有雌性選擇雄性,雄性是沒有選擇權的。
  • 最具欺騙性的動物:雌性長了雄性的器官,交配方式也很特別
    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它們食物競爭對手是威風凜凜的獅子,斑鬣狗是肉食動物,它們的食性和生存圈子與獅子是有重合的,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和獅子開始了殘酷的捕獵大賽。斑鬣狗是母系群體,雌性的社會地位遠遠高於雄性。高到什麼程度呢?群體中最差的雌性也比最強壯、最好的雄性地位高。所以它們求偶的選擇只有雌性選擇雄性,雄性是沒有選擇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