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5月20號,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甜蜜的日子。但對於它來說,卻是痛苦、為生掙扎的最後一天。
它是一隻貓。
2020年5月7日,@淄博市汪汪喵流浪小動物救助中心接到了一通電話,在山東理工大學(就是惡魔範源慶的學校)凱瑞溪園附近有一隻貓需要救助。
當志願者趕到現場時被驚呆了,面前的這隻貓已不能稱之為貓,兩顆眼珠掉在臉上,無數的蛆蟲在身上蠕動,下巴爛穿了一個大孔,身上幾乎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
清創處理時,從它的喉嚨裡嘔出了很多蛆蟲,牙縫中還夾雜著草。在沒被好心人發現之前它很可能就是靠著吃自己身上的蛆和草維持著生命。
它沒有放棄自己,人們也沒有放棄它。隨著每天的治療,它的情況越來越好,參與雲救助捐款的人們還為它想好了以後的名字:「小超人」,寓意著以後沒有人可以再來傷害它。
就當所有人都認為它可以挺過來時,5月19日它卻突然開始拒絕進食並出現黃疸,醫生判斷其肝臟可能出了問題。
5月20日,在這個甜蜜幸福的日子裡,它痛苦的走完了一生。
(不適畫面已做處理)
「小超人」離世後,@淄博市汪汪喵流浪小動物救助中心在微博寫下了一段留言:
以前,每當有沒救治過來的流浪動物死後,在埋它們的時候,都會在它們身邊放點糧食(貓糧、狗糧),想讓它們帶著吃的上路,放點小花小草,讓這人世間和它們一樣不會說話卻感受著四季變遷的植物送它們一程。
但是這一次,我沒有,沒有花沒有草,也沒有糧食,花花草草不足以抵消這個世界對你的不公,願你來世為人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不再需要這些,願我以後可以救更多流浪動物,用我的所做抵消你今生沒有贖完的罪。
感動之餘,又讓人充滿擔憂,類似的慘案還會在多少小動物身上發生?
同樣在「520」,北京順義區虐待殺害15隻貓的真兇也被找到。
5月18日@反虐待動物同行者曝出一起嚴重虐貓事件。5月17日,北京順義南法信地區馬可匯小區,15隻貓咪遭到不同程度的虐待或殺害。
在報警立案後,警方隨即展開了調查。通過走訪和抽調小區監控錄像後,警方鎖定了虐貓案的嫌疑人——三位年齡在10歲左右的孩子。
據小區業主群內爆料:
經常能看到這三個小孩拿著棍子聚集在一起圍追小區裡的貓。被虐殺的貓應該不止15隻,也不是最近才開始的虐殺。
被害貓咪的生前照
有業主之前以為貓咪是意外死亡的,還好心進行了填埋。沒想到卻是被這幾個孩子殺害的。
5月20日,民警找到了其中一名小孩具體的家庭住址,上門進行了批評教育,但該孩童毫無愧疚,且態度囂張,絲毫沒有悔改之意。
對於最後的處罰,因為是無主的流浪貓三個孩子又未成年,處理案件的南法信派出所也未給出明確的答覆。
好在經過志願者兩天的堅持搜救,從通風井裡救出了兩隻貓咪,隨後分別被好心人收養,結束了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
兩隻倖存被救的貓咪
但作案的三個小惡魔卻逍遙法外,仍然拎著棍子終日遊蕩,等待著下一隻「倒黴」的貓咪。
近幾年來虐殺動物的暴行已是愈演愈烈。甚至有人還將此發展成了組織化的黑色產業鏈,通過極其殘忍手段虐殺動物並將其錄製成視頻來謀取暴利。通過網際網路大肆宣揚傳播其暴力血腥行為,將觸手甚至伸向了未成年人。
大量犯罪學研究表明,虐待動物或直面對動物實施的暴力是未成年人日後實施犯罪的一項重要誘因。未成年人目睹虐待、虐殺動物的場景,也很可能遭受心理創傷。
你能想像,在如此環境下生長的祖國花朵,長大後又如何能肩負起國家未來的重任?
好在國家及時出手。
近年來,虐待、虐殺動物並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事件在網絡頻頻引發熱議。通過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行為進行懲處,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而今兩會再次拉開帷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將傳播對動物實施的暴力信息案件納入公益訴訟的受案範圍,明確環保、動保、消費者保護等相關社會組織就動物類公益損害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擬提交議案,制定《反虐待動物法》,從法律層面對虐待動物行為進行有效制約與引導。
在不久前的《國家畜禽遺傳目錄》意見稿徵集和深圳、珠海幾個城市的辦法條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小動物保護法》的影子,相信此次兩會的召開,定會更進一步的推行相關立法的出臺實施。
這才是對那些枉死的生靈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