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作為外來魚種,清道夫的角色,原本僅僅是作為魚缸裡清理魚類糞便的清理工而設置的,它眼睛小小,外表憨厚,放在魚缸裡還是蠻好看的,在我第一次見它的時候,就是在一個酒店的魚缸裡看到的,裡面養有兩隻巨大的清道夫,在那個時候看來,這些清道夫感覺特新奇,忍不住要欣賞一番!但那時都不知道原來它的名字叫做清道夫!它曾經是很多養觀賞魚愛好者魚缸裡清潔衛生必備的魚種。生命力極強的清道夫在很多人眼裡,它是一名合格的清潔工,不需要它的時候,不能將它扔了,所以有些人出於善心,將清道夫拿到野外放生,這些人把清道夫放到了池塘,河流等,就這樣,清道夫由此開始快速的發展壯大,在一些南方地區,如兩廣地區,以作者作在的惠州市,在東江,西枝江及其很多支流,如淡水河都出現了清道夫的影子,尤其是淡水河和西枝江的交匯處,到處都是清道夫,基本上每次釣魚都會釣到清道夫魚,甚至有狂拉連竿的境地,有些釣友懶得處理這些清道夫,就直接扔在岸邊,以至於在岸邊遍地都是清道夫的屍體,我用屍橫遍野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這好像經歷了一場戰爭一樣,場面壯觀震撼!
黃色的清道夫
清道夫適宜生活的水溫一般在20℃以上,起初人們飼養清道夫用來清除魚缸底部魚的糞便、殘留飼料等汙垢的,在很多人眼裡,它起的清潔作用是不用懷疑,但是由於清道夫魚是非常是雜食性的水族類生物,不管是水藻,還是死魚屍體、青苔、魚蟲,只要是可以吃的它都來者不拒,統統吃掉!特別是成年後的清道夫,基本上是來者不拒,在南方一些河流,現在清道夫橫行,專吃魚卵,吞食魚苗,導致本土的魚種很快滅絕,以我去所去的惠東的蛇龍壩河段為例,去年我去釣魚還能釣到鯪魚、鯽魚、白條、石鯪等本地的魚種,然而當我今年再次去到那個地方時,下竿幾竿我就發現情況不對,水面經常有魚在打水,但全是清道夫,後面在不打窩的情況下,我依然能連竿的釣上清道夫,窩裡的水面不停的有清道夫在翻滾,釣上來的全是黑呼呼的清道夫,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我就釣了兩個小時,就不敢再釣了,兩個小時的過程中,釣上6條,跑掉3條,一條無人的野河,整條河全是這個魚,這場面太嚇人了!
兩個小時,釣了六條跑三條
為什麼清道夫不受釣魚人歡迎呢?這話問得有點多餘了,我想應該沒有一個釣魚人會喜歡釣清道夫的!清道夫作為外來魚種,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這麼不招人待見呢?現在來總結一下,看看釣友們是不是和我一樣的想法!
(1)一是有清道夫鬧窩的情況下,其它魚很難釣到,當然如果是偶爾來一條來還好,要是一窩都是清道夫,那就完了,就像我在紫溪半島附近,一般我不敢打大窩的,特別是顆粒的鴨料,或者是花生餅,這些東西都特別的招清道夫的喜歡,一打一個準,一打來一窩,接下來就是狂拉清道夫的節奏了!
對清道夫的恨,看看這個圖就知道了
(2)二是清道夫長得實在太不好看了,我用醜陋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很多釣友都覺得它特別髒,而且身上長得一身黑不溜秋的鱗片,釣上來的清道夫,那是摸都不想摸一下的,經常看到很多釣友,釣上清道夫無從下手,摘鉤都不想摘,無奈只能用腳將清道夫踩在腳也,再摘鉤,有和我一樣的嗎?要是它有土鯪一樣有一身漂亮的魚鱗,它應該也不至於被釣魚人如此的討厭了吧!
(3)三是它沒有食用價值,清道夫可以長很大,但其身上魚肉很少,料理一條清道夫,能吃的大概只有五分之一,剩下的全是外殼和骨頭,這樣的魚類我們也不要妄想它會有多少營養價值了。再者說看到它那個樣子,做得再好吃,估計很多釣友也是無從下口,想想它的樣子,馬上就沒有了食慾了!特別是經常釣到清道夫的釣友!大家說是不是呢?
釣到清道夫,摸都不想摸它
現在南方地區,在夏天是非常容易釣到清道夫的,部分釣友由於懶得處理它,但又不想放了它,免得它繼續禍害一方,所以一般都是弄死它,或直接將它曬太陽,這樣的做法不是不可取,只是放多了,時間一長,它就開始發臭,真的很難聞,所以我建議還是挖坑填埋,這樣它就活不了了,也不會發出臭味來,這樣子釣點的環境也會更加舒適!隨手扔到草叢裡過兩天就發臭了,想找出來埋都不了,當然也不可能希望所有的釣友都會有時間或花這時去填埋清道夫,我覺得哪怕是一堆扔到一起都好過,處理起來也方便得多!在冬天,它們很快就被風乾,加了岸邊還有很多螞蟻,不用來久,就會被掏空,只留下一幅厚厚的皮囊!
準備填埋清道夫
現在在南方很多河流都出現了清道夫,甚於至有些地方已經整條河都是清道夫,本地魚種已經被它活活的逼到滅絕的地步,試想,整條河都是清道夫,那是什麼感覺,就算水質好,要是下水會想到水面都是群這樣的魚類,你還會有心情下水嗎?所以為了讓它不能再繼續破壞生態,我們釣魚人要行動起來,釣到清道夫,堅決不能放回,最好是填埋處理,希望所有人都關注一下,想辦法清理掉這些破壞者,清除掉清道夫,讓本地的魚能得以持續的繁衍下去!這樣子,大家才有可能釣到漂亮的本地魚種,不然,每天出門釣魚連竿的清道夫,想想都會發瘋的!
我是農氏野釣,以上本人一點想法,寫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