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謝大伯是建德人,從年前開始,他就一直惦念著一件事——自己作為原告起訴的案子就要開庭審理了,可是現在這種情況,庭還能不能開了?記者林琳通訊員鍾法
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把欠債的告了
眼看要開庭卻沒法出門
6年前,謝大伯借給同村的徐某24000元,可是到了約定還款的時間,徐某卻沒有歸還,之後幾年裡,謝大伯屢次催他,都沒有結果。為了要回這筆錢,謝大伯一紙訴狀將徐某告上了法院,要求徐某歸還借款。
法官通知了他,案子3月初在大同法庭開庭審理。
可是庭審日期將近,謝大伯卻為出行犯起了愁——一來自己年事已高,腿腳都不利索了;二來疫情防控階段,出門也非常不方便。
他擔心自己沒法按時到庭參加訴訟,只能給法官打電話求助。
了解情況之後,承辦法官周煜建議謝大爺通過「智慧法院」進行線上庭審,只要有智慧型手機或者電腦,足不出戶便可以參與。
沒想到,謝大伯一聽更著急了:「我用的是老年機,只能打打電話。家裡也沒有電腦,孩子也不在我身邊,這個智慧法院要怎麼用?我搞不懂啊!」
讓老年人
學會用電腦「微法庭」參加訴訟
確實,對於沒有接觸過網際網路的老年人來說,電子屏幕上的字看著都費勁,更別提其他複雜操作了,要讓謝大伯自己完成參與線上庭審的步驟,是不太可能了。
好在他所在的萬興村此前已經設立了「微法庭」,周法官決定藉助微法庭的設備,讓謝大伯就近參與線上庭審。
臨近開庭,周法官先來到萬興村,協助做好了「微法庭」設備與法院網際網路在線審判系統的對接,另有工作人員負責具體操作,到時候,謝大伯只需要到場,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參加庭審了。
一切準備就緒,開庭當天下午2點,謝大伯在村兩委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準時來到微法庭,坐在了一臺開著的電腦前。
法官在「雲」上當庭宣判
「哎喲,這不是法官嗎?」謝大伯湊近電腦屏幕,有些驚訝。
屏幕裡,審判長、人民陪審員都已經在法庭上坐好了。
「大伯,能不能聽清我說話?」法官問。
「能能,聲音清楚得很。」謝大伯在這邊連連點頭。
一旁的工作人員實時指導,告訴謝大伯,臉對著屏幕,說話對著麥克風,法官問什麼就答什麼。
庭審過程十分順利,不到20分鐘就結束了,經過舉證質證等一系列庭審環節後,法官當庭宣判,要求被告徐某在判決生效十日內歸還本金及利息。
足不出村就了結了一樁大事,謝大伯頭一回體驗網際網路的「雲開庭」模式,很激動也很新奇,結束庭審後,反覆向法官道謝。
自2019年11月起,杭州法院就開始全域推廣「微法庭」,目前全市共設立微法庭600多家。
「微法庭」是一種司法延伸服務,以細微的觸角延伸至社區、鄉鎮、村落,通過設立微型法庭工作室,與當前網際網路在線審判無縫對接的方式,讓當事人就地化解糾紛。
在當前疫情防控期間,「微法庭」發揮了作用,有效解決了一部分當事人因缺乏設備、交通不便、不會使用等原因無法參與在線審判的難題。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