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喜人的發展。特別是在國防科工領域,這些年的發展堪稱令人振奮與驚喜。武裝直升機作為未來戰爭當中的低空突擊力量骨幹。從誕生之初就備受世人關注,武裝直升機利用其超低空優勢,多次上演了「樹梢殺手」灌頂打擊敵方裝甲目標的拿手好戲。就在近日,我國的武裝無人機又傳來好消息。根據官方社交平臺發布的照片顯示,我國新裝備的武直19改進型近日在東南某地參加演練,與之前的武直19不同的是,此次亮相的武直19,頭頂圓球,這也就說明,我國掌握了一項關鍵技術——相控陣毫米波雷達,武直19的戰鬥力又抬升了一個層級!
武直19綽號「黑旋風」,其座艙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玻璃化」,先進航電設備的集成度使用很高。作為一款專業級別的武裝直升機,武直19還裝備有防彈裝甲,根據圖片分析來看,這種裝甲的部署方式,很像是一個「浴缸」設計,將飛行員的下半身包在裡面。按照一般的設計要求,這種防彈裝甲能抵禦住毫米的大口徑高射機槍子彈的直接命中。另外,座艙門的有機玻璃被設計得也很厚實,即便被擊中,也不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碎片,傷害到駕駛艙當中的飛行員。甚至有外媒將武直19直接定義為是一款可以進行「用於武裝偵察和對地面進行火力支援的武裝直升機」。其性能優於美國的AH-1「眼鏡蛇」。
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直升機在搜救,低空突擊的任務當中容易受到航線上的山丘,樹林,電線以及建築物的幹擾或影響,給飛行帶來極大的隱患,而毫米波雷或者具有頻帶寬,天線副瓣低,抗幹擾能力強等優勢,可以在惡劣的天氣和地形條件下穩定的進行工作。
相控陣雷達,特別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功率以及孔徑更大,靈活性,可靠性更高,採用毫米波相控陣雷達,綜合了毫米波與相控陣雷達之間的優點,就可以實現在大範圍,快速,並且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搜索,截獲與跟蹤。
另外,在飛彈的導引頭上也可以加裝毫米波雷達,就可以由裝備有相控陣毫米波的雷達對飛彈進行引導攻擊,大大地提升了精準打擊的能力。不僅如此,相控陣雷達的波束可以在特定的方向上實現捷變駐留,長時間的駐留積累形成一定的信噪比,從而顯著提高對運動或者靜止目標的探測,跟蹤和目標的識別能力。運用到武裝直升機上,在偵測敵人的坦克和士兵等戰場移動或靜止目標,探測遠距離特定區域目標的應用上,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方面,我國採用的相控陣毫米波雷達比美國「長弓阿帕奇」的長弓火控雷達在體制上講要更加先進,這更是讓我們感到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