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2021-01-09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讀書寫作,喜歡分享備孕、孕期、育兒知識,喜歡我的文可以關注我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

孩子上幼兒園這個階段正處於敏感期、叛逆期,他的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是接納、疏導,而不是「火上澆油」,讓孩子的行為更糟糕。

對於孩子的敏感、叛逆,家長應該掌握下面這些方法。

◎接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有個小朋友剛過完3歲的生日,本來還覺得孩子又大了一歲應該更懂事了,但是孩子的表現讓家長很無奈,比如家裡有個藥箱,爸爸媽媽不讓她玩,但是她偏偏要玩,還弄得藥箱裡的藥撒的到處都是。這樣的行為太多,最後爸爸氣急了就打了她,還給她立了規矩,孩子當時是哭了,但是第二天又該怎樣還是怎樣了。

這樣的場景應該在很多家庭中上演過,本來是個乖寶寶的,怎麼突然就變成了「小惡魔」?讓家長真是措手不及。

其實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後,你就知道他並不是有意的和家長對著幹,因為他有了獨立的意識,想自己拿主意,想自己做事情,不想被家長控制,但是因為還是小,有些事情並做不好,導致了家長嫌孩子叛逆,孩子卻反抗的局面。針對孩子的敏感、叛逆,家長要注意下面五點。

(1)家長要認識到,敏感、叛逆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

其實我們的成長也會經歷,只不過我們沒了印象。家長說起我們的時候,肯定會說小時候真是太調皮了,打都不管事。孩子的成長有兩個很關鍵的階段,一個是3歲左右的「第一反抗期」,另一個是11-15歲左右的「第二反抗期」,也就是青春期,這兩個階段的孩子都是有些「不可理喻」的。

家長必須首先接納孩子的叛逆,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導他表達出來,有意識的讓他自己做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讓孩子聽話。當然也不能一味的寬容,還是要有是非觀念的。

(2)認識孩子「自我意識的強烈」

自我意識的增強是孩子這個階段最明顯的心理特徵,他想擺脫家長,什麼都想自己嘗試。我家淺淺之前有一天非要自己去上廁所,但是打開臥室門一看外面黑著燈,但是她硬是沒用我,自己打開燈解決了。她能自己做的事情,比如穿衣服一回生兩回熟嘛,就讓她自己穿好了,穿了幾次就熟練了。我做飯的時候她也要幫忙,開始的時候我也挺煩她添亂的,但是發現你好好的說,讓她做什麼她還是很樂意的,我摘蘑菇的時候,就讓她幫我弄……

孩子做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在鍛鍊,孩子往往因為一些事情跟你反抗,其實就是想表現自己的獨立,他有能力自己做了,家長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吧,家長要耐心的對待他的要求。

(3)嘗試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無理要求

孩子年幼,即便有了自我意識,但是思維意識簡單,不僅叛逆而且敏感,尤其是秩序敏感,他覺得怎麼個秩序就該怎麼做。在我家淺淺身上也表現了出來,比如我的手機,淺淺是不會讓她爸爸拿的。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她還得放到哪裡去。

有的時候孩子的行為讓家長看起來有點無理取鬧,有的時候家長煩躁,孩子也煩躁,孩子煩躁是因為事物沒有按照他理解的進行,家長煩躁是因為孩子的無理要求。其實有的時候,孩子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他只是想有秩序,家長不妨順順他,理解他的這種看似無理的要求。

(4)甜言蜜語,給孩子戴「高帽子」

孩子總是會被好奇的事物吸引,家長不妨利用這一點,比方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不妨故作神秘的問:「你知道媽媽最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嗎?」孩子會感覺很好奇,媽媽這時候再說:「媽媽喜歡聽話的孩子,喜歡愛乾淨的孩子,喜歡講禮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的語言激勵。孩子喜歡表現自己,他應該就會乖一會兒了,這個時候媽媽再表揚孩子,表揚他真棒。次數多了對於緩解孩子的叛逆總會有效果的。

(5)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家長要給予一定的關注、理解和尊重

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不管孩子是興奮、快樂或悲傷、孤獨時,家長都能夠給予一定的關注、理解和尊重。

◎孩子發脾氣要疏不要堵

孩子在叛逆期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但是發脾氣的時候要疏導不要堵。這個時候的孩子,你指責打罵只會讓孩子的氣焰更囂張,更叛逆。孩子長時間發脾氣,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另外家長不能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屈服,也會讓孩子在無形中養成不好的習慣。

(1)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正確引導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不要過多地對孩子進行限制,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獨立意識,可以有效避免孩子亂發脾氣。另外要注意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困了、餓了的時候容易發脾氣,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滿足他基本的生理需求,了解孩子的喜好,陪著他一同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會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機會。

如果孩子正在發脾氣,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對他溫柔的說一些緩和情緒的話,要有同理心,慢慢的平靜他的情緒,再慢慢的教導他處理自己的情緒。

另外家長要注意轉移注意力,孩子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一轉移他就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2)讓輸了後發脾氣的孩子懂得輸的意義

孩子爭強好勝是好事,但是也應該有接納失敗的內心,不能輸不起。讓孩子體驗成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如果失敗了,要給他鼓勵,讓他學會接受挫折。

◎尊重孩子的個性,少命令、多溝通

父母總覺得孩子小,什麼事情都不讓他自己做,孩子明明想自己做但是獨立的想法得不到滿足,所以他會因此叛逆反抗。

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說過:「父母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叫孩子做事,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一直在命令中做事的孩子,會缺乏主動性,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1)要尊重孩子的個性

孩子應該自由發展,家長不能強行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沒有特點的雕塑,不要總是命令孩子怎麼怎麼樣,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尊重他的個性,比如孩子對某種藝術行為感興趣,不妨深入的培養,而不是讓孩子只能學習。

(2)少命令多溝通

我們成人也不喜歡總是被別人命令,孩子也是一樣的,尤其是3歲左右的小傢伙,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更急於表現自己的獨立。家長應該跟孩子多商量,讓他做選擇,而不是直接用命令的口吻跟他說話,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對於淺淺,寶爸說我直接讓她做啥事就行,不過我不會那麼做,因為寶爸有時候就命令淺淺不能做什麼,而淺淺從來不會答應。相反,我每次會跟她商量著來,她就會很樂意做了。所以,多跟孩子溝通,把你的想法告訴他,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跟他商量,他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就會配合你了。

(3)多從孩子的年齡段出發和孩子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點不和我們成人一樣,家長不能拿我們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應該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言行,提要求不要超出孩子的年齡層次。

「居高臨下」的育兒方式,孩子是很難接受的。

(4)固定親子相處時間

親子陪伴是很重要的,孩子多感受父母的關愛,父母多傾聽孩子的內心,及時對他的要求做出回應,也會讓孩子減少叛逆的機會。陪伴孩子的時候要專心,不要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洗衣服的,專門拿出一定的時間,全身心的投入才更能讓孩子滿足。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發洩出來

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煩躁斥責孩子鬧什麼鬧,只會讓孩子鬧的更厲害。孩子也有煩躁的時候,不妨讓孩子一個人在那發洩一會兒。

(1)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然後告訴孩子如何發洩

孩子的認識還是不足,無法用足夠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情緒,父母難理解孩子的內心,憑藉成人的想法來推測,只會讓孩子的情緒不好。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因為什麼出現了不好的情緒,然後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孩子看到你的理解往往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2)理解孩子總說不,然後幫助他接納別人

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觀念,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就是對別人的要求說「不」。由此可見,孩子之所以做出這些「反抗性」的行為,主要是有了一定的自我主張,想自己獨立,這並非什麼壞事情。

面對孩子說「不」,家長應允許他們無理取鬧,可以當作是他們的好奇心在作怪,這樣就可以容忍孩子了。在此期間,家長不要對孩子表現出失望的情緒,不要輕易加以幹涉,也千萬不要一味地壓制他,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他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贊成和鼓勵,發展孩子的動作技巧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用無限的耐心幫他平穩地度過這一反抗期。

在孩子總是說「不」時,家長不必急于堅決執行自己的想法,可以試著拿出多種不同的意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怎樣教「人來瘋」的孩子

有的孩子是人來瘋,人越多他越鬧騰,你管他反而把他惹得惱了,弄得家長面對客人很尷尬。

弗洛伊德定律分析,「人來瘋」是人類自我表現欲的無端彰顯。一個正常人由於種種原因受到了輕視或漠視時,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機會表現自我,達到吸引他人眼球、引起人們對自己注意的目的。而展現自我達到目的的最佳機會就是家裡來了生人、客人或不常見的長輩的時候。

對於這類孩子的特點,家長可以這麼做:

(1)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這類孩子更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不妨多跟孩子談心,多帶孩子出去玩耍,讓他接觸更多的人。在一些人口稀少的家庭中,可能突然又人來訪,孩子會很好奇,所以表現的異常熱情讓人反感。如果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大家都圍著孩子轉,讓他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所以在家裡有客人的時候,也覺得客人應該關注自己。

(2)讓孩子參與接待客人

在家裡來人的時候,與其讓他人來瘋,不妨讓孩子參與到接人待客中,讓他幫著給客人拿水果,表演個節目等,把他當做一個「小大人」對待,然後適當的表揚他做得好,如果(期待孩子出現的行為)那就更好了,本來就希望得到關注的孩子,當然樂於這麼做來獲得讚美了。

面對叛逆期、敏感期的孩子,你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相關焦點

  • 6-9歲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大部分家長會錯誤的認為,叛逆期只是青少年的專有名詞。經過現代教育學家反覆的觀察和論證,已經明確的把孩子的叛逆期劃分為三個階段。 幼兒叛逆期:3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6-9歲左右青春叛逆期:14-16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的存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想而知,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多重要!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小天使」,然而很多家長卻紛紛表示,隨著時間的慢慢增長,天使都變成了「小惡魔」。家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寶貝,去洗澡啦!」「我才不去呢!」「寶貝這個好不好吃?""哼,不好吃!"我記得在一檔親子綜藝裡,王仁甫的女兒樂樂就出現過類似的場景。
  •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
    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實在太難管了,真是讓人頭疼,罵也罵不得,說了又不聽,到底該怎麼辦呀? 其實孩子人生裡一共有三次叛逆期,都是生理成長反應在了孩子的行為上,不同的叛逆期,還有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髮育特點也太有不同,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
  • 孩子的這些行為看似強迫症,其實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家長該怎麼破
    這讓小芳感到非常頭痛,因為她和她老公也不是有強迫症的人,但小孩突然有這樣的表現,弄得他們一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群裡有經驗的朋友表示,她家小孩之所以會有這種類似於強迫症的行為,其實並不是小孩真的有強迫症,而是因為她家小孩正處在小孩的秩序敏感期,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 解我青少年教育: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而來的就是叛逆期,這是一個令所有父母都頭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得了心理病,他們跟瘋子似的,管不得,罵不得,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呢?
  • 孩子一生必經的3個叛逆期:家長與其「硬碰硬」,不如以退為進
    孩子一生會經歷3個叛逆期,家長在這3個叛逆期裡「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一、2歲左右——寶寶叛逆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1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寶寶越來越明白「自我」是怎麼回事,他們開始慢慢行使自己的自主能力,此階段被無數家長戲稱為「可怕的兩歲」:  不管是吃飯、穿衣還是洗臉刷牙,兩歲寶寶們不配合度高達90%,稍不滿意就撒潑打滾、又哭又鬧,每天都在說著各種不要
  • 孩子有這四大表現,可能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別大驚小怪
    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世界是一團糟,他們年齡還小,還處於懵懂混亂的年代。但事實上,孩子到了某個階段,他的世界也是秩序井然甚至是不容破壞的,尤其是在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上,比如孩子掉在地上的東西只能由媽媽撿,別人不能碰。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怎麼突然就變成了處女座,其實並不是,很可能只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而已。
  •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不是青春期,進入這個年齡段後,家長就要多費心
    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讓很多家長感到苦惱。不過有經驗的家長會發現,不只是青春期,孩子在其他年齡段也會出現叛逆、不聽管、不聽話的現象。這就告訴我們,孩子的叛逆期不只有一個青春期,並且孩子的叛逆期也不是固定的。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如果家長大驚小怪,上綱上線,認為這是孩子的道德品質出了問題,其實是犯了大錯。 這樣做的結果或許會挑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偏偏與自己對著幹。 其實2-3歲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父母過分的教育,還可能會讓孩子從此變得惶惶不安,膽小、怕事。
  • 你定義的「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們的「探索期」
    先說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半,孩子在兩歲半左右的時候,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讓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的指令年前加個「不」字,你喊他來吃飯吶,不,你叫他來過來坐一會兒,不,你讓他穿衣服,不,就不不不不。
  •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次叛逆期,父母提前了解,心裡更有底
    經常有家長說,自己家孩子最近越來越不聽話,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其實,孩子是否處於叛逆期是有些規律可循的。 家長這個階段,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叛逆背後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其實叛逆期沒有那麼可怕。
  • 滿口「臭媽媽、狗屎」,孩子屬於詛咒敏感期,家長反應很重要
    這一句話說出後,令大家都非常的尷尬,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誠然,不只是老王,身邊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受,當孩子向父母說髒話的時候,父母第一反應的不是回擊,而是在想為什麼。沒錯,孩子年齡小小的,天真爛漫是他們的代名詞,為什麼他們會髒話連篇呢?01.為什麼孩子會說髒話呢?
  • 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
    專家認為,這三個叛逆期分別為:2~3歲寶寶叛逆期;6~9歲兒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 那麼,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叛逆期」,作為父母又該如何正確應對和引導呢?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會發生不聽家長話的現象,有時孩子還會很固執,任憑家長怎麼講道理,都無法改變孩子的想法,確實很能考驗家長的耐心。
  • 一歲半的孩子在叛逆期難管教,別用這三種方法,用得越多效果越差
    孩子到了一歲半叛逆期特別不聽話怎麼辦?很多媽媽把叛逆期當作洪水猛獸,豈不知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時機。1-1.5歲是孩子的學步期,也是孩子第一次能夠去到媽媽身邊以外更遠的地方。正是因為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但是能力又是十分的有限,所以1歲半的寶寶會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 心理測試:選一個小公主,測你是乖寶寶、天使、小惡魔還是小混蛋
    B:你是乖寶寶 你是一個從小就出生在優越家庭的人,從小就享受著父母給你打拼下來的一切,但由於你從小就受到父母的保護,從小都是那麼得聽話,導致你經不起風雨
  • 孩子總是亂扔玩具怎麼辦?抓住幼秩序敏感期,培養寶寶好習慣
    幼兒從一出生就有追求秩序,有創造秩序的情感需要,如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一進入房間孩子就哭了,因為孩子即不是餓了,也不是想尿了,其實孩子之所以哭,很有可能是因為房間內某件物品放錯位置了,孩子想通過哭鬧讓家長將物品歸位。從出生到四歲是寶寶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家長要抓住這段秩序敏感期,培養幼兒收拾自己物品的好習慣,讓幼兒形成健康人格。
  • 孩子強迫症越來越嚴重?原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其實不是的,是因為孩子可能進入了"秩序敏感期"。不知道秩序敏感期是什麼?孩子進入到這個時期有何表現?接著往下看! 秩序敏感期的三階段 中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與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在她著作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中就曾提到,從孩子出生幾個月一直到6歲,秩序的敏感期,會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1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2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3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
  •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調皮的孩子還是乖寶寶,很多家長給出了回答
    也就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預估。那麼對孩子還是孩子期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預估是什麼呢?是希望我們的孩子是調皮的孩子還是一個乖寶寶呢?相信每個家長心裡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其實從本質上講,孩子不管是調皮還是乖乖寶,和孩子的後期學習關係影響不大。畢竟每個孩子生生活的環境,和對一些事物的認知是不一樣的。那麼不管是乖乖寶還是調皮的孩子,在後期的學習中,家長應該怎麼做能讓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呢?01、孩子遇到困難時多鼓勵孩子孩子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可能會遇到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問題或者困難。
  • 學渣家長沒法進行英語啟蒙嗎?蒙臺梭利研究:善抓孩子語言敏感期
    淘淘媽說她認識的幾個朋友,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報了好幾個班呢,什麼樂高班、外語班、圍棋班、表演班各種各樣。「我聽說兩三歲的時候,是孩子語言學習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學習英語效果會比較好,你說我有沒有必要給他報班呀?」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還有一次是在14歲左右,是「青春叛逆期」。而我們常說的「兒童叛逆期」,就是指7-9歲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訴求迅速發展,這時候,他們表現得不再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而是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們好奇、膽子大、愛跟家長唱反調,這些表現,都說明孩子到了兒童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