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9時31分,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20歲的雌性熊貓珠珠產下一雄性幼仔,幼仔體重167克,發育良好,母子平安。至此,珠珠已繁殖6胎7仔,成為該中心生產年齡最大,產仔數量最多的雌性大熊貓。
珠珠生產後,工作人員對幼仔進行了身體檢測。結果顯示,珠珠生下雄性大熊貓幼仔,體重167克,各項生命體徵正常。目前,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正對珠珠及其幼仔進行24小時精心監護。
據悉,珠珠生於2000年,今年已滿20歲,屬於高齡產婦(約相當於人類60歲以上)。此前,珠珠分別於2008年、2009年、2013年、2017年2019年共成功繁育幼仔5胎6仔,加上剛剛生產的一胎,珠珠共繁育大熊貓幼仔6胎7仔,成為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產仔胎數最多,生產年齡最大的雌性大熊貓。
自8月17日,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仔後,8月22日,大熊貓秦秦的一對雌性雙胞胎幼仔順利降生。此次大熊貓珠珠產下的幼仔,也是本年度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迎來的第3胎第4隻大熊貓幼仔。
大熊貓永永和它的寶寶
大熊貓秦秦和它的寶寶
截至目前,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共存欄大熊貓32隻。此次,珠珠與雄性大熊貓成功自然繁殖,也標誌著陝西省大熊貓種公獸培育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體系日臻成熟。
作為全國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之一,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也不斷通過相關技術攻關,壯大秦嶺大熊貓種群。
十四運即將來臨
大熊貓也與朱䴉、羚牛、金絲猴組團
「秦嶺四寶」
成為第十四屆全運會吉祥物
那你知道「秦嶺四寶」的由來嗎?
要說秦嶺四寶,先說秦嶺。秦嶺是橫貫中國幾千裡的的龍脈,是中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所以,我們陝西簡稱「秦」。
秦嶺由東向西逐漸升高,陝西境內嶺脊海拔約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秦嶺在陝西境內有好幾座著名的山峰:
終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又名太乙山、簡稱南山,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華山,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現存(截至2013年)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太白山,太白山跨太白縣、眉縣、周至縣三縣,主峰拔仙臺,在太白縣境內東部,海拔3771.2米,直距太白縣城43.25千米。太白山山頂氣候嚴寒,冰凍時間很長,常年有積雪,天氣晴朗時,雪峰皚皚,因而以「太白」命名。
陝西秦嶺大熊貓的發現是在1958至1960年在佛坪縣獲得的大熊貓皮張;1959年冬,我國生物科學工作者首次在佛坪縣嶽壩鄉發現秦嶺大熊貓;1964年首次在報刊公布秦嶺大熊貓,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秦嶺大熊貓頭圓更像貓,且具有較小頭骨、較大牙齒。在皮毛顏色方面,秦嶺大熊貓胸斑為暗棕色、腹毛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態可掬,陝西人把秦嶺大熊貓稱為「國寶中的美人」。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中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中,和它們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已滅絕,但大熊貓卻是強者,處於優勢,成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佛坪縣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南麓,位於漢中市東北部,東接安康市寧陝縣、石泉縣,北臨西安市周至縣和寶雞市太白縣,西南連洋縣,距漢中150公裡、西安200公裡。
佛坪大熊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直屬國家林業局的3個保護區之一。
在陝西秦嶺的大山深處,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秦嶺金絲猴。
秦嶺金絲猴的活動範圍在海拔1500-3000米人煙罕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和亞高山針葉林帶。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多在3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山林活動,冬季及早春則多在2000米左右低海拔地帶活動。
秦嶺是中國金絲猴分布的最北限。而生活在陝西秦嶺的金絲猴最為有名。
金絲猴的生活環境偏僻,食性特殊,一旦改變了它的生活環境,就極難養活。目前,除中國國內少數動物園有數十隻飼養外,國外動物園還沒有飼養和展覽過。
朱䴉是稀世珍禽, 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20世紀中葉以來,由於人類社會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使得朱䴉對變化了的環境難以適應,其數量急劇減少。
20世紀80年代,陝西省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僅有7隻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0多隻(2014年),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隻。
朱䴉的性格溫順,我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
朱䴉長喙、鳳冠、赤頰,渾身羽毛白中夾紅,頸部披有下垂的長柳葉型羽毛,體長約80釐米左右。它平時棲息在高大的喬木上,覓食時才飛到水田、沼澤地和山區溪流處,以捕捉蝗蟲、青蛙、小魚、田螺和泥鰍等為生。
朱䴉是秦嶺生態保護的旗艦物種,朱䴉文化是秦嶺生態文化亮麗的名片。近年來,秦嶺北麓連續開展朱䴉再引入,對促進秦嶺以北地區3個再引入種群的融合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秦嶺以北朱䴉種群的重要環節。
秦嶺羚牛 :又被稱為「秦嶺金毛扭角羚」,當地人又叫它為「白羊」或是「羊子」,體形粗大,肩高100-130釐米;尾長15-20釐米;重量250-400公斤。雄性和雌性均具較短的角,角呈扭曲狀,一般長約20釐米。
頭如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驢其體型介於牛和羊之間,但在牙齒、角、蹄子等更接近羊,是一種大型牛科食草動物。它的兩個長而粗壯的前肢,兩條短而彎曲的後腿,以及分叉的偶蹄這些特點都使秦嶺羚牛能夠適應高山攀爬生活。
秦嶺羚牛在每年的二月前後產崽,每胎一崽。它們生性警覺,聽覺靈敏。通常是少則十幾頭,多則四五十頭組成羚牛群一起生活,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秦嶺羚牛是秦嶺山脈的特產動物,分布在沿秦嶺主脊冷杉林以上。它們一般生活在150-3600米的針闊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和高山灌叢草甸。
十四運將於2021年在陝西舉辦
秦嶺四寶當上了吉祥物
在此,呼籲所有人一起保護環境
給我們的秦嶺四寶提供更好的棲息地
【來源:綜合陝視新聞、西安網、西安發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