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鷲(shujiu)寺塔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白家泉鄉窯兒溝。據《天鎮縣誌》記載,鷲蜂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5年一805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清鹹豐年間(1851年一1861年)重修。現澍鷲寺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毀,但寺塔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該塔與澍鷲寺應屬於同期建成,但推測已經不是最初的原貌了,現存的塔應該金元時期重修的遺物!塔為磚構,平面八角形,通高25米,其罕見的錐體形的外形結構,為河北省現存古塔中最為獨特的一例,被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這座古塔,還有一個關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說。據說在鷲峰寺塔兩側還曾經建有雞塔、狗塔各一座。傳說曾有一位道遠和尚這此虔誠苦修,「吃石頭、燒大腿」,終於成佛,並帶著雞、狗一起升天。其師傅後悔自己心不夠誠,就化緣為道遠建塔,而且連雞、狗也建了塔。因此,鷲峰寺塔也被視為道遠和尚的墓塔,也因此被叫做「道遠塔」。
澍鷲寺塔身呈罕見的圓錐形,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體由磚砌築而成,為實心八角十三級密簷與覆缽式組合磚塔,通高約25米。塔座為須彌座式,坐落在毛石堆砌的圓形基座上,須彌座採用了仰蓮裝飾,束腰部分由高浮雕花卉圖案和佛龕加以裝飾,須彌座的上下枋、梟,均為重層仰覆蓮瓣疊澀而成。遠觀古塔,塔身通體泛著微黃色,整體構造精緻、大方美觀。須彌座的束腰上雕有壼門,壺門裡的佛像均已缺失。須彌座上層有串珠樣的花柱,柱間也是磚雕的佛像,大多壞損,少許還能看出模樣。
澍鷲寺塔不僅精巧美觀,風格獨特,且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其基本形狀採用了密簷塔的建築手法,如平面八角形,疊澀出簷等;而在細部和局部則揉雜了拱形窗頂、窗罩,特別是在第七層打破層層密簷的規律,插入了一層覆缽狀的原印度佛塔和藏地佛塔的建築符號,使得塔體總體造型垂直分作三段,外部輪廓由直線變成曲線;第八層以上至第十三層仍為密簷式。它不僅反映出漢地佛塔與藏地佛塔造塔藝術的融合,也顯示了張家口地區漢、蒙、藏文化的交融,成為張家口地區多元歷史文化的珍貴實物例證。同時,該塔也記錄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築思想和技藝,是現存古塔中較為特殊的一種類型!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