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團隊解析小鼠單倍體幹細胞二倍化新機制

2021-01-16 中國生物技術網

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建立為遺傳篩選研究、製備基因編輯動物模型提供了新的手段,是極具價值的遺傳學研究工具。然而,其在日常培養和分化過程中,常常發生的二倍化現象,嚴重影響其發揮「基因篩選利器」的功能。如何抑制二倍化,高效獲得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成為幹細胞研究界的重要課題。

近日,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帥領課題組發現,通過基因調控,抑制細胞凋亡可以減少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在日常培養和分化過程中的二倍化現象。這一發現為獲取各種單倍體分化細胞提供了一種快速有效的策略,推廣了單倍體細胞在各個譜系的遺傳學篩選研究。6月5日,介紹該工作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幹細胞報導》。

圖1.p53敲除的單倍體幹細胞在體內外多種分化實驗中,均呈現極強的單倍性維持能力,生物信息分析發現,單倍體的穩定維持,與凋亡基因的抑制有關。

真核生物的遺傳信息一半來自於父本,一半來自於母本。因此,在自然情況下,細胞中具有兩套染色體(即,二倍體細胞),這也是哺乳動物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並通過減數分裂來抵禦環境變遷,保障物種繁衍。但是,對於遺傳學研究,尤其是隱性遺傳基因功能的探索,二倍體細胞往往由於存在等位基因而受限。

「兩套染色體相當於『雙保險』,如果對其中一個基因進行調控,由於存在對應的等位基因『備份』,使得被改變的基因不能立刻突顯功能。然而,只有一套染色體的單倍體細胞,沒有基因『備份』,我們對任意基因的更改,都會直接帶來表型的改變。這對於我們探索生命現象、破解基因密碼十分有利。」帥領說,這也是單倍體細胞被稱為「基因篩選利器」的主要原因。近十年來,包括小鼠、大鼠、猴、人在內的多個物種的單倍體幹細胞相繼問世,引起了遺傳學篩選和藥物靶點分析等領域的廣泛關注,相關成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正是由於單倍體幹細胞具有純合子表型和幹細胞多分化潛能等特徵,因此,可以快速地將其應用於探索新穎基因的未知功能。然而,這一類人造純合子的工具細胞,在日常培養或分化路徑中,傾向於自發二倍化,進而喪失了單拷貝基因組的優勢。因此需要依靠費時而複雜的分選方式去周期性的富集單倍體細胞,從而大大局限了單倍體幹細胞在多個領域的應用。

「因此,探究單倍體幹細胞的二倍化機制,從而從根本上有效地維持單倍體幹細胞的單倍性,對於推廣此類遺傳學篩選研究的工具細胞具有深遠的意義。」帥領說。

帥領課題組研究發現,敲除基因組中的p53基因可以穩定維持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單倍性。他們發現,p53敲除的小鼠單倍體幹細胞在進行體外分化時,可獲得單倍體純度極高的擬胚體、上胚層幹細胞樣細胞和神經幹細胞樣細胞。而體內分化實驗證明,p53敲除的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可以通過嵌合體實驗貢獻到胚胎發育第6.5天、第8.5天和第10.5天,並保持很高的單倍體比例。另外,在畸胎瘤體內分化實驗中也能檢測到單倍體的體細胞。

為了探究p53敲除的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穩定維持單倍性的原因,研究人員通過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p53敲除的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中,凋亡基因的表達量出現了明顯下調,而p53相關的其它信號通路的基因表達水平卻沒有看見明顯的差異。後續結果表明,凋亡基因p73的缺失也可以有效維持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單倍性。

「我們的研究證明了p53敲除主要通過對細胞凋亡的抑制來維持小鼠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在日常傳代培養和體內外分化過程中的單倍性。這為獲取各種單倍體分化細胞提供了一種快速有效的策略,也推廣了單倍體細胞在各個譜系的遺傳學篩選研究。」帥領說。

據了解,6月5日,介紹該研究的論文在線發表於《細胞》(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幹細胞報導》(Stem Cell Reports)。南開大學藥學院博士生張文豪、碩士生田亞茹和博士生高倩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帥領研究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于洋研究員、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範勇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temcr.2020.05.004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實現哺乳動物同性繁殖:雌性小鼠完全健康,雄性早夭
    目前,這一經典規律或有被打破的可能,中科院動物所的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率先獲得了與正常小鼠無異的孤雌生殖小鼠,同時首次看到了孤雄小鼠能存活至出生後48小時。10月11日,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 。
  • Science:首次合成人造小鼠胚胎
    以往的研究利用幹細胞培養類胚胎結構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哺乳動物胚胎發育需要胚胎和胚外組織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以協調發育過程中形態的變化。成功誘導幹細胞為小鼠胚胎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結合轉基因小鼠胚胎幹細胞和滋養層幹細胞,以細胞質基質為三維支架,產生了形態非常類似於天然胚胎的類胚胎結構。
  • 中國科學家造出只有父親,沒有母親的小鼠!
    「輝夜姬」的誕生如果我們能改變「基因組印記」,讓來自母親的基因看起來和父親的基因一樣,不就能造出只有母親,沒有父親的小鼠了嗎?利用這個方法,一支日本團隊在2004年率先取得了成功——他們造出的一隻小鼠有兩位母親,卻沒有父親。科學家們把這隻小鼠命名為「輝夜姬」,這是日本神話中誕生於竹子的嬰兒。
  • 復旦大學團隊:生物鐘基因的缺失導致擴張型心肌病的新機制
    2020年4月10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孫寧/錢睿哲/陸超研究團隊在Protein & Cell上在線發表了關於生物鐘基因Bmal1與擴張型心肌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顯示,生物鐘基因Bmal1確實能夠導致小鼠擴張型心肌病的發生。Bmal1基因敲除的小鼠心肌細胞肌纖維結構紊亂,線粒體融合增多並且線粒體自噬水平下降。
  • 南開大學商學院EMBA團隊參賽戈15感言
    有三點認識:第一、 團隊榜樣團隊中每一人都是榜樣,在團隊中,不能抱怨,當你離開喧囂的城市,腳下是各種複雜的地況的時候,需要團隊凝聚力,每一個人向團隊中優秀的人學習,去分擔或去多承擔自己的那份責任,匯聚在一起,團隊無堅不摧,這一點大家做到了!
  • 世界首個雙父來源小鼠誕生
    IT之家10月13日消息 據中國新聞網官微消息,中國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出全世界第一隻具有兩個父系基因的小老鼠——孤雄小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通過對單倍體胚胎幹細胞進行印記基因修飾並利用該細胞進行複雜胚胎操作的形式,得到了世界上首隻雙父親來源的小鼠。
  • 中大育出「猴鼠嵌合體小鼠」取得幹細胞研究新突破
    據新華社廣州1月19日電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日前成功培育出帶有雄性恆河猴基因的小鼠,由此證明猴的表皮幹細胞在活體內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分化為角膜上皮細胞、神經細胞、血液細胞等。這為人工培育再生器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南開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節,我們謹代表南開大學黨委和行政,向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向長期關心、支持南開大學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深深的祝福!祝大家暢泰安康,闔家幸福,新年新氣象!  2020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一周年,是學校「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之年,是南開大學第一個「雙一流」建設周期圓滿完成之年,是南開奮戰新百年、再譜新華章的發軔之年。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強度高、慢回彈、可重複伸縮 或將用於高空緩降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科幻影片中,超級英雄「蜘蛛俠」能夠穿梭於摩天大廈之間或緩慢降至地面而毫髮無損,全憑神奇的「蜘蛛絲」。如今,這一科學幻想有望走進現實。
  • 人源化ACE2小鼠助力抗病毒藥物試驗、疫苗開發
    在這之前,他在德國馬普所長期從事動物胚胎幹細胞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到廣州還沒幾個月,就碰上這個事了」。吳光明教授在實驗室工作中,他所在的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用35天產出了人源化ACE2小鼠。
  • 中國學者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獲得遺傳增強的「超級」幹細胞
    7月7日,《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的聯合研究成果,首次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幹細胞的遺傳增強,從而宣布了國際上第一例遺傳增強人類幹細胞(Genetically Enhanced Stem cells,GES細胞)的誕生。
  • 新型小鼠與人胚胎嵌合體中含有高達4%的人類細胞
    研究作者之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馮簡表示,這一發現「非常偶然……我們其實並沒有預見到這一點」。馮教授稱,在小鼠胚胎中成功培育人類細胞可能有一天將幫助科學家了解人體的生長和衰老過程,或者探索新冠肺炎病(COVID-19)這樣的疾病如何損傷細胞,這些嵌合體胚胎最終甚至可以作為培養可供移植器官的支架。
  • 南開大學硬核:中國最早招收女生的大學之一!坐擁15位院士等
    熱詞二:逆行者· 釋義:指反著眾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尋常路;逆行者,指由於職責和信念所系,在發生重大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人。2020年,"逆行者"成為對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的稱呼。
  • 南開大學一級重點學科名單,南開大學5大王牌學科介紹
    你知道南開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下面提供南開大學一級重點學科一覽,你覺得哪個學科專業就業率最好?1、理論經濟學 南開大學經濟學科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時,就設有商科,這是南開大學經濟學科的前身。
  •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記者在現場獲悉,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P3實驗室)、美國愛荷華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團隊合作,應用表達新冠病毒受體人ACE2的腺病毒轉導小鼠,快速建立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 南開大學商學院覃家琦教授獲南開大學首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
    2020年12月28日,南開大學首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落下帷幕。本次大賽以「推動教學創新打造一流課程」為主題,堅持立德樹人導向,聚焦教學創新,以賽促教,進一步推動學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我院覃家琦教授申報的《投資學》課程榮獲大賽二等獎。《投資學》課程創新點:一是「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