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大,是那種潤物無聲的小雨,但衣服已經溼了。
山溝裡並不感覺寒冷,我們九個人,還帶著兩個小孩兒,興致勃勃地在山澗行走攀援,在大石上騰挪跳躍,大石高處攀爬需人援手。流水淙淙,一些地方還有譁啦啦的瀑布,有積水處能看見許多拇指大的小魚。三歲的小孫子有了興趣,不斷地伸手進水裡,半截袖子都溼了,奶奶,幫我抓條魚好嗎?
我們不為抓魚而來。這裡是臺山黃蠟石的產地,在北陡鎮沿途,我們見到多個黃蠟石店,那些漂亮的黃蠟石吸引了我們。借著過年出來玩,在這黃蠟石的產地,能找到黃蠟石該會是多麼令人愜意的事?
而自臘月二十七出門後,我們一行人——我和兒子一家,還有兒子公司裡不回家過年的幾個年輕人,已經在陽東縣東平鎮的海邊,盡享了海鮮的美味,在沙灘上吹海風,看海景,拾貝殼,還參觀了大澳的漁村,明清街,商會,萬人墳。在萬人墳我們上了香,祭奠了數百年的亡靈。兩天來,一伙人已經玩得不亦樂乎了。
沿著山澗上行,路難走,有人快,有人慢。九歲的大孫子勇敢地隨年輕人衝在前面,而小孫子和他媽媽就落在最後了。我起先還能跟上大部隊,但逐漸地就前不見人後不見影了。小雨還在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包括身上的棉衣。
邊走,邊翻撿尋找石頭,在水流中間跳躍騰挪,不知不覺,天近黃昏。海邊的風本來就大,而在山上,就更吹拂的樹搖草伏。我守著一包撿來的石頭站在水中大石頭上等人,兒子返回來布置幾名年輕人去做準備。
陰冷的冬季海邊,天黑得特別快特別早。當大伙兒陸陸續續回到了半山腰停車的地方,天已經全黑了。山裡的黑,黑得陰森森的,只聽見風吹樹葉山草的呼呼聲,雨水的悉索聲。好在我們人多,並不覺得冷寂。遠處鎮子上不時傳來一陣陣的鞭炮聲。
這臨海的山坡上,是當年海軍駐守海防的軍營,部隊撤走,留下多座廢棄的營房。如今門窗全被拆卸一空。我們走進一棟空空的營房,把大塊廣告布沿樓梯鋪上二層,方便如我一樣的老弱者休息。不用人指揮,年輕人一個個搶著幹活,將簷下未被雨水浸泡的乾柴草抱過來,在樓梯間點一堆火,支上幾塊磚,架起事先買好的鍋,又提來山泉水。烈火乾柴,加上風助,儘管廊簷外的雨水不時地飄進來,卻並不影響火燒得越來越旺。但同時兒子也不斷地提醒大家,千萬注意,預防火災!
樓梯間地方小,不夠圍坐,我們又在旁邊一間門窗洞開的空房裡架起火,全不顧煙燻火燎,眾人嘻嘻哈哈地每人搬一塊石頭或磚,圍坐烤火取暖,將每個人的溼衣烤乾。一個個烤得臉蛋通紅,眼睛發光。
我們其實是有備而來的。兒子一清早就在鎮子上買好了大鍋,水桶,水勺,方便麵,火腿腸,滷雞蛋,老乾媽,甚至沒忘了買山西老醋!而這個「點」,是我和兒子去年四月就曾踏勘過的!
當熊熊烈火將一大鍋水燒滾,按不同口味——酸菜的,海鮮的,牛肉麵辣味的,蘑菇雞味的……各取所需。每個人手捧一大碗熱騰騰的麵條,添加上各種調味食品,大口地塞進嘴裡時,真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
篝火的噼啪聲,應和著遠處大年夜的鞭炮聲。小孫子說,我們的火堆也在放炮呢!我也和年輕人一樣,興高採烈地邊吃邊說笑。那從未體驗過野外黑夜生活的新鮮感,那淋了一天冷雨之後熱烘烘的幸福感,同時滾動在心裡。但最特別的,今天是臘月二十九,在這除夕夜,我們面對熊熊野火,度過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年夜,歡欣異常地迎接這龍年新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