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觀想兔的第63篇日更
作者按:本文非紀實文學,你非你,我非我,請勿對號入座。
我這人很不喜歡一些事情,
比如吃飯,比如探親。
平時就有點懨懨的,忙起來更是一點想法都沒有。
不喜歡吃飯是因為我這人對「美食」這詞實在沒什麼概念,
我常跟媳婦說,吃飯在我看來是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
我就盼著啥時候能發明可以辟穀的食物,吃一口管一年。
媳婦馬上反駁說,那你跟一一她大姨吃燒烤的時候也挺開心的。
我說,那是分什麼人。古人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我是飯遇熟兩碗多。
嗯,遇到了聊得來的人,吃三碗飯都不算多。
探親也是一樣,現在見老家的那些親戚,沒話聊是一方面,
無用社交是另一方面。
聊過去吧,過去也沒什麼交往;聊現在吧,容易掐起來。
但今天還是得去,實在躲不過去。
一個表姐,前幾年結婚,生了個兒子。今天就去他們家。
剛進一門,我就聽見這個小孩管表姨表姨夫叫奶奶爺爺。
我偷偷問我媽,這咋回事?不是該叫姥姥姥爺嗎。
我媽說,你表姐夫從小沒父母,結婚後說是女婿,其實也就等於兒子了。
我說,那是入贅?
我媽說,不是,就是正常的結婚,老家這叫「過事兒」。
但是吧,由於男方沒父母,小孩也就等於沒有爺爺奶奶。
在表姨表姨夫的堅持下,也就管他們叫爺爺奶奶了。
回來的路上,我越砸吧越覺得有意思。
表姐夫是外縣人,不是本地,再加上老家沒有雙親,
工作定在了本地,說是結婚,其實吧就是入贅。
但為什麼不這麼說呢,肯定是男方的要求,
畢竟大小也算本地一個小老闆,
入贅這事,多少意味著男人沒啥本事、吃軟飯,
好說不好聽啊。
管姥姥姥爺叫奶奶爺爺這事就更有意思了,
一方面是老人的要求,因為家裡就兩個女兒,
想名正言順的抱孫子,是沒戲了。
想讓孩子隨母姓,更不可能。
畢竟男方連「入贅」這個名頭都不背,更別提改姓了。
所以只好找了這種辦法,一方面表達不滿,另一方面也算自我安慰。
在老人看來,你小子雖然是個小老闆,但房子、車子都是嫁妝,
不改姓也就罷了,叫個爺爺奶奶還不行?
反正孩子是老人管,老人就這麼教的,不認也沒辦法。
所以吧,看著老家發展了這麼多年,也從農村併到了市區,
但老百姓的心裡,還是覺得男尊女卑。
夫為妻綱嘛,只能男娶女嫁,不可能女娶男入贅。
這大概是表姐夫的想法。
老人打心眼裡,估計也覺著姥姥姥爺是外親,比奶奶爺爺低一籌。
自己這家產,按照目前的情況,早晚得留給外姓人。
與其到時候不痛快,不如現在過過當奶奶爺爺的癮。
但這種觀念,是普遍存在,卻又不是絕對性的。
我們兄弟三個,按道理說就算達不到「母憑子貴」,起碼也不該受歧視吧。
可我奶奶呢,偏偏喜歡大娘,大娘連生三丫頭。
我很小的時候,奶奶照看我的次數屈指可數,
所以我媽沒辦法,只好把我放到姥姥家去。
這事,就算我爸現在提起來都承認:仨兒子和爺爺奶奶不親是有原因的。
這種偏見,好比斜眼看人,真正能看到的,其實壓根看不到。
比如大學時宿舍有個山東人,家住臨沂,特愛吃煎餅。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煎餅是山東人的最愛。
但後來接觸人多了,才知道吃煎餅這愛好,也就是魯東南地區,主要集中在臨沂、日照、棗莊、泰安。
其他地方,別說吃了,沒見過都有可能。
我就遇到一個即墨的朋友,他拿著地道的山東煎餅說:這是紙嗎?
給觀想兔留一句話再走吧 O(∩_∩)O
-作者簡介-
觀想兔,80後北漂,歷史學博士,信用卡狂人,女兒奴晚期。一個以學習一切未知為樂,妄圖用思維和筆改變世界的小子。只寫有用的文字,只送給能成事的你。
往期推薦
2020-06-06 座右銘
2020-06-08 套利
2020-06-11:對號入座
2020-06-14:貼標籤
2020-06-18:楚門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