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美科學家或發現新冠肺炎最新後遺症,比以往都要可怕得多

2021-01-08 騰訊網

這次疫情的爆發,打亂了世界正常發展秩序,世界各國人民也生活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之中。民眾對於新冠病毒的了解並不深刻,因為輕微感染人群的症狀和感冒差不多,而重症換證的具體症狀,普通民眾也接觸不到。

實際上新冠病毒的危害很大,患上新冠肺炎也不僅僅是咳嗽。感染者即使治癒,也有後遺症的風險,許多科學工作者也對此展開研究。無論如何,做好防護措施,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美科學家發現新式後遺症

新冠病毒除了感染性強之外,帶來的後遺症風險也很大,而科學工作者從未放鬆相關研究。根據俄羅斯媒體日前報導稱,相關專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會削弱腦內小血管壁障,讓患者出現中風和出血的後遺症。美國神經疾病專家納特日前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最新研究文章,文章中指出,新冠病毒不僅對肺部有害,對其它器官也有影響。

這些容易被病毒侵襲的部位包括食道、鼻黏膜、心臟和血管。從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可以驗證這一點,許多患者除了呼吸系統症狀表現外,還有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問題出現。再加上新冠病很強的感染性,人們若不嚴格執行防控措施,將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然而根據納特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會對人體腦部產生傷害,這要比以往可怕很多。

新冠病毒傷害腦部

納特在新冠病毒研究中,特地觀察了幾十名患者大腦循環系統的變化情況,這些患者症狀嚴重,在去年3月份到7月份死亡。而他們死亡的原因也不是因為肺部問題,而是與腦損傷有關係,而病毒究竟是如何損傷大腦,納特一時間也無法給出結論。他們最開始猜測是神經系統的問題,於是他們通過磁共振方式進行相關研究,最終在死亡病例大腦的兩個區域發現炎症和出血狀況。

而科學家對神經系統部分切片進行了研究,他們想找到新冠病毒存在的證據,進而推斷出腦部炎症和出血的原因。納特對此表示,「神經組織有很多小損傷,通常是在中風或大腦損傷後發生。」不過科學家還是沒有在患者腦部發現病毒顆粒,進而推斷出腦部受損是因為免疫系統崩潰導致。新冠病毒正是因為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導致了最終的結果。

相關焦點

  • 一年了,新冠後遺症!太可怕!喪失味覺嗅覺,多器官損傷
    傳播來源不清,感染症狀不明,甚至感染後會留下什麼「後遺症」都無法確定。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裔學者,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 「新冠肺炎疫情的後遺症可能要1~3年才會出現。」 綜合之前的案例和預測,後遺症到底有多嚴重?
  • 可怕的新冠後遺症:喪失嗅覺,器官損傷!還有致命元兇!
    在新冠肺炎患者和非典患者中的肺部X光片中均有發現這種現象。 目前,對於肺部纖維化,沒有特效藥治療,且病情不會逆轉。 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
  • 霸王龍可能比以往人們認知的更聰明,科學家發現一些霸王龍新特點
    這些生物美女小倩給大家專門介紹過,也得了大家的認可,其實現在更加神引人注目的是霸王龍,因為霸王龍其實人類很不了解,因為其中有很多的科學新發現,超出了人們以往的預期。朋友們喜歡最新科學文章的話,一定要加美女小倩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有趣的科學文章,朋友們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評論。
  • 哈獸研最新研究表明: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天氣預報11日白天:晴,北風3-4級,最高氣溫13度;11日夜間:晴,西風3-4級,最低氣溫-2度;要 聞哈獸研最新研究表明: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新冠病毒是否會感染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寵物、畜禽?哪種動物更易感?
  • 美媒:研究發現人類活動把動物逼成「夜貓子」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獅子、老虎和熊正因為人類而日益成為夜貓子。據美聯社6月17日報導,科學家早就知道人類活動會擾亂大自然。除了提高警惕和減少覓食時間以外,許多哺乳動物可能會前往偏遠地區或減少四處走動以避免與人接觸。
  • 研究:駱馬抗體可殲滅新冠肺炎病毒
    除了可以療愈人們的心靈,現在更傳出它們血液中的抗體可望幫助對抗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駱馬(llama)又名大羊駝或美洲駝,民眾戲稱為草泥馬,是分布於南美洲的駱駝科動物,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體型比羊駝(Alpaca)也就是俗稱的草泥馬還大。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自此之後,這一神秘的病毒開始在科學家的顯微鏡下逐漸顯形。據《每日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日,各類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190篇。值得注意的是,這190篇文章並非都屬原創論文,其中有27%的通訊文章和新聞等其他類稿件,而原創論文共計139篇,佔比達73%。
  • 伊維菌素離治療新冠肺炎還很遠?澳科學家:患者不要自行服用
    伊維菌素離治療新冠肺炎還很遠?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人們對貓的誤解大了
    國外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對貓的看法可能存在巨大的誤解。女神範兒十足的貓真的是喜怒無常嗎?貓和狗的區別真的那麼大嗎?專家們找到了答案。你可能認為自己那隻蜷縮著身體,衝你發出嘶嘶聲的貓是一個很傲慢無禮的傢伙。但是如果這隻小毛球真的認可你了,它也總會讓你充滿驚喜。
  • 美媒:英國科學家發現11個新帝企鵝族群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英國科學家說,根據從太空觀測到的鳥類糞便證據,南極洲帝企鵝群的數量超過了此前的估計。據美聯社柏林8月5日報導,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科學家當地時間周三發表論文,稱這個最南端的大陸上分布著61個帝企鵝群,比以前確認的數字多11個。
  •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地底下可能存在一片大海
    我們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都看到,在廣袤無垠的土地底下還有著一大片的空間,那裡可能存在著另外一個世界,有土地,有大海,甚至是生命。可是回到現實,這真的存在嗎?地底是否還有太多未知呢?最新研究表明,地底確實存在遠比之前考慮要多的水。證據指向美國大陸的地底下存在著一片海洋。
  • 新研究表明,「侏羅紀公園」幾乎把恐龍的一切都搞錯了
    恐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項研究發表在古生物學雜誌他指出,恐龍比電影中所描述的要大得多,長度可達20英尺,與現代鳥類的共同之處比以前想像的還要多一位藝術家在最新研究的基礎上對恐龍的詮釋。令人恐懼的棘龍有著強大的尾巴,成為第一種已知的水生恐龍。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亞當·馬什(AdamMarsh)在一份報告中說:「這幾乎是最棒、最有名的恐龍。」陳述。「在這項研究之前,沒有人知道恐龍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它是如何進化的。」它長近20英尺,重達四分之三噸,大約是成年暴龍的一半大小。
  • 新冠肺炎疫苗最新研究進展將公布
    全球多個在研的新冠肺炎疫苗項目也將藉助本屆進博會平臺公布最新進展↓疫苗最新進展在中國公布阿斯利康、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等跨國製藥巨頭均連續三屆參加進博會,這次均首次以雙展臺形式亮相醫療展區,除了展區內的主展臺,還有新增的位於防疫專區內的展臺
  • 日本科學家發布企鵝「屎量動力學」新研究
    日本科學家剛剛對此前的企鵝大便動力學研究進行了刷新,並將重點放在了最遠發射距離和最大壓強上。 據悉,企鵝能夠從巢穴附近的 4.5 英尺(約 1.4 米)處「發射.炮彈」,有時甚至可以讓排洩物沿著上升軌跡來發射。 2005 年的時候,一篇《企鵝到底是如何排便的?》
  • 澳科學家研究表明毒蜥蜴和毒蛇是「遠親」
    南方網訊 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毒蜥蜴的種類可能比人們原先認為的要多,毒蜥蜴與毒蛇可能同樣進化自生活在2億年前的一種動物。
  • 最新考古研究發現第一種淡水生活的滄龍物種
    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8400萬年前歐洲河流中生活的一種巨型水生蜥蜴物種,它們挖掘發現於匈牙利,是第一種在淡水河流環境中的鱗片爬行動物。轉播到騰訊微博  最新研究顯示,體型龐大的滄龍進化生存於海水和淡水河流  它們是淡水環境中最大、最危險的掠食性動物,與現今淡水海豚的生活環境相似。
  • 擺脫了新冠病毒的人,可能被迫「攜帶」上哪些後遺症?
    《柳葉刀》於5月29日發表的一項觀察性研究提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接受手術後,存在發生肺部併發症的風險,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和/或術後意外通氣等。《呼吸屆》6月發布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表明,很多患者在出院時都有炎症後肺纖維化,部分表現為普通型間質性肺炎或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並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後呼吸困難。
  • 不育、損傷聽視覺、易疲勞、神經錯亂……新冠病毒可能比你想像的...
    編輯:向前中新社·華輿訊 對於新冠的擔憂又多了一層,據俄羅斯最新的一份醫學報告顯示,新冠病毒極有可能導致男性不育。近日,俄羅斯衛生部稱通過醫護人員收集和分析的數據顯示,新冠康復的男性患者中精子質量下降38%。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俄羅斯人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為據相關專家介紹,「俄羅斯一般男性精子質量本身就不是很完美」。
  • 為什麼說德國科學家沒有「新冠肺炎」的解藥?
    原創 阿司匹林42195 阿司匹林42195米突然每一個微信群都在轉發:德國醫學教授帶著制服「新冠肺炎」的解藥,逆向飛行,前往中國。啊,「解藥」,多麼古樸的用詞,讓人想起了金庸古龍的小說,瞬間救活啊,想想都激動不已!
  • 最新研究表明:貓可以無症狀傳染新冠病毒
    最新研究表明:貓可以無症狀傳染新冠病毒 2020-05-14 14:53:36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