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史密森尼學會宣布,將 280 萬張其收藏的高解析度二維和三維圖像發布到一個開放的在線平臺上,用戶可以免費閱讀和下載這些資源。
史密森尼學會是美國一系列博物館和研究機構的集合組織,擁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和研究聯合體。成立於 1846 年,其宗旨是「知識的增長和傳播」。
成立 174 年以來,這是史密森尼學會首次做這樣的嘗試。這個資料庫包括史密森博物館、9 個研究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和國家動物園等 19 個博物館的數據和資料,旨在鼓勵公眾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重複使用並將其轉換為他們選擇的任何東西,無論是明信片,啤酒 koozie 還是短靴、短褲。
開放獲取,自由創作
該資料庫的發布也標誌著全球不斷努力將博物館藏品遷移到公共領域的最新勝利。
近年來,包括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芝加哥藝術學院在內的全球近 200 家機構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將它們的傑作數位化並發布出來。但倫敦國王學院數字文化遺產專家 Simon Tanner 表示,史密森尼學會的發行規模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該資料庫涵蓋了藝術、人文、科學和工程等領域,數據集的規模之大令人震驚,它做到了以前很難想像的事情,開闢了跨越科學和文化、空間和時間的更廣泛的內容範圍。這是對人類知識的驚人貢獻。
Effie Kapsalis 是史密森尼學會的高級數字項目官員,正在領導這項工作,她表示,他們的關鍵使命是成為世界各地人們的學習資源,「我們無法想像人們會如何處理這些收藏品,但我們已經做好了接受驚喜的準備。」
直到最近,史密森尼學會仍然保留對其藝術作品的高質量數字版本的權利。根據 CreativeCommonsZero(CC0),新資料庫中指定為 CC0 的部分不受版權限制,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靈感,自由地利用這些圖像,包括用於商業目的。
目前,已經有人用這些數據做出了自己的作品。
藝術家 Amy Karle 製作了一系列雕塑,這些雕塑描繪了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有著 6600 萬年歷史的三角龍 Hatcher。Karle 擅長強調身體形態和功能的三維藝術作品,她熱衷於利用現代科技讓化石復活。她的九個三維印刷雕塑中有六個是 Hatcher 脊椎的複雜模型,每一個都在生物工程的精神下稍微「重新混合」。
三角龍化石形態重建
Amy Karle 創作的三角龍「Hatcher」系列雕塑
此外,插畫家 duo Jon Scieszka 和 Steven Weinberg 發布了一本教孩子們將史密森尼學會的收藏品轉變成滑稽的新藝術形式的小冊子。這與他們 2019 年的兒童讀物《AstroNuts》相呼應,該書採用了一組從 2013 年荷蘭國家博物館發布的圖片拼湊成了一系列五顏六色的滑稽角色。
duo Jon Scieszka 和 Steven Weinberg 發布的小冊子
在這本小冊子中,史密森尼學會的創始人 James Smithson 在 AstroNuts 隨行人員的陪同下,引導讀者完成了示例 Collagasaurus 的構造工作,該作品由博物館中公共領域的中流砥柱組成,包括 George Washington 的手臂,劍龍的尾巴和 Charlie Parker 的薩克斯管(圖中大象的鼻子)。
「Steven 和我就是為此而生,」Scieszka 說,「我喜歡做的事情是拿到一件東西,然後把它弄得一團糟。」他補充道,他們的目的是鼓勵孩子們也這樣做,這一過程中有所收穫。
Weinberg 說,當孩子們自己動手的時候,那就是深入研究某個主題的開始,他們將擁有非常豐富的藝術品知識。
Sallie E.Garrity 的 Ida B.Wells
在開放獲取時代,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可能蓬勃發展。在與 Google 的一次合作中,史密森學會在其數據集中部署了機器學習算法,充實了其塑造科學史的著名女性名單。
Tanner 說,如果人們所依賴的知識是公開的,那麼你就可以更頻繁、更早地獲得創新。
2020 年還將發布 20 萬張圖片
如何獲取這些數字資源?
該資料庫的官方網址為:https://www.si.edu/openaccess
此外,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獲取這些數據:
2019 年,史密森尼的網站訪客達到了 1.54 億人次,網站總滿意度為 80%,YouTube 視頻點擊量為 3.076 億。2019 年年底,史密森尼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粉絲總數達到了 1,660 萬。這些數據表明,史密森尼的數字資源能力毋庸置疑。
自 2020 年 2 月 20 日數字資源開放以來,資源訪問量累計 4,417,104 次,下載 32,649 次。
2 月 20 日以來的訪問量和下載量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史密森學會在首次發行中發布的藏品不到總藏品的 2%。在 2020 年餘下的時間裡,史密森博物館將再發布 20 萬張左右的圖片,隨著該機構繼續將 1.55 億件收藏品數位化並進行統計,還會發布更多的圖片。
雖然其餘資源也會陸續開放,但 Kapsalis 強調,在可預見的未來,有些重要的內容不可能會公開,包括瀕危物種的位置信息、剝削性圖像和邊緣化社區的文物。她解釋說,如果這些數據和材料被公布,可能會危及弱勢群體的生計、價值觀甚至生存。
Kapsalis 說,過去人們捕捉某些文化的方式並不總是尊重他人的。她認為,在道德上,我們不能把這些項目放在開放的途徑分享。在開放之前必須諮詢受影響的社區,他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開放訪問計劃在史密森尼學會及其全球受眾之間建立了一種重新定義的關係。這意味著信任必須是雙向的。但同時,這次發布也是該機構使命的體現,即「知識的增長和傳播」。人們將不僅僅是史密森尼學會的參觀者,還將是其遺產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via: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ithsonian-institution/smithsonian-releases-28-million-images-public-domain-180974263/
https://www.si.edu/openaccess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