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喜或悲,卡拉永遠OK,幻夢都破碎,卡拉也OK,汗與淚歌聲中交匯,留住所有安慰,永遠OK。——譚詠麟《卡拉永遠OK》
K歌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下班後或者周末,約上朋友就可以一起去KTV唱歌,體驗一把自己當歌手的感覺。熟知KTV,但你知道KTV的名稱來源嗎?卡拉OK又是什麼?對於80後、90後的朋友來說,或許會更加熟悉卡拉OK,那是一段瘋狂快樂的歲月,大家都對新興事物著迷,對音樂著迷。改革開放四十年,時代不停地在發展,但那些曾經撥動心弦的音樂,始終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卡拉OK的華麗登場
日本創造了三項對世界有重大影響的發明,卡拉OK就是其中偉大的一項。
在日本當地的風俗中,男人如果回家的太早很容易會被鄰居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從事的工作都沒有應酬。為了避免鄰居的嘲笑,很多日本男人在下班後會到酒吧或者茶館消磨一段時間,等到比較晚了才會回家。但長時間待在酒吧裡,除了喝酒聊天,也屬實有些無聊,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新的娛樂消遣方式,用酒吧裡的電視機和話筒等簡單的設備來唱歌,這便是卡拉OK最早的前身。
卡拉OK的外文名為KARAOKE,其中,KARA在日語中是「空」的意思,OKE則是英文交響樂的縮寫,二者相結合,意為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奏。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井上大佑先生在日本的沙龍樂隊擔任鼓手,為了讓音樂的演唱形式更加便利,讓更多喜歡音樂的朋友加入唱歌的隊伍中,他發明了伴唱聲軌和可攜式麥克風,此發明一出現,便受到了許多市民朋友的歡迎,但由於井上先生並未申請專利,各類公司剽竊他的創意,紛紛加入卡拉OK的大潮中。
由人工伴奏發展為機器伴奏是一次成功的轉型,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盒式錄音機問世。在盒式錄音機中包含有兩個音源,一個是伴奏音樂,一個是人聲歌唱,在還沒有學會歌曲演唱時,人們可以開啟人聲歌唱進行學習,而當學會了歌曲之後,就可以關閉人聲歌唱,開啟伴奏進行演唱。這種演唱形式拋開了只有歌手才能擁有伴奏演唱的局限性,讓全民都可以加入唱歌的隊伍中,它作為一種新型娛樂方式,很快在日本流行開來,日本人將其稱為KARAOKE遊戲。
KARAOKE遊戲的迅速蔓延引發了一場全民熱潮,但卻對真人樂隊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一些酒吧、歌舞廳的老闆在購置了卡拉OK的音響設備後,便辭退了原來的真人樂隊,可即使樂隊對酒吧老闆的行為極為不滿,甚至集體向生產KARAOKE的廠家提出抗議,在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下,他們再委屈也沒辦法改變什麼,只能尋求其他路徑繼續營業。但這也恰恰反映了,卡拉OK的出現將會成為時代裡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革開放迎來外客「卡拉OK」
「不管笑與悲,卡拉永遠OK,傷心到半死,卡拉也會OK」,這是譚詠麟的歌曲《卡拉永遠OK》中的一句歌詞,熟悉的旋律背後是許多人唱卡拉OK的歲月,那時候卡拉OK的包廂就像是一個小世界,裡面沒有歌星和觀眾之分,自己就是演唱者,也可以是自己的觀眾,不管生活多艱辛,只要約上朋友一起去唱卡拉OK,所有情緒都可以得到宣洩。
卡拉OK在日本得到了男女老少的歡迎,等到傳入中國,已經是之後幾年的事情了。198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第十個年頭,這一年,港臺音樂成為當時的流行音樂,傳入內地的大街小巷。少男少女的偶像團體小虎隊一出道,每次的演唱會都全場爆滿,巨星鄧麗君的溫柔歌聲打動無數人的心弦,還有新潮的青年會在霹靂舞大賽一展身手。也是在這一年,生活在廣州的人們發現,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卡拉OK」。
1984年,廣東政府負責外交事務工作的歐陽江旋在日本神戶的一家小酒館裡第一次接觸到卡拉OK這項娛樂活動,卡拉OK當時帶給他最深的感覺是,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得到了這份愉悅,而且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廣州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接觸到新興事物的機會比內地城市多,也更需要尋求各種與外商合作的機遇來促進城市的發展。
歐陽江旋招商引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外商或多或少都有些疑慮。在歐陽江旋和日本的一些中小企業談合作時,他也明顯感受到了日商的猶豫和遲疑,於是,他主動提出可以進行一些嘗試性的進入,比如投入不會太大但又能滿足大眾日常娛樂的產業,歐陽江旋想到了卡拉OK。
1988年1月,第一部卡拉OK的設備被安排在了日商聚集的廣州東方賓館,東方賓館裡的卡拉OK廳是一個可以容納60個人的開放式大廳,圓形的小舞臺上擺放著點唱設備。當客人進來大廳後,服務員會將客人引領到餐桌入座,之後便會遞上點唱本供客人點歌。
東方賓館開了卡拉OK廳的消息一經傳遞,便吸引了大量的廣州市民前來一探究竟,但真正開始點歌之後,卻有些令人失望。由於國內當時沒有生產線,音源只能依靠外來進口,所以點歌本上大部分都是日語歌和其他外語歌,這只能讓懂外語的客人才可以唱歌,而其他客人只能無奈的觀看或離開。
新奇的機器設備和大眾的熱情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加之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的出現,獨特的節奏感和共鳴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表達欲,唱片公司紛紛抓住時機,投入到卡拉OK光碟的製作之中。卡拉OK逐漸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漸由廣州向內地發展。
卡拉OK的熱潮逐漸消退
卡拉OK作為一種娛樂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即使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卡拉OK,即使五音不全,只要進入大廳,拿起麥克風開口唱歌,你就是那裡唯一的中心點。從內向到大膽嘗試,從害羞到勇敢展現自己,卡拉OK將人們拉進了更現代化的一個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卡拉OK漸漸被稱作KTV,K為卡拉OK的第一個字母,而TV為MTV音樂電視的後兩個字母,KTV也就是提供卡拉OK音影設備和視唱空間的娛樂場所,成為大眾釋放壓力、與朋友聚會的絕佳地點。
一次次技術的革新推動著卡拉OK的發展,直到今天,卡拉OK進入中國已經三十多年,城市的街道上隨處可見KTV營業點,大型購物商場中出現了更加迷你的KTV。
但在KTV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敢於唱歌的人越來越多,會唱歌的人也越來越多,KTV裡的麥克風逐漸轉移到了會唱歌的人手上,對於演唱者來說,是一次暴爽的麥霸體驗,但對於一旁想要唱歌的人來說,就只能無奈的刷手機。所以在唱吧和全民K歌等類型的唱歌APP出現後,很多人便從傳統線下KTV轉移到了線上K歌,導致KTV人流量變少。此外,由於音樂版權的限制,大量歌曲從KTV下架,人們在KTV裡找不到喜歡的歌曲,也逐漸沒有了想去的欲望。
現代生活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選擇也變得多樣化,人們對於卡拉OK的熱情雖然逐漸退潮,但它也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那些曾經撥動過的心弦,始終會留存在經典的歌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