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阿里集團內部進行了一場大辯論,主題是「未來10年20年,中國最需要什麼?」
馬雲一行人的決定是「Double H!Health(健康)和Happiness(快樂)。」
或許是為了「快樂」,沒過多久,阿里把蝦米收購了。收購後的短暫時間裡,蝦米被看作是阿里「富養的女兒」。當時,阿里對音樂產業充滿熱情,不僅將蝦米調入音樂事業部,還將收購的另一款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打造成「阿里星球」,企圖通過這兩款軟體打開另一片天地。
但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加上領導班子出現判斷失誤,阿里星球在上架後的一年裡被關停,蝦米音樂由盛轉衰。
最近有消息稱,蝦米音樂也要關了。
難道是阿里收購魔咒再次顯靈?阿里究竟在思考些什麼……
「江湖傳聞」引發的騷動
近期,微博用戶@相徵 發布了一條毫無徵兆的微博: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
相徵是誰?微博認證顯示,他是前華納音樂兼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
一位常年遊走在音樂圈的人,突然釋出重磅信號,讓所謂的「江湖傳聞」有了更多可靠性。
相徵曾擔任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的點評嘉賓
果殼旗下的科技號@果殼放大燈 也發微博稱:蝦米音樂高管正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可能解散。
11月29日晚間,傳聞愈來愈烈,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粉絲們聚在一起,自發到蝦米音樂官方微博下方「哀嚎」:「我們該怎麼面對沒有你的未來。」
2000多的評論與近萬的點讚,場面異常壯觀。想當初,蝦米音樂發微博紀念十周年誕辰時,底下的評論只有寥寥30條。
粉絲挽留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蝦米是一款愛樂人聽歌的軟體。
他們將細心分組的資料,專輯信息,音樂風格,一點點排列規整,最終將蝦米打造成了一本專屬於自己的音樂百科收錄譜。如果關閉,就是沉痛的打擊。
音樂人@羊真閒 發布微博視頻自述:「我的歌,都給上傳到蝦米上。」
面對關閉傳聞,蝦米音樂和阿里雙方均未作為正面回應。
前者問「愛,要怎麼說出口? 」,疑似對粉絲深情告白。
後者態度曖昧,僅僅對媒體表示「不予置評」。
賣身阿里
2016年1月21日,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確認:離開蝦米加盟釘釘。
「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他涅槃好了。」
在他眼裡,投身音樂行業的初衷是想讓這個行業跟上時代,但是「現在行業狀況已經荒誕到令人髮指。」
對於轉崗原因,王皓稱與公司架構無關,而是的確不想做音樂了。
這個投身音樂行當八年的人,會離開自己一手創建的蝦米,不再做音樂?很多人都表示不信,因為王皓對音樂可以說是滿腔熱忱。
讀大學的時候,王皓是樂隊的吉他手;畢業後,王皓一邊賣樂器賺錢,一邊「為愛發電」。2003年,賣樂器的路越來越難走,王皓才轉身進阿里做了一名程序工程師。
做了4年的工程師之後,王皓還是辭職,出來創建了蝦米的前身——EMUMO。據了解,EMUMO寓為「EARN MUSIC&MONEY」,它要「讓音樂人賺錢」。
出於幫助音樂人的目的,王皓和蝦米可謂最先探索國內的付費音樂模式:用戶把歌曲傳上蝦米,聽眾想下載則需要付費,蝦米再拿這筆錢支付音樂方的版權費用。然而,這種允許用戶上傳資源的做法,因為很多沒有版權方的許可,最終引起了一眾音樂人的集體抵制。
2010年9月,李志、周雲蓬聯合了十幾位民謠歌手發布了一份聲明,共同抵制蝦米。2012年,左小祖咒發微博吐槽:「我見過好多樂迷告訴我他們付錢給蝦米網,但我從來沒有拿過錢,可見有多少音樂人還在被蝦米網黑,它口口聲聲是為宣傳為目的。滾你M的吧!大家抵制蝦米網!」
被抵制的另一面,蝦米音樂已經被當時的媒體定義為擁有「最全的音樂分類」,「最多元的音樂庫」和「最具氣質的編輯」。王皓也開始和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接觸。
接觸中,王皓突然意識到:
數位音樂市場的未來,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遊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大集團大平臺一起,會安全一些。
確實,在2010年、2011年,蝦米險些因為熬不下去死掉。於是在2013年,王皓真的為蝦米找了個有大集團的「乾爹」——阿里巴巴。
有了阿里的資本加持,2014年蝦米斥巨資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王皓說:「我們不一定是那個改變整個音樂行業的人,但我希望我們是。」
2015年,阿里邀請宋柯、高曉松相繼加盟阿里音樂,在宋柯、高曉松的推薦下,何炅接著加入到阿里音樂任COO一職。而蝦米和天天動聽,就是阿里音樂的排頭兵。
流行的段子中,蝦米和網易雲同處於行業頂尖,兩家用戶互相鄙視,蝦米對QQ音樂用戶持絕對鄙視。
失寵
結果哪知道,得意沒多久,蝦米音樂便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突然出臺國內音樂史上的「最嚴版權令」,6家直接提供內容的網絡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音樂作品220餘萬首,蝦米深受重創。政策變動使得2015年成為從盜版時代邁向正版時代的分水嶺。
王皓當真一語中的,音樂市場逐漸成了巨頭遊戲。
財大氣粗的騰訊,將旗下的QQ音樂業務與中國音樂集團(酷狗音樂、酷我音樂、海洋音樂)進行合併,組建了超級艦隊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然後瘋狂購買版權。
阿里同樣圍繞音樂版權,展開了激烈投入。不僅與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合作,併購入華研國際、寰亞唱片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還將時下樂壇中堅力量、新生代以及華語樂壇一哥一姐的所有經典歌曲買入。
AT兩大超級巨頭對版權的爭奪,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版權價格飛速高漲。但從好的一面看,至少讓阿里成了音樂市場裡一隻無法忽視的力量。
但就在這一時刻,高曉松等人組成的領導班子卻出現判斷失誤,阿里音樂的發展路線漸漸偏離正軌。
據搜狐科技報導,2016年,天天動聽被更名為「阿里星球」,團隊直接將原產品的樣貌、功能全部拋棄,按照高曉東的構思改成了囊括音樂播放、粉絲社區、演出等音樂產業上下遊多種功能的App。
2016年阿里星球舉行發布會,娛樂圈眾多明星前來捧場。
人力物力全情投入,然而阿里星球並沒有達到高曉松的預期效果。上線不到一年,阿里星球慘澹收尾——關停,阿里音樂最終剩下獨苗蝦米。
因為彼時阿里音樂的全部重心幾乎都放在阿里星球上,蝦米被晾在了一邊故而錯失發展機會。阿里音樂跟著萎靡不振。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騰訊系音樂平臺(酷狗音樂、酷我音樂、QQ音樂)的版權音樂佔整體比例均達到90%以上,網易雲音樂版權音樂歌曲量佔整體版權音樂的70%左右,而阿里音樂的版權音樂在整體佔比低於20%。
今年10月,Trustdata數據發布的移動網際網路全行業排行榜顯示,當期,音樂軟體月活前三依舊是騰訊系,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分別居於第一、二、三位。蝦米音樂則消失在了榜單中。
逃不掉的魔咒
蝦米的沒落,再次讓人聯想到阿里的收購魔咒:被阿里收購的創業公司大多表現平平,更有的甚至走上了下坡路。
天天動聽、蝦米如此,高德地圖等亦是如此。
2014年阿里入主高德地圖後,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三年不商業化,專注導航服務」,但兜兜轉轉6年後,高德還是回到了本地生活賽道。
2015年,阿里以9.66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並成立合一集團。雖然優酷大手筆不斷,但已經不再是視頻行業的老大。
2018年4月,阿里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此後,餓了麼的市場份額逐漸被美團侵佔。QuestMobile2020年6月數據顯示,美團外賣月活是餓了麼的兩倍。
渴望流量,阿里的新選擇
蝦米即將關閉的傳聞,真的只是空穴來風嗎?不然。
去年9月,阿里作為領投方參與網易雲音樂融資的舉動,被視為「放棄蝦米音樂」的信號。
此後,阿里與網易雲音樂在業務層面的合作更加深入。今年8月,88VIP正式把網易雲音樂黑膠VIP年卡納入權益包,88VIP會員可在蝦米音樂或網易雲音樂兩款產品中自主選擇。
消息出來後,很多88VIP會員果斷棄了蝦米,選擇網易雲。
阿里投資網易雲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阿里並不想放棄音樂市場。之所以投資網易雲,是因為阿里需要流量。
數據顯示,整個阿里大文娛連年巨額虧損,市場份額不斷縮小,營收難見起色。
截至今年9月,蝦米音樂所屬的創新業務事業群經營虧損達到42.83億元,去年虧損額為28.65億元。阿里的獲客成本也在激增,財報顯示,其獲客成本已經從2015年的150.4/元人漲到2019年的530.4元/人。
另外據21世紀新聞報導,阿里擁有變現價值最高的電商流量,但和營收規模相近的騰訊比,並不在一個層面。
字節跳動的崛起,無疑又給阿里一重擊。今年以來,字節跳動陸續成立以「電商」命名的一級業務部門,抖音電商直播間不再支持淘寶、京東等第三方商品連結,同時字節跳動取得合眾易寶支付牌照,從用戶、商品、支付等環節打通並形成抖音電商閉環。對阿里來說,字節跳動不但搶走了重要廣告營銷收入,更開始向電商入侵。
一切似乎都在證明,阿里需要新的流量來源破局。
於是,選擇變了,蝦米淪為了「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