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總是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回答問題也總令人意想不到,這樣的孩子說明思維能力很活躍,想像力和創造力比較強。但有時因為知識不夠,也經常鬧笑話。
有一篇小學生作文火了,命題作文《我的父親》,一篇字不多文章,卻信息量滿滿,表達了父親的辛苦和對父親的愛,但是卻鬧了個笑話,有一句話很明顯少了一個字,老師可能也誤會了,直接寫評語「家長不要什麼東西都給孩子看」。也是非常搞笑了。
爸爸得知兒子的想法後,趕緊跟老師解釋,其實孩子想寫的是「臉蛋」,但是少寫了一個「臉」,這才鬧了笑話,還讓老師誤會了。不過老師可能認為爸爸「解釋就是掩飾」,估計爸爸在老師心中的形象毀滅了,這下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雖然這個孩子鬧了笑話,但是從孩子的字裡行間我們都能看得出孩子對父親的尊重和愛,這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有人不禁要問,父母該如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
有一個人叫做王祥,繼母對他非常不好,經常挑撥他跟父親的關係。一年冬天繼母生病想吃鯉魚,王祥為了捕捉鯉魚赤身臥在冰上捉鯉魚讓繼母吃,他孝順的舉動被傳為佳話,這便是「臥冰求鯉」的故事。
古人深知孝順的意義,而現在兒女不孝的新聞卻層出不窮,其實這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榜樣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小時候都比較自我任性,有時難免會變得小氣霸道,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徵,多豐富孩子孝敬長輩的知識,可以身體力行,也可以給孩子多講故事,建立一種良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學會體貼父母,這樣他才會有孝順的意識。
移情教育
所謂移情教育就是「感同身受」,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父母要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來,讓他們參加家庭工作,讓孩子去照顧別人,呵護別人,這樣孩子就會理解父母的辛苦,當他們懂得父母的辛苦,就會懂事孝順。
隨機教育
讓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孝順,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教會孩子觀察身邊的事物,抓緊一切能利用的機會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讓孩子看到父母真切的期盼和愛,引導孩子學會愛父母,孝順父母。
溝通教育
其實人與人之間加深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不要總是高高在上,要像朋友那樣去談心,媽媽可以把自己的艱辛講給孩子,講自己多愛孩子,孩子也會被父母感動,有什麼需求也會告訴父母,不但讓孩子能更孝順,也可以讓親子關係更密切。
歸根結底,想讓孩子有孝心,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當然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很多父母用錯了方式,這種錯誤的方式,把愛變成了毒,無時無刻不在摧殘著孩子,在這種疼愛下,孩子跟父母只會漸行漸遠。
結語
「百善孝為先」,綿羊跪乳,烏鴉反哺,連小動物都深知的孝順,作為人類更該明白。家長要多關心孩子,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知道孝順的意義。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