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掌故丨重慶這哥們兒牛!三座古橋一人修!

2020-12-03 上遊新聞

說到冠絕天下的「橋都」重慶,那古橋亦是毫不含糊,其中,數涪陵到南川之間的橋最為壯觀。橋梁最多時百米一橋毫無誇張,而且種類齊全,拱橋、板橋、廊橋……算得上是古代橋梁的博物館,至今很多留存下來的依然是古代建築的瑰寶。

而鮮有人知道,這些古橋很多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陳永恩

時勢造英雄,險地出大師

古代何以涪陵到南川雲集這麼多的橋梁,似乎是上天開的一個玩笑。地緣和物產的原因,使兩地歷史上貿易往來頻繁,無數條大小商賈穿梭其間,孕育了星星點點的繁華集鎮。然而天公不作美,偏偏兩地山高谷深、水系縱橫。於是,修橋便成了歷朝歷代都繞不過去的重要課題,查閱沿途鄉鎮志書發現,這一帶歷史上很多大事都是因橋而生。

提到建橋,必說陳永恩。此人極其神秘,史料關於他的記載只有:陳永恩(1813 -1890),南川鳴玉鎮柿子坪人,石匠,技術超群。然後羅列了達濟橋、平瀾橋、狀元橋等一大堆橋,最後淡淡地說,都是他幹的。幾句輕描淡寫,足以讓人嚇一大跳,究其數量、修橋效率、橋的種類,一代橋神可謂當仁不讓。

△南川鳴玉鎮

各地關於他的故事流傳廣泛,其年少致孝,曾割骨治母病美名遠播。父母逝世後,為拉扯弟妹七人,隨伯父做起石匠,聰慧善學且樂於助人,不管是周邊百姓,還是路過此地的客商都很喜歡他。

據說他修橋有四絕:一是不管再複雜的地形,都能立馬找到合適的位置、選擇合適的形制,巧妙借勢架橋;二是其所修橋梁絕不雷同,而且總有一定說法;三是每座橋總會留下幾個謎一樣的設計;四是橋的設計在山水意境上極為考究,自然天成。故此,即使是遠在涪陵的鄉鎮,遇到破解不了的難題,人們都會不餘遺力邀請陳大師一露身手。

△陳永恩設計修建的正陽橋

不僅修橋技術高,陳永恩品行也極高。修了一輩子的橋,功成名就卻兩袖清風,一心為名,清貧一生。老百姓哪裡交通不便而生活勞苦,他便主動不遠千裡跑去修橋,分文不取不說,還帶頭捐款募資,民間傳頌中便多了神仙的光芒,至今,他造過橋的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大量關於他神仙下凡、用智慧和人格魅力給人們帶來幸福生活的傳說,足見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龍門橋的「四奇三迷」

△龍門橋

說起陳永恩的作品,最有名的當屬涪陵藺市鎮,如今美心紅酒小鎮所在地的犁香溪口的龍門橋。大橋橋身拱高40米、長達174米、寬約10米,從河谷兩岸高高拱起,直入雲霄,站在橋上往下眺望,瑟瑟江風中竟有一種高處不勝寒之感,其體量據說是中國古橋之最,也是重慶唯一多次被外國人驚嘆入冊的古橋。

光緒年間,英國人立德樂經過此處,在日誌中寫道:「藺市以有三個巨大的拱的橋梁出名,上面正在砌3座巨大的石牌坊。」此橋光緒元年開工,花了大錢卻沒找出硬質基底,於是只能請來陳永恩。

△龍門橋

陳永恩一看便將基礎移到臨江處,果然挖出硬底,但此前募集的錢已所剩無幾,陳永恩二話不說捐款數百兩,親往各地募資,使這麼宏大的工程主體僅3月就建成。之後,橋面與石雕足足花了七八年,直至1887年才大功告成,足見其精美。雖然作為標誌的牌坊已經拆除,但即使很遠,依然可見橋身上4個4米高的龍頭龍尾,氣壯山河。

橋欄兩端、上面和外側,都是石象、石獅、石人、寶瓶、龍頭、龍尾。除了規模和精美,龍門橋還有三奇和四謎。

△龍門橋的龍頭

一奇:記載橋梁建造設計者、帳房先生和造橋發起人的功德碑居然藏在橋拱頂部;

二奇:讓大橋固若金湯的糯米白灰粘合劑,居然能使巨橋兩次被大水淹沒卻完好無損,並且很長時間裡,人們都在不超過3毫米、最窄僅1毫米的巨石縫裡,找不到任何粘合的痕跡,直到整體搬遷拆除巨石時,才發現糯米和白灰過濾混合的粘合劑,歷經百年用手依然很難撕下;

△龍門橋的獅子

三奇:視覺誤差讓人覺得東西橋面並非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下遊還有一座同樣為陳永恩修建的安瀾橋,也一樣有著這頭望不到那頭的視覺誤差。

一謎:橋面正中有一可一隻腳同時踩住五塊石板的地方,且每塊石板形狀各不相同,與其他橋面石也不相同,不知用意如何;

二謎:這座清代橋梁不知為何,南北兩側兩位當地文武狀元石雕像,卻身著明代狀元服飾;

△龍門橋的尾巴

三謎:橋上兩尊重量達10噸以上的巨大整體石刻石龍,在當時沒有起重設備的情況下如何運輸和安裝;

四謎:建橋使用的20000餘立方米石料與藺市周圍的石料材質並不相同,不知從何而來。

這些謎因無據可考,至今尚無法破解。正因龍門橋的奇絕美謎,三峽蓄水後不忍其沉沒江底,2006年,將其整體搬遷到了300米遠的周家河溝,讓這一奇觀得以留存。

正陽橋水底深眠

對於重慶的古橋愛好者來說,有這麼幾座橋有著聖殿般的光輝。因為,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沉睡水底,每年能出水一次便是很給面子了,南川的正陽橋便是其中一座。

正陽橋坐落在峰巖鄉正陽村合口河,峰巖鄉、民主鄉、騎龍鄉的交匯之地。

當年魚跳電站蓄水沉入水底,由於其深藏遙遠谷底,加上每次露水也就十幾個小時,能一睹尊榮尤為不易,每年枯水期將至,古橋愛好者甚至會僱傭當地農民盯梢。

△被水淹沒的正陽橋

△出水的正陽橋

當然,正陽橋在古橋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還遠不止於此,其修建難度也是讓人嘆服的原因。此處是古川黔交通繞不開的通商要道,黔北、南川的土貨、土特產,通過這條路靠人肩挑背駝到渝州;渝州的鹽、糖、百貨又這樣運到黔北等地,人來馬往十分頻繁,當地百姓也多以扛送貨物為生,即使是年老婦女也「力能勝十斤以上」。

於是古人曾多次架設木橋或石平橋,但由於兩岸陡峭,橋基難以安放,一遇洪水,便會被衝毀,每年修每年毀,行人死傷無數。清同治年間,當地紳士們聽聞陳永恩大名,邀請其來化解這個難題。

△正陽橋旁邊的石刻

陳永恩攜弟弟陳水福前來實地勘察設計,喜憂參半,喜的是看了一眼即計上心頭,憂的是就憑紳士們前期的募捐根本不夠。於是,陳永恩決定變賣田產,聯繫石木匠工頭10多人分組四處遊說,託缽募捐,走遍方圓數百裡。

百姓聽說陳大師前來,信心大增,紛紛自願捐獻,很快便募得銅錢近萬、糧木鐵無數。大橋於同治九年開工,工匠一千多人在工地上安營紮寨,晝夜施工,歷時七個寒暑,總耗資三萬餘,累計施工人次上億,捐資者近萬人,創造了古代造橋史上的一個奇蹟,在一個完全不可能架橋的地方,架起了一座千古奇橋。

△正陽橋上的龍

如今,正陽橋依然在水底沉沉浮浮堅固無比,不得不佩服陳永恩的超凡技藝。竣工之日,陳永恩帶領鄉親踏橋,突然旭光初出,正照橋身,谷中出現奇景,得名「正陽」。

△正陽橋的橋碑

從此峽谷塹澗變通途,深谷從無人煙之地,頓時變得人流興旺,物流昌盛。不久,依橋建成了三王廟、觀音廟、戲樓、鋪面,橋頭兩岸民房星羅棋布,形成了長達半公裡的集市,逢一、四、七趕過路場,正陽橋繁榮景象名噪四方。至今每當枯水橋出水面,還能看見兩岸密密麻麻的建築遺址。

△正陽橋周圍的村莊集市遺址

靖安橋下鏡湖觀月

陳永恩建的橋,不僅居於險地而奇架、規模宏大、雕飾精美,同時還善於營造意境,南川鳴玉鎮上的靖安橋便是其中的精品。

△至今鹽巴橋依然是鎮上趕場和小孩做作業玩耍的主要地方

與前面兩座橋相同的是,鳴玉同樣位於川黔要道,人們帶著鹽米、油資、煤炭、山貨、花紗布等翻山越嶺,來到這個河水衝出來的平坦寬闊壩壩,紛紛停歇下來,交易買賣,沿河兩岸迅速熱鬧起來,成為南川最繁忙的商品買賣、物資交流地之一。

與前面兩座橋不同的是,此地平坦,且居於鎮上鬧市之中。明正德年間,武舉人王開基回故鄉,見此處熱鬧非凡但河流阻隔、橋梁運力不足,便精心選址在鳳嘴、龍川兩江匯合口,捐款修橋,成為了兩江三岸的樞紐。

△鹽巴橋與古鎮集市相連

但這樣的選址有利有弊,每遇洪水,兩水合一,橋屢屢被衝毀,加上大家認為在鬧市中修橋,給日常生活增添麻煩,而儘管這樣的地方,讓陳永恩來設計修建太大材小用,但大家始終沒找到解決的辦法,還是請出了陳永恩。

1858年6月,陳永恩建成了這座奇特的大橋,取祈求安定繁榮和平定洪水之意,取名靖安橋,又因處於川鹽運輸的要道,常常有鹽巴運輸通過此橋,大家也通俗地稱作鹽巴橋。整個大橋為單孔石拱橋,成弓形從平地上高高隆起幾層樓高,單拱沒有橋墩自然無法衝毀,高拱意味著即使全鎮都淹沒了,也淹不到橋的三分之一。

△靖安橋(俗稱鹽巴橋)

另一方面,高拱使兩邊連接河岸的登雲梯很長,分別有27級和23級臺階踏道,讓集市的人潮上橋時減緩速度,避免擁擠踩踏,也無意中讓這裡成了鳴玉最佳的觀景臺。站在橋上,整個鎮子盡收眼底,清風徐徐,腳下流水潺潺,兩岸楊柳依依。

至於為什麼採取如此奇特的造型,很多人認為,長期解決疑難雜症的陳永恩,遇到這樣沒有挑戰的工程,自然多了幾分把玩的興致,加上此處水平如鏡,柳樹成蔭,詩興大發,於是將橋的單拱設計為一個標準的半圓,這樣與倒影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圓形,如同一輪碩大的圓月。人們往來其間,廊簷在水霧和花木簇擁下,猶如月宮中的瓊樓,飄然欲仙,騎坐橋上遠望集鎮,又如同坐月而觀天下。

△鹽巴橋與倒影

為確保精準,據說陳永恩還創造性地發明了破竹作澗,視水均衡而定標的技術,讓後來的工匠們頂禮膜拜。如今幾百年過去了,坐在河邊望著古橋的身影,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陳永恩的情懷,在這樣一個毫無名氣的小鎮,居然有座這樣美麗的廊橋,也不得不令人感嘆。

原標題:重慶這哥們兒牛!三座古橋一人修!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掌故丨重慶,那些與愛情有關的傳說
    第三日上午,只見管家黃二帶著十兒個家丁,拿了三把獵槍,三把柴刀,一把繩子,氣勢洶洶地向萬壽山上而去。小花發現後,知道事情不妙,也往山上跑去。小花擔心柱子,想到親愛的柱子哥就要被財主所害,她心如刀絞,她寧願一死。小花跑啊跑,就快到山頂時,追上了那群家丁,小花既不能大聲喊叫,又無法超過他們,因為在這懸崖峭壁上只有這一條羊腸小道。
  • 重慶掌故丨大禹的老婆孩子還有母親大人都在重慶 他和重慶不得不說...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英勇的帝王也有著別樣的柔情,他把所有的牽掛都留在了重慶。作為重慶最早的開埠之地和近現代工業重鎮,彈子石有著難以磨滅的歷史記憶。20年前,這裡是南岸最繁華的區域中心。20年後的今天,伴隨著滔滔的江水,彈子石留下的卻只有危舊的房屋和破敗的老街,就連地價也不到南坪的一半。但是南岸區委、區政府已經開始重新規劃,預備將彈子石打造成國家中心城市的窗口示範區,這預示著這座老城即將涅槃重生。
  • 重慶掌故 | 碼頭與火鍋的前世今生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頭沒得神,住了一群重慶人……」這首對於重慶人而言耳熟能詳的歌,相信很多生活在重慶或是到過重慶這座城市的人民都曾聽過,但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歌中「從前」的重慶城到底是什麼樣子?對於重慶而言有著名片效應的碼頭、棒棒、火鍋,這幾者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
  • 重慶掌故丨在朝天門江底,藏有一座「金竹寺」,江水退去時才現世
    在重慶城,秀麗山水間隱匿著許多清幽雅致的寺廟,雖然重慶不是什麼佛教聖地,但是這些寺廟依然莊嚴雄偉,佛音遠揚。千百年來華嚴寺、羅漢寺、慈雲寺等寺廟都香火興旺,承載著人們安定平和的信仰,摩肩接踵的人們相繼前來許願觀賞。除了這些香客眾多的有名寺廟,你知道在老重慶城還流傳著一個關於金竹寺的古老傳說嗎?
  • 重慶掌故丨好吃皮!70多年前的重慶高檔餐廳 還有動物園和高爾夫球場
    「粵香村」開張時,早堂賣粵式皮蛋粥、叉燒包子,不大為重慶人所喜,後改營燉牛肉湯,這才門庭若市。重慶人午餐較考究,宴客均請吃炒菜,各餐館都有固定菜譜。晚餐則比較馬虎,多以小吃當頓,如小面、抄手等。從天黑到午夜,最盛行的就是夜宵,那些挑著擔子的小販穿街走巷,邊走邊吆喝:「炒米糖開水、鹽茶雞蛋!」「藕粉、涼麵!」「抄手、擔擔麵羅!」這是數量最多的。
  • 當初併入重慶的三座城市,如今20年過去了,都混得風生水起
    我們都知道重慶和四川是有著一定的淵源的,在重慶設立直轄市之前,這座城市是屬於四川省的,在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其實在這之前,重慶也曾經兩次成為過我們國內的直轄市,而從1997年開始至今就一直還是我們的直轄市當然在重慶從四川省劃分出來成為直轄市後,四川省其中有三座城市也是隨著重慶設立直轄市後被併入了重慶市
  • 那些藏在周杰倫歌詞裡的風景,在重慶也能找到!
    攝影:新浪微博@cj1984717 重慶的秋天好像格外受雨水寵愛綿綿細雨、飄飄灑灑像一片幕布,朦朦朧朧秋雨讓這座城市變得柔美溫婉多情而有魅力
  • 重慶5項目入選國家非遺 看不了鬥牛來看"玩牛"
    玩牛。 資料圖片重慶有多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你知道嗎? 8日,記者從文化部網站獲悉,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經公布,重慶有5項入選。至此,重慶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達44個。這5項分別是重慶市南岸區的廣陽鎮民間故事,屬於民間文學;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玩牛,屬於傳統舞蹈;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苗族民歌,屬於傳統音樂;重慶市大足區的寶頂架香廟會、豐都縣的廟會,屬於民俗。「玩牛是一種有趣的舞蹈。」
  • ...來重慶丨烏克蘭女孩愛上重慶崽兒 學會的第一句中文是「不要...
    不上培訓班,溫州爸爸暑假帶12歲兒子騎車來重慶暑假到了,許多家長給孩子報了上不完的補習班,但在溫州卻有一個老爸,帶著自己的孩子騎上自行車,開始了一段特殊的家庭旅行——他們打算從溫州一直騎到重慶去。「我給你畫一個太陽,我給你說那個太陽是你;你給我畫星星,你給我說那顆星星是我。」
  • 重慶大火的「神龜石」被封?丨70平米老舊小戶賣出183萬元?
    重慶大火的「神龜石」被封?官方:該區域為二級水源保護地 遊客禁入5月15日,重慶市南岸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向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解釋稱,南濱路長江邊的「神龜石」被封系因為該區域為水源保護地。憑的是嫌疑人的膽大包天和修圖軟體。詳情>>大媽順走寵物店貓砂盆 店主貼告示:那個東西是裝屎的
  • 重慶掌故 | 重慶渝東南地區十大未解之謎 你曉得幾個?
    可以預測天氣的土地、無法破譯的石上「天書」、水下埋藏的神秘莊園、怕癢會咯咯笑的怪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重慶渝東南地區十大未解之謎!1秀山「怪湖」之謎龍河巖棺,如座座石龕,像件件精雕珍品,讓人嘆為觀止。關於龍河巖棺的最早記載,是唐代的《朝野合載》。但那一座座錯落有致的神奇巖棺究竟鑿於哪朝哪代?是怎樣鑿於離河面30米多高的摩天懸崖上的?至今仍是個謎。
  • 麗江古城發現「玉河星系」 七座古橋連成「七星」
    古村落建築文化活動中包含了神秘的「玉河星系」古代美學思想:如今大研古鎮玉河水系上仍然保存著的7座古橋,自水頭而下,排成「七星」,形如宇宙星系。水流出城處,設下三大「巨鎖」,印證了「玉龍鎖脈」的古代村落建築文化內涵。「玉河星系」的重大發現,或將成為麗江古城「考古之旅」特色旅遊線路以及「村落文化」「建築美學」研究等重要人文資源。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其一,《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其二,《海內經》:有巴遂山,繩水出焉。又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2020重慶英才大會|暖「才」心——重慶為英才「打榜繪像」
    11月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現場。「重慶英才計劃」入選人才唐躍輝手裡拿著一個紀念盤,準備拍照。紀念盤上,印製了他的漫畫像。「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漫畫形象,非常有趣!」唐躍輝說,「能夠收到這樣的『專屬禮物』,心裡特別溫暖。」暖「才」心,是繪製這份「專屬禮物」的初衷。
  • 侏羅紀真正的霸主在重慶,大部分重慶人都不知道
    前不久,有媒體發布「重慶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足跡」消息後,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經專家初步鑑定,這是一億九千萬年前的卡巖塔足跡群(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這也說明在侏羅紀時期,重慶便成為恐龍的樂園。其實,重慶永川區的恐龍文化,早已蜚聲海外。
  • 受雷電天氣影響 重慶機場45餘架次航班延誤 丨今天起到周六,重慶...
    而近日重慶也出現了裝修溫馨的「老公寄存處」。不過這荒唐的做法依然被定性為肇事逃逸,不僅被記了12分,3萬元的車輛維修費也得自己掏腰包。詳細>>今天起到周六,重慶這些片區將陸續停氣檢修9月3日,據重慶燃氣集團消息,今天至周六,重慶部分區域將停氣檢修,涉及區域包括九龍坡、沙坪垻、南岸區、江北區……詳細>>受雷電天氣影響 重慶機場45餘架次航班延誤
  • 銅梁龍舞、石柱玩牛……跟著這些傳統舞蹈,體味重慶的悠久文化
    巴渝地區多山多水,自然環境較為險惡,人們對神靈圖騰的依賴逐漸延伸出了龍文化,銅梁人民用龍燈龍頭舞出中國,舞向世界,成為重慶的一張耀眼的名片;巴人驍勇善戰,將武術與舞蹈結合的獅舞,寄託著人民消災除害、吉祥如意的願望;農耕文明時代,耕牛是人們最好的夥伴,石柱人民將自己對耕牛的感情轉化為舞蹈形式,表現熱火朝天的農事和喜氣洋洋的節慶。在巴山渝水的大地上,重慶人民載歌載舞,用舞蹈為重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 「鯨」動重慶!超火熱的C位網紅萌寶白鯨在重慶文旅城正式出道!
    調配相似度近98%天然海水環境在空氣方面每天對白鯨展區循環22~24次場館悉心設計了採光頂其室內也可以接觸自然光這均從挪威、丹麥、俄羅斯等進口經過嚴格的檢驗、消毒才準予投餵在工作人員的細心呵護下「萌惑四方」的笑臉白鯨一進入場館這片藍色水域
  • 重慶又出「么蛾子」!若這3座城區「合併」,北城區將迎來騰飛
    重慶又出「么蛾子」!若這3座城區「合併」,北城區將迎來騰飛要說中國哪裡具有古老而現代的一面,北京、西安、南京等地,很多人都符合這個條件。但問哪個城市文明古老但設立直轄市年輕,肯定是重慶。迄今為止,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擁有這一身份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但作為商周時代的巴國文明,距今已有3000多年。上世紀末起是僅次於京津滬的直轄市,但與其他三者相比,位於西南山區的重慶知名度一直最低,甚至很多沿海地級市的名氣都大於它。
  • 重慶這一山水古鎮,遠離喧囂的慢時光,盛夏避暑好去處
    重慶一直給我的印象是市井氣息和現代化相互交融的繁華城市,提起重慶,一頓接一頓的熱辣火鍋,街頭隨處可見的塗鴉,生活氣息濃厚的讓人覺得在這個城市生活每天都會很精彩。沒想到在重慶周邊,還有一座被歲月眷顧的古城小鎮,就是東溪古鎮。在東溪古鎮沒有過多的遊客,也不需要門票,想不到在重慶也有一座水鄉古鎮。古時候因為東溪古鎮是通往各地的重要通道,而且水陸交通都四通八達,用四萬多塊的青石板鋪就成了一條著名的鹽馬古道,當年客商雲集車水馬龍的時候,這裡留下了成千上萬匹馬蹄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