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家中養上一些觀賞魚,既可以培養耐性還能增加室內的溼度,在觀賞過程中看著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動還能有效地釋放自己的壓力。
雖說一般的常見的觀賞魚都是比較容易上手飼養的,但不同的品種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我所理解的容易飼養就是:耐低溫、耐低氧、對水質的適應性強、雜食性食譜廣。那麼有哪些比較好養的小型觀賞呢,先給大家介紹幾種耳熟能詳的適合新手飼養的小型魚吧。
一、孔雀魚又稱鳳尾魚
孔雀魚是一中比較漂亮的小型熱帶觀賞魚,有著較強的適應性,性情溫和而且被人工飼養多年,1:可以耐低溫,在有供暖的北方室內是可以常溫飼養的,當然這是養活孔雀魚最低的要求,密度合理的情況下孔雀魚可以不加溫也可以不打氧,這種魚也可以活得很好。2:孔雀魚不需要一兩天就換一次水,那樣你會很累,可以五到七天進行抽底換水一次,半個月左右覺得魚缸髒了可以清理一下魚缸,有利於更好的觀賞。3:孔雀魚屬於雜食性,平時可以買一些小型觀賞的飼料最好不要選擇下沉式飼料。豐年蝦卵、孵化的豐年蝦、紅蟲孔雀魚都是很喜歡吃的餌料。4:半年左右孔雀魚就可以進行繁殖,平均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繁殖一次,一次10幾條至幾十天不等,繁殖前母魚需要單獨隔離飼養,防止母魚吞食小魚,也可以在有躲避的水草缸中無需隔離繁殖。並且孔雀魚苗的開口也不是很難,用豐年蝦卵和孵化的豐年蝦都可以進行餵養。
二、斑馬魚
斑馬魚身體細長略成紡錘形,全身布滿縱紋似斑馬而得名,在魚缸中會彼此追逐群遊,雖然斑馬魚偶爾會群遊但群遊時比較少。性情溫順,並且除休息外會一直在魚缸中不停地遊動。斑馬魚和人的基因高度相似,常可用於水質環境的監測。現在斑馬魚的顏色也有很多,常見的有藍斑馬、紅斑馬、橙色斑馬、螢光斑馬等。同樣斑馬魚也是可以在室內不需要加溫和打氧飼養的。而且斑馬魚也可以飼料餵養或投餵活食進行飼養,比較方便。
三、迷你鸚鵡魚
之前提到的孔雀魚與斑馬魚都屬於上層魚,而迷你鸚鵡魚屬於中下層魚類,迷你鸚鵡魚是熱帶觀賞魚,是人工培育改良的觀賞魚品種,始於臺灣,近幾年在內地就行。外形和習性相似於美短鯛,體型嬌小,圓滾可愛感覺很有靈性,但比較嘴賤,可以和斑馬魚混養但不建議和孔雀魚,瑪麗魚之類性情溫和不好動的小型魚混養。常見的品種有寶藍鸚鵡和白金鸚鵡兩種。白金鸚鵡魚屬於白化種,通體白色。同樣可以低溫不打氧飼養。迷你鸚鵡魚屬於雜食性,可以選用下沉型飼料或紅蟲、豐年蝦等活食進行飼養。迷你鸚鵡魚需要配對繁殖,繁殖期雌魚和雄魚共同照顧幼魚,不需人為幹預,魚苗可用孵化豐年蝦進行開口飼養。
四、白雲金絲
金絲魚又稱唐魚,屬於鯉科,分布於我國廣州珠江三角洲地區。唐魚為我國特有種,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保護動物,現在種群數量非常少,基本都是人工繁殖飼養。唐魚體細小,長而側扁,無須。性情溫和,一般活動於水中上層。一般體背棕色,腹部銀白,尾柄背鰭有紅色圓斑。耐寒且為雜食性魚類
推薦僅供參考,歡迎在評論區評論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