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錦繡、國泰民安,和順致祥、幸福美滿」,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賀詞中的話成了這兩天朋友圈中大家互相祝福的「常用語」,領袖與人民以這樣一種方式實現了話題互動、心手相依。中南海的聲音傳到了全國每一個角落,也傳遍了五湖四海。
不妨把賀詞看作一份國家的「年終小結」。不到1500字的篇幅,紙短情長,溢於言表。在這之中,習主席用了300多字高度評價了全國人民對疫情防控作出的巨大貢獻。此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等,也都是2020年我國最亮麗的成績單。
賀詞還為2021年的工作開了篇。習主席指出,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世界各國人民要攜起手來,風雨同舟,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
你在賀詞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了嗎?習主席說,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2020年,我們拼盡全力,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勇敢地迎接挑戰,為了身邊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那個人,更為了「中國」這兩個烙印在心底的字。
2020年習主席在工作異常繁忙的情況下,仍然不忘和青年們談心與交流: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的畢業生們回信,向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七大致賀信,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
筆者作為高校青年教師和青年大學生,在此分享幾點真切的感受與體會。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2020年的最後一天,當武漢的人們戴著口罩在江漢關大樓前歡慶跨年的時候,地球另一邊的紐約時代廣場面臨的卻是114年來首次年終的空空蕩蕩,著名的「水晶球降落儀式」改為線上直播。站在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上,如果我們再次梳理中國人疫情防控的政策時間線,你會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超大體量的東方國家,唯有把主心骨立得更穩,把國家意志貫徹得更堅決,才能讓今後的每一步走得更踏實。
事在人為,興在人和。戰疫、抗洪、脫貧,問天、探月、潛海,2020年中國人又把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甚至把難以承受之重變成舉重若輕,也曾在一眼看不到底的地方底線出擊。撫今追昔,我們更深刻感受到「磨礪使得玉成」「咬定青山不松」的道理。與此同時,再回顧一下這些數據:先後有35591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80多天、在全國16個省份198條河流上遍布抗洪搶險的戰士、數以百萬計的下鄉幹部助力脫貧攻堅,這些都充分詮釋了「上下同欲」「和衷共濟」的內涵。
躬身入局,不負盛世。面對中國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同時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一代唯有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才能不負盛世。參加抗疫的醫護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和00後——「哪裡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嫦娥五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裡,隨處可見洋溢著自信的青春面孔——數百個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和90後,平均年齡僅33歲。青年興,則國家興。參與、見證和推動民族復興的歷程,是青年之幸。
中華民族復興徵程上一代代的青春之歌,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20已經載入史冊,接續奮鬥我們重任在肩: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還要付出持續努力、脫貧攻堅是「收官」而不是「收兵」、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破解「卡脖子」技術、建設文化強國不斷提升國家「軟實力」…… 2021年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讓我們以「青春之歌」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陳一 葛家明(蘇州大學傳媒學院)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