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20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創業板已經受理296家企業的IPO首發申請。其中175家為此前證監會在審企業平移而來,另外的121家則是新申報企業。
對於平移企業而言,按照「新老劃斷」規則,不必符合創業板定位要求,深交所將按照此前證監會審核順序及審核成果繼續推進工作,而新申報企業將是創業板此後審核工作的主要參考。
牛牛研究中心統計分析發現,121家新申報企業淨利潤水平較此前平移企業明顯更低,平均下滑3971.28萬元,但由於註冊制實施初期,券商及企業保守考慮,大部分仍保持在5000萬元以上水平。
所處行業方面,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以及專用設備製造業是新申報企業分布最多的行業,分別有14家,12家和11家,當前主要消化存量企業背景下,新申報企業在7月6日出現階段性高峰39家後,目前以每日4-5家的速度新增,較此前下滑明顯。
1
新申報企業淨利潤比平移企業低3971.28萬元
僅邁普醫學選擇標準二
以往創業板IPO審核,盈利能力的考核是重點。通常需滿足所謂「主八創五」的要求,即新申報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淨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於5000萬。
牛牛研究中心對175家平移企業統計後發現,2019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在5000萬以下的公司僅6家,佔比僅3.43%,淨利潤在1億元以上的則有56家,佔比為32.00%,申報企業普遍規模偏大,具體如下所示: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後,上市條件上採取了市值、營業收入、淨利潤多項標準結合的三條標準,如下:
牛牛研究中心上周五發布的文章《287家公司僅2家不得已選擇標準二,創業板申報企業穩字當頭》顯示,287家已受理企業中,僅有2家選擇上市標準二,其餘企業均選擇標準一。
與標準一相比,標準二在淨利潤等財務指標要求方面明顯放寬,僅要求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和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即可,只是多了對市值方面的要求。
平移企業選擇標準一,無可厚非,註冊制實施初期,券商及企業們在不了解審核尺度等情況下,仍參考此前成功IPO企業經驗,儘量在業績規模合適情況下申報,標準一與此前審核尺度類似,同時符合標準一和標準二情況下,企業僅選擇標準一,後續隨著申報數量逐漸增多,審核逐步深入,應該會有所改變。
但121家新申報企業也一窩蜂的選擇標準一,而不是對淨利潤等要求更為寬鬆的標準二,是對本身業績規模很有信心麼?
統計結果顯示,121家新申報企業中淨利潤在5000萬元以下共有14家,佔比為11.57%,較平移企業增加明顯,如下所示:
新申報企業與平移企業淨利潤平均水平對比如下(中位數及均值):
可以看到,新申報企業與平移企業相比,淨利潤水平規模整體雖有所下滑。從均值則平均下滑3971.28萬元,從中位數來看也下降1154.37萬元,但大部分仍保持在5000萬元以上水平。
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創業板申報企業大多選擇標準一較為類似,主要出於求穩心理,以往審核經驗來看,監管層對於大企業的包容度比小企業總是大一些,小企業為IPO上市在業績方面進行舞弊的動機也確實更大。
目前,121家新申報企業中淨利潤水平最低的是邁普醫學。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結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進位造技術開發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的高新技術企業。報告期內,公司主要財務指標如下所示:
邁普醫學也是新申報企業中唯一選擇標準二的企業。
2
日均新增4-5家新申報企業
廣東、浙江、江蘇暫時領先
121家新申報企業中,來自廣東、浙江及江蘇的最多,分別有26家,24家和11家,河北、黑龍江、雲南、天津、重慶、西藏及新疆目前僅有1家申報,如下所示:
保薦機構方面,中信、國信及國金目前項目最多,分別有11家,10家和8家,如下所示:
《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為明確創業板定位,創造性的設置了行業負面清單,列出了12個原則上不支持申報的行業,原則上不支持以下企業申報創業板,但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自動化、人工智慧、新能源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企業除外:(一)農林牧漁業;(二)採礦業;(三)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四)紡織業;(五)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七)建築業;(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九)住宿和餐飲業;(十)金融業;(十一)房地產業;(十二)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雖然在審企業不適用行業負面清單的規定,但新申報企業卻需要符合創業板定位,那麼新申報企業的行業分布有什麼特點呢?
統計數據顯示,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以及專用設備製造業是申報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分別有14家,12家和11家申報創業板,新申報企業行業分布如下:
此前文章中,牛牛研究中心表示,當前創業板上市委的主要工作仍為平移企業的存量消化,目前審核及問詢企業也均為平移企業,那麼新申報企業變動情況如何呢?
統計數據顯示,7月6日為新申報企業受理高峰,共有39家企業被受理,此後保持在每天受理4-5家左右的水平,如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