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原生家庭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原生家庭。
有一千個原生家庭,就有一萬個不同的人格。
朱鎖鎖,熱播劇《流金歲月》中讓人心疼到骨子裡的女孩。
她與蔣南孫是鐵打的好閨蜜。
蔣南孫家雖不是數一數二的富豪,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收入,但老祖宗留下來的古董、資產夠他們幾代人吃的。
所以南孫從小都是衣食無憂,吃用保姆阿姨伺候,還能學習上流社會才能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小提琴。
一把小提琴就要20w,這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
相比之下,朱鎖鎖的生活就讓人同情多了。
自出生就沒見過親媽,父親又是在外常年跑船。因此把她寄養在舅舅舅媽家。
要不是因為父親還能定期匯生活費過來,有時候為了讓鎖鎖生活得好些,會多付點生活費給鎖鎖舅舅,他希望這種驚喜能給鎖鎖帶來受尊重的生活。
但是畢竟寄生活費就像每個月發工資一樣就那麼一下的事情。
最多高興個幾天,轉眼遇到事情後,早把這事給忘了。
比如前幾天收到鎖鎖父親寄來的超預算的生活費,還驚喜滿滿,對鎖鎖客客氣氣,關懷有加的;今天就因為自己兒子得不到鎖鎖的愛,絕食不吃飯的時候,當媽的隔著門就對著鎖鎖一頓罵。
對了,這舅舅是親舅舅,舅媽卻不是親舅媽呢!是帶著兒子改嫁到舅舅家的。
所以表哥也不是親表哥。
為此,外表俏麗的鎖鎖沒少受表哥的「騷擾」。明著暗著向她表白。
鎖鎖做夢都在擔心自己被表哥求婚,自己沒答應,就被舅媽掃地出門,從此無家可歸。
因此為了能有個安身的家,鎖鎖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小心翼翼地討好。
比起寄人籬下的日子,更讓人心疼的是她那不露聲色的討好。
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沒有安全感
由於從小寄人籬下的生活,鎖鎖骨子裡都透露著那種不安全感。
平時擔心自己對表哥不好,被舅媽趕出家門。在交了男朋友後更是如此,步履維艱,小心謹慎地討好讓人心疼。
那時候還沒被識破身份的馬先生豪車專接專送的時候,鎖鎖儘可能地把馬先生送的高檔飯店的禿黃油、蟹黃包等普通老百姓吃不到的好東西都孝敬給舅舅舅媽。
還隔三差五地把馬先生送的圍巾啊,皮帶等貴重的物品都獻寶似的獻給他們。
而且不管內心有多難過,多孤獨,鎖鎖在舅媽面前都是一副乖巧、聽話、活潑的樣子。
她這樣刻意的討好並不是因為世故,圓滑,而是她骨子裡的那種怕被人拋棄的害怕。
一個人被拋棄了一次,就會時刻提防著自己會再次被拋棄。
鎖鎖就是這樣的,她在舅媽家步履維艱地生存著,因為她深知道,她的命運還掌握在別人手裡。
一不小心,她會露宿街頭。
從小沒有家人庇護,自覺低人一等
別的小孩被人欺負,或者開心不開心的時候都能向父母撒撒嬌,但鎖鎖沒有。
從小沒有家人庇護的她,總感覺自己是孤軍奮戰,便自覺低人一等。
南孫讓她從舅舅家搬出來,到她們家住的時候,鎖鎖的第一感覺便是:「那還不是寄人籬下?」
這不是對好友的不信任,而是她那不安全感是浸入骨髓的,低人一等的感覺也似乎是與身俱來的。
所以不管在哪裡,鎖鎖都有一張討人喜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即便違心,別人聽著也舒服。
鎖鎖深知,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
所以面對蔣南孫那重男輕女觀念嚴重的祖母,鎖鎖也是把她哄得開開心心的,只有鎖鎖在家,奶奶緊鎖的眉頭才會舒展開來。
有一次,鎖鎖又把奶奶哄得開懷大笑,笑過之後,奶奶又認真地說:「鎖鎖,你要是個男孩就好了。」
鎖鎖眉頭都不帶皺一下地就說:「奶奶,我要是個男孩,就把蔣南孫給娶了,做您的孫女婿,一輩子孝敬您。」
說得奶奶那個樂呦!
但一般人真的很難做到鎖鎖這樣低聲下氣。大部分人都會想,我對你這麼好,你還嫌我是個女的,多少會有點不舒服,但鎖鎖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來,因為在她的字典裡就沒有「反抗」這兩個字,她從骨子裡懂得委曲求全。
雖然獨立了,討好人的性格卻已根深蒂固
要是說之前鎖鎖住南孫家的時候,鎖鎖是為了自保,為了有個屋簷住。
那麼之後,在蔣南孫家破產後,鎖鎖花錢讓南孫一家人住過來,那時候的鎖鎖已經經濟獨立,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
但鎖鎖依然有著討好別人的習慣。
比如蔣太太躲債逃得匆忙,沒有帶阿姨,況且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暫時不允許帶阿姨,所以那天她將就著自己做飯。
第一次做飯的她放多了水,飯做得太稀了,其他人還勉強湊活著吃,奶奶直接撂筷子不吃。
只有鎖鎖大快朵頤地吃著飯和燒得有點焦,不太好看的荷包蛋,對蔣太太說:「阿姨,我不喜歡吃米飯,我就喜歡喝粥。」
蔣太太笑著說:「就你嘴甜。」
在餐桌上安撫了蔣太太,下了餐桌,鎖鎖還要安撫蔣老太太。
煮了餛飩給老太太吃,讓她別餓著。
雖然說這種關懷有愛屋及烏的姐妹情在裡面,但是要不是鎖鎖討好人的習慣,她也早就看不慣奶奶這種重男輕女,以及「窮講究」的態度。
她之前跟南孫在一塊的時候,聊得真情實意的時候也感慨說她才住了半天就理解蔣南孫為什麼想搬出去住了。
還讓南孫別聽老太太的,她說她的,南孫做自己的就行。
但在家道落魄的老太太面前,鎖鎖還一副討好的樣子說:奶奶我就喜歡您這樣的講究,我從小就生在沒有規矩的家庭,怎麼實用怎麼來,怎麼方便怎麼來,我就喜歡您的習慣和規矩。
說得老太太又是心花怒放的。
但不管鎖鎖如何心口不一,都對她討厭不起來,反而是有絲心疼。
可能是因為理解吧,理解她這樣的女孩子從小寄人籬下的孤獨與無助。
在很多孩子已經習慣在父母懷裡撒嬌,無憂無慮的年紀,她的第一道關卡竟是生存。
只有討好周圍的人,才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才能不討人嫌。
亦舒原著中對此也有過描寫:鎖鎖把父親從海外寄來的各種頭飾、玻璃手鐲、貝殼別針等都分享給表姐妹們,因為這麼做,她們就不會討厭她。
對於一個本該無憂無慮,開心玩耍,和其他孩子搶玩具的孩子,硬生生被生活逼得早熟,我想只要不是太過分,不管她做什麼,都是值得被原諒的。
因為她的童年已有太多的不幸了,只希望成年後的她可以靠著自己越來越好。
-END-
你好,我是麥子,點擊上方關注,從經典作品入手,說一點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