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欲行醫於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精其術,此可謂醫者仁心」。
行醫之人,雖需具有精湛的醫術以治病救人,但有一顆慈悲惻隱之心卻是成為醫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
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方能不看利益、只講救人,才能成為真正被認可和喜愛的蒼生大醫。
在日本就有一位這樣的老人,雖然他是一名獸醫,照看的也都是動物,但在老人看來,這些動物的生命與人類的一樣珍貴。
他用自己的一生堅持在做關愛動物這件事情,而他的這份堅持也值得我們所有人給予尊重和尊敬。
天災人禍,核事故影響至今
儘管經歷了二十世紀的科技大爆發,人類對於利用科學技術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的發展,但是對於大自然而言,我們仍然渺小而不自知,從而缺乏敬畏的心。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福島附近海域發生了史無前例的九級大地震,然後禍不單行,地震引起的大海嘯最終波及到了福島的核電站,造成了影響至今的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
從此,車諾比不再孤獨,也不再簡單地跟核事故劃上等號。
這起事故的影響非常深遠,儘管期間善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直到約十年後的今天,每次它的相關新聞仍然是社會的熱點。
人們從起初關注事故的起因,慢慢開始關注它對人的影響、它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對自然界本身的影響。
雖然大多事情仍然表達的是人們的憂慮,但是中間也有幾件事情體現了不一樣的溫情。
醫者仁心,獨自留下照看活著的動物
核輻射所以如此駭人,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放射性元素輻射的能量很高,可以直接打散動植物細胞組成物質的分子鏈,二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長,意味它的自動消失需要很長時間。
置於核輻射下的人或動物產生的損傷會導致很多疾病,非常可怕,因此事故發生之後,日本政府立即採取行動,安排部署將福島核電站周圍二十公裡的人全部撤離該區域,並下令禁止有人以任何名義再進入這裡。
雖然附近居民可以被安排疏散,但在該區域生活的還有大量的動物。由於這些動物在事故發生時,也接收到了大量的輻射,因此無論是接觸或者食用,它們都會對人類的健康上帶來一定的威脅。
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洩漏以後,對於存活在那裡的動物,當地政府下令全部射殺。
而日本政府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選擇了讓這些動物在該區域自生自滅,他們在福島縣拉起了一條警戒線,只要跑出了警戒線的動物均會被射殺。
對於日本政府相對仁慈的做法,當地民眾還是表示很贊同和支持的。因為沒有人願意犧牲自己去照顧這些已經被輻射了的動物,這就像一種自殺行為一樣。
可是人都走光了,沒有人照顧這些動物,與射殺相比,在本質上的區別就是這些動物存活的時間可能會久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55歲的名叫松村菅直人的老人自告奮勇,不顧家人和政府的勸說和阻止,毅然闖進了警戒線,為的是照顧這些還活在那裡的動物。
松村菅直人本人非常喜愛動物,在他眼裡動物和人一樣,有感情、有思想,他們的生命同樣值得被善待和呵護。
松村菅直人在一呆就是六年,每天他的工作就是餵養和陪伴在輻射區中的動物。他餵養的不只有貓、狗這樣的小型動物,還有牛和鴕鳥這樣的大型野生動物,老人還會給小鹿餵牛奶,以使它能夠健壯和快速成長。
動物生病了,老人則不分晝夜的悉心照料,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個動物的生命。
很多不知情的人看到松村治療了那麼多動物,並且將動物照顧得那麼無微不至,以為他肯定是一名經驗豐富、喜歡動物的獸醫。
但事實上他並不是獸醫,甚至連邊都搭不上,他只是一名退休的建築工人。但是他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喜歡小動物。
事故發生後,當他得知有很多動物無人照看、可能面臨被射殺風險的時候,他替人類自責,為什麼我們人類造成的罪業卻需要這些毫不相干、原本無憂無慮的動物去承受呢?
也因此,他毅然決然不顧危險,走上了照顧這些動物的路。
求助無果,花光所有積蓄安詳離世
由於長時間暴露在核輻射範圍內,這裡的動物通常壽命很短,而且會發生變異,包括兩個頭的蛇和兩個頭的烏龜會經常出現。
其他的動物也會在長期的輻射下失去之前的顏色,變得黑白分明。作為在這個禁區唯一活著的人,松村菅直人也不例外的遭受著輻射的折磨和侵蝕。
他的身體會階段性地出現異常反應,他頭上的頭髮已經全部變成了白色,而他的身體瘦得只剩下一層皮包骨。
由松村菅直人照看的動物在經過繁衍後,他們身上所攜帶的輻射又會對該區域造成可能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許多民眾都向政府提出了抗議,希望政府制止松村菅直人這種行為。
再加上由於政府曾多次勸說松村菅直人離開這裡,但老人非常堅定地要留下照顧這些無人看管動物。
因此,在老人覺得無力支撐需要政府幫助的時候,政府則選擇放棄了他。甚至還有些激進人,希望他可以早些死去,以儘早消除自己的煩惱。
孤立無援的松村菅直人只好自己咬著牙堅持下去,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還是不離不棄地與這些動物們生活在一起,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
六年的時間裡,松村菅直人與他的動物們朝夕相處,在老人眼裡,這些動物就像他的孩子一樣,它們簡單而且可愛,遠遠好於有些人的世故圓滑。
老人與動物之間不用語言就可以和諧相處的畫面也讓大家看到了人與自然之間本應該有的樣子。
有記者採訪他:「會不會離開這裡」?老人的回答是:「不會」。「後不後悔來到這裡」?老人的回答是:「不後悔」。
四年前,在當地負責巡邏的人員在一間動物避難所裡發現了松村菅直人的屍體,和他在一起的,還有日常相伴的一隻狗。
老人雙手抱著狗,表情十分安詳,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用自己的懷抱去溫暖著他的愛犬。
老人去世之後,再無人去庇護這些可憐的動物,日本政府將輻射區所有存活的動物全部處置掉了,老人六年為之付出的心血也付諸東流。
生命是脆弱的,即使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強大的內心支撐,卻也無法決定自己是否可以長命百歲。
但在有限的活著的歲月裡,做自己喜歡做的、是正義的、也是正確的事,則是所有人都應該去追求實現的。
每天空喊著口號,說自己是善良的人,往往只會利用別人的善良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從來不知道羞愧。
愛與奉獻不是空喊口號,而是放在心裡後的付諸行動。並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像松村菅直人一樣犧牲自己去成全其他人,愛惜自己的生命確實無可厚非。
只是如果在發生衝突或是矛盾的時候,可以放下所謂的執念、不要糾結於眼前的利益和得失,能夠做到與人謙讓、善待他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地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才是人與人或者人與自然相處的必要條件。
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給生命以應有的價值,這是每個人都應該為之奮鬥的過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