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一個想像中的朋友,是正常的嗎?

2021-01-12 年糕媽媽

提供家庭生活樣本的美劇《成長的煩惱》裡,有一集小女兒克麗絲有一個「想像中的朋友」,她經常跟想像中的朋友「麥克老鼠」說話玩耍,搞得媽媽對此憂心忡忡。

不過,劇中作為心理學家的爸爸說,這沒什麼,很多成功人士在兒時都會有想像中的朋友。

學齡前兒童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差不多2/3的孩子都會有一個「想像中的朋友」。他們可能有著不同的個頭、性別和個性,甚至有些是某個小動物或動畫人物。

就像孩子們會相信沙發睡覺了、烏龜離家出走了一樣,對於孩子來說,「想像中的朋友」並沒有什麼不對,更何況,想像出來的朋友可以一直陪伴在身邊,非常忠誠。

比如他可以是幻想世界中的超級英雄、擁有魔法,還能轉移力量來讓自己變得更勇敢強大;還可以幻想幾個朋友在一起玩的場景:一個朋友把果汁打翻了,另一個朋友就會來幫他。

除了打發無聊時光,想像中的朋友也可以真正幫助到孩子,可以一起商量生活中的煩惱,如果孩子不想去上幼兒園,他可能會藉口「假想友」不想去,這讓孩子的情緒有個表達的渠道。

當然,對爸媽來說,要跟這個「看不見的朋友」打交道是需要演技的,所以你只要表現出接受孩子的想法就可以,不用太過配合他。

不用擔心孩子會因為這個「想像中的朋友」,就不能建立正確的社交關係。事實上,研究表明,與沒有朋友的人相比,有假想朋友的孩子更有合作精神,更有創造力,也更獨立。一般來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個想像中的朋友也會消失在他的生活中。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沒有朋友」,孩子的社交恐懼症,有的治嗎?
    哦,我有! 我身邊有很多宅男宅女,而我是最嚴重的一個。 網友A:工作中遇到推卸責任又不願意承認問題的領導,我選擇離職。 網友B:裝生病,有次朋友約聚會,我真的不想出門,於是說我痔瘡犯了,走不了路,不能久坐。
  • 孩子對著空氣說話,是分不清現實和虛假嗎?你不知道的假想朋友
    這種由孩子想像出來的夥伴就是所謂的「假想夥伴」。看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有點釋懷孩子在酒店的異常表現了,因為那時我在忙,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沒有任何安全感,同時又有點孤獨,於是塑造出了假想中的夥伴,才有了自言自語和出門時的拜拜。
  • 唯一一個正常女性角色葉馳敏,還是抵不過「濫交朋友」的朱朝陽
    在第一集家長會中,我們就知道了朱朝陽是學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而葉馳敏也是萬年不動的第二名,雖然是第一和第二,但是他們關係並不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熱烈討論學習的場景。朱朝陽也並不是只是不和葉馳敏來往,任何的同學都入不了他的眼,也可以說是他考第一名的高傲隔離了他和同學之間的友情,能夠看出來他是非常渴望朋友的,只是不知道怎麼去融入別人的圈子。
  • 孩子總和空氣說話?家長別大驚小怪,「假想朋友」了解一下!
    最近朋友小林說到自己家的孩子最近行為比較奇怪,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拿著玩具對著空氣比來比去,自己一個人還玩得不亦樂乎,仿佛像是有一個小朋友在陪著他一樣。朋友好奇地問了孩子是不是最近交了新朋友,小孩子還高興地給她介紹了他想像中的好朋友,朋友當時聽到是有點害怕的,不知道是不是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就簡單地糊弄過去了。
  • 《我的真朋友》中鄧倫被女主無尾熊式擁抱,就想問不尷尬嗎
    【喜歡可以關注我】由Angelababy、鄧倫、朱一龍、許娣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我的真朋友》就要迎來大結局了,昨天被網上很多鄧倫被女主無尾熊式擁抱的截圖,在這裡我就想問導演這麼拍攝不尷尬嗎?還記得朱一龍飾演的井然和Angelababy飾演的程真真分手時候的擁抱嗎?賺取了多少人的眼淚啊!井然終於對程真真放下心結,願意讓程真真去尋找適合她的另一半,而程真真也告別了年少時期盲目的戀愛。
  • 「我有一個朋友」是什麼梗?為什麼故事總以我有一個朋友開始?
    大家口中的「我有一個朋友」究竟是誰?今天桃子就帶大家一起揭開這位傳奇人物的真面目。不知從何時起,以「我有一個朋友」開頭的句式,充斥在國內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第一種,希望用「我有一個朋友」的句式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或者觀點。
  • 我在想像中養著一隻小狗!
    我在想像中養著一隻小狗!有了狗狗的朋友』粉紅鼻子為了擁有溼潤的褐色小狗,講述了一個可愛活潑的少女「阿梅裡亞」的故事。生動地描繪了想要撫養小狗的孩子們懇切的心。阿梅裡亞想養一隻小狗。但是爸爸媽媽卻表示還沒有做好養小狗的準備,只是反對。有一天,阿梅裡亞在想像中養著一隻小狗..。
  • 「朋友想讓我送她一個生日禮物,可我不想送」孩子,你可以拒絕的
    我說你再想想,也許事情沒那麼複雜,一個真誠的祝福就很好。那天中午凌寶小睡了一會兒,上學前她問我,可不可以給她幾塊錢,她想給朋友買一根筆。我想了想,拒絕了。我問凌寶,你送了她禮物,你心裡舒服嗎?於是我建議凌寶,有多少錢,就辦多大事,量力而行。既然她這周沒零花錢了,那就想別的辦法吧。我鼓勵凌寶,實在不行,就拒絕吧。孩子大了,在社交方面,父母有必要給他們一些指導。
  • 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從《我爸爸》中,告訴你一個個方法
    經常有父母問,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其實我一直強調,想像並不是憑空而生的,想像也要有材料做基礎!想像對材料的運用方式有變形、遷移、亞加等等。那麼,想像的材斜可以從哪裡來?這些對材料的運用方式又該怎樣進行呢?我給大家推薦一本繪本—《我爸爸》,這次,讓我們從這個繪本出發,看看如何開發出激發孩子想像力的方法。
  • 4歲的孩子還在尿床,正常嗎?
    關鍵詞:行為BahaviourQ:女孩,4歲多了,還總是尿床,這正常嗎?我覺得她也不是控制不住,之前3歲多的時候,她都已經有一段時間基本不尿床了,感覺最近又倒退回去了似的。我罵也罵了,也好好跟她說了,可下次還是照尿不誤,感覺像是故意的,可她為什麼要這樣呢?請問這種情況我該如何處理?
  • 市民吐槽朋友指導自家孩子遊泳時屢遭制止 遊泳館有權嗎?
    她朋友的女兒是浙江省遊泳隊的隊員,放假在家,她便請對方指導規範一下自己孩子的泳姿。誰想,每次 去泳池,都會被制止教學,理由是,場館內有專業教練,不允許外來教練。「其實就是朋友之間幫個忙而已,退一步說,就算外請教練,有何不可?這個規定我無法 理解。」張女士說。
  • 孩子高燒39度,體溫計卻顯示正常,退貨店員稱:2度誤差正常!
    最近有這樣一個較真的媽媽,在藥店裡花了247買了一個紅外線的體溫計,應該是高端上檔次了,本想著高科技嘛,那肯定是準的。有天夜裡3點多,這位媽媽摸著自己的寶寶好像有點燒的樣子,然後就拿出這個體溫計,給寶寶測了一下,顯示36.8度,不超過37度是人體正常體溫。這位媽媽也就覺得可能是自己摸錯了,於是就安心的睡了。
  • 孩子體溫正常多少度?
    今天發了一篇有關於發熱的文章,很多朋友給我反映,說我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其中的很多需要展開來講。 首先呢,給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的正常體溫究竟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可以波動於35度5到37度5之間,但是超過37度5就應該認為孩子發熱了,但並不是說孩子體溫超過37度就一定是發熱。
  • 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是真的嗎?科學研究:真相比想像還複雜
    正是由於對聰明孩子的熱切期盼,總有很多關於聰明孩子的表徵特點的總結,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就是「左撇子」,據說左撇子孩子的智商,是高於常用右手的孩子的,家長經常因為孩子是左撇子而引以為傲,自詡自家孩子天生聰明。 但事實又真如預想的嗎?
  • 我跟最好的朋友絕交了!
    文 / 阿九插圖 / 阿九大家好,我是阿九。1.「雖然我和他已十年不見,我知道我會永遠懷念他。我後來再也沒交到十二歲時那幫人一樣的好朋友。"我想每個人心裡大概都有這樣一個朋友吧?看到這句話你有沒有想到你的那個朋友呢?上面這段話出自於電影《伴我同行》中,前兩天我剛看了這部電影。
  • 是誰「偷走」了孩子的想像力?家長要注意,別折斷孩子想像的翅膀
    ★讓孩子富有創造力製作一個東西也許很容易,但創造一個新的事物卻非常困難。有想像力的孩子思維敏捷、觀察敏銳,能夠提出疑問、展開想像。對於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孩子會向自己親近的人傾訴,如果對方認真聆聽,他們會更加積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得到鍛鍊,變得更加出色。想像力對孩子來說有很多好處,但許多家長卻在不經意間,折斷了孩子想像的翅膀。
  • 擔心孩子沒朋友?孩子發展同伴關係有階段性,父母不要操之過急
    我有時候很不理解,為什麼身邊的朋友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往人群裡推。這樣逼迫孩子去與其他小夥伴交流,真的是正確的嗎?不過朋友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倒是很特別,他覺得只有不斷地去促進孩子與其他小夥伴的交流,這樣孩子才會變得不孤獨。雖然我很理解他的想法,但是我卻並不能夠認同。
  • 三年級孩子的作文:有一種幸福,是我有一個愛打扮的媽媽
    幼兒園裡各種表演晚會接踵而至,老師通常會交代家長們:要給孩子化個淡妝,孩子可是得上臺表演的。作為一名「追崇自然」,信奉「小孩子沒必要化妝」理念的媽媽,在一次孩子舞蹈表演中,我堅定地讓孩子素顏上臺。上臺之前,我自詡「我家孩子皮膚本來就白,不化妝也美。」
  • 哇,高樓:故事與遊戲中豐富孩子想像,提升語言表達及動手能力
    我特別喜歡拼圖、拼樂高、組裝各類玩具,每次專心致志完成之後,滿滿的成就感。在我小外甥4歲時,我用生活費給他買了一套拼裝火車軌道,然而小外甥告訴我自己不會拼,全程都是我在拼,他在看,大概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愛上了拼裝玩具。我家的孩子很小,拼裝益智玩具暫時還不能獨立完成,但絲毫不影響老母親我的喜愛,前段時間收到的《哇,高樓》讓我愛不釋手。
  • 幼兒園孩子的「性行為」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看看美國兒科學會...
    原標題:幼兒園孩子的「性行為」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 很多爸媽第一次發現自己孩子有上述行為時可能會感到非常的吃驚,爸媽們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我的孩子還這麼小,他們為什麼出現這些行為?這些行為是正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