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徐文智)1月12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陝西省漢中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2020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漢中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全國12315平臺、陝西省局12315投訴舉報中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5745件,其中,投訴3882件,舉報1863件。已辦復5617件,辦復率97.7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40萬元。2020年投訴舉報數量與上年度相比上升71.19%。
分析2020年投訴量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一是涉及防疫用品價格投訴數量短期內上升較快。因疫情突發,群眾防疫用消殺用品缺貨斷貨,新組織回的商品價格偏高,存在個別不法商家對防疫用品及生活必需品趁機漲價,幹擾市場正常秩序所致。二是降價銷售引發的房地產相關行業投訴數量上升。有樓盤建成交房時,未能全部兌現合同約定,引發房產和物業等投訴。三是復工復產期間,個別預付卡企業因前期經營不善或資金困難,出現了關門跑路等情況,引發消費者集中投訴。四是職業索賠投訴舉報數量增加。針對上述情況,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亂象有效遏制。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群眾投訴舉報諮詢主要集中在物價、產品質量和假冒商標等方面。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迅速開展專項整治,有效遏制了哄抬物價、以次充好等市場亂象。一是截至2020年5月初,隨著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強和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涉及口罩、消殺等防護用品及相關緊俏藥品價格的諮詢投訴舉報全面回落。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價格保持基本穩定。2020年3月底全市蔬菜大肉等生活必需品漲價的舉報上升趨勢明顯。受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加之道路運輸受限等因素影響,價格雖高於往年同期,但基本保持穩定。三是切實加強對防疫物資產品質量監管,重點對群眾舉報的口罩、醫用酒精及噴壺等案件進行依法查處,特別是美致惠連鎖藥店銷售假冒「3M」商標口罩案查處暴光後,遏制震懾了市場非法銷售醫療器械的不法行為。
預付式消費投訴高發,經營模式亟須規範。預付式消費重點集中在健身、美容美髮、教育培訓等行業。監管難點在於預付式消費經營者一旦倒閉、變更經營或捐款跑路,立即會引發群體投訴,呈現出投訴多、案值高、調解成功率低等特點,給社會造成了一定隱患,使消費者蒙受損失。表現為:一是服務承諾兌現難。經營者往往在辦卡前承諾的硬體條件和軟體服務無法達到客觀要求,在消費者辦卡後,以各種理由拒絕履行承諾。二是格式條款設定多。經營者利用格式條款單方設定限制消費者的權利,減輕或規避自身責任。三是關門停業投訴難。經營場所突然關閉或經營主體變更時,債權債務不做妥善處理,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引發群體投訴。存在經營者因資金鍊斷裂甚至惡意圈錢、捲款跑路的情形,導致維權困難。
房地產及相關行業投訴量持續增加。一是房產交房時與廣告宣稱不一致。經營者在銷售之初往往對房地產的基本情況,如綠化面積、採光面積做模糊介紹,對消費者產生心理誤導,導致交房時發生糾紛。二是房產促銷活動仍需規範。體現在房地產促銷中,採取意向定金、打折優惠等方式,促使消費者在沒有全面知悉合同具體內容的情況下,就草率籤字,極易引發涉及定金退還方面的合同糾紛。三是涉及物業費收取投訴較多。2019年《陝西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頒布後,對物業費收取項目做了新的規定,但群眾知曉度相對較低,而物業公司沿用以往規定,對電梯費等項目拆分收費,引發消費糾紛。
職業索賠投訴舉報數量增加。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業態和新的消費模式湧現,職業索賠數量也隨之增加,並呈現出新情況。表現在:一是職業索賠形式由以往的單純投訴向舉報轉變。二是職業索賠投訴舉報從針對標籤標識向廣告宣傳規範用語轉變。三是職業索賠投訴舉報往往就某個具體問題出發,同時指向針對同一行業不同商戶。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