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農場原名「見晴天農場」,原是臺灣退輔會所經營的公營事業。
1967年的時候,時任退輔會主委的蔣經國到農場視察,認為此地「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優雅是仙居」,因此將其更名為「清境農場」,並沿用至今。
清境農場位於臺灣省唯一不靠海的南投縣,緊鄰合歡山,面積760公頃。
所在地海拔介於1600-2100公尺之間,平均海拔約1748米,素有「霧上桃源」之美譽。
農場臨近臺灣島的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達。北部、南部、中部可通過國道3號、6號、轉省道臺十四線、十四甲線到達;東部(花蓮/宜蘭)可通過中橫公路,轉省道十四甲線到達。每天也有多班無縫接駁車往返臺中和農場之間,車程僅2小時。
清境農場以優美的景觀資源起步,並進一步發展體驗式遊覽項目。
各具特色的民宿遊以及文藝休閒遊,突出其「清淨愜意」的核心特色以吸引遊客。
清境農場平均海拔約1748米,作用群山,視野廣闊。
晴朗的天氣可欣賞日出,遠眺積雪。
山嵐雲霧縹緲,年平均溫度約16℃,早晚溫差2~5度,溫度宜人。加之這裡未被過度開發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合度假、休閒。
農場擁有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可提供綿陽脫衣秀等表演,也可提供如親密接觸綿陽「親子遊」項目,以及四季現產的農產品採摘品嘗等體驗式活動。
景區分為四大民宿區,民宿內包括打造品質最優的高山民宿街、室內溫泉、超大落地窗、花園綠道以及可觀星賞雪的觀景臺。每家民宿各具特色,令其成為清境農場旅遊的一大亮點。
清境農場雖地處山中,但生活娛樂配套齊全。7-11便利店、星巴克咖啡等皆已配備。遊客在此可觀覽擺夷文化風情、雲端上喝咖啡、高山上聽民歌、遊PUB、踏青攝影。
清境農場通過公共運輸和步道搭建交通提攜,連接各個節點,形成「線-點-面」聯動的景區整體格局。
農場內部由一條主要車行路聯通外部並串聯各主要節點。同時通過搭建多重山體步道體系,完善內部交通的觀賞性聯動。
景區通過遊客服務中心完善景區接待功能,遊客休閒中心提供綜合配套服務。
結合山體資源搭建多種不同主題風格的特色民宿,令遊客體驗異域度假風情。
農場將景區節點離散化,在草場、牧場。花園和茶園等各個片區打造不同主題的景觀和休閒娛樂活動,並通過內部交通體系將各片區進行有機聯動。
清境農場依託青青草原核心資源,打造出四大功能分區,沿山體修建六大特色旅遊線路,串聯各個景觀節點,同時相應推出多元化的旅遊項目。
綿陽區:飼養多個種類的綿羊,例如黑山羊、黑肚綿羊和臺灣乳用山羊,遊客可與它們親密接觸羊
牧牛區:飼養聖達肉牛、德國黃牛、荷蘭牛、安格斯牛、日本和牛等品種。
高冷蔬果區:分為溫帶水果區和高冷蔬菜區,分別種植加州李、水蜜桃、水梨、蘋果、奇異果等香甜水果以及高麗菜、菠菜、豌豆苗、大白菜、翠玉白菜等新鮮蔬菜,並向前來觀光的遊客提供新鮮蔬果販售。
「翠湖步道」:全程2300公尺,沿途可觀賞大片的茶園加碧綠青翠的湖泊。
「畜牧步道」:全程500公尺,入口處是農場畜牧中心,遊客可超近距離接觸牛羊。
「柳杉步道」:全程750公尺,柳杉群林,環境幽靜,成為享受森林風光的最佳去處。
「落日步道」:全程1000公尺,農場最佳觀賞日落美景的地點。
「步步高升步道」:全程1800公尺,遊客需拾階而上。
「瑪格麗特步道」:全程600公尺,整個農場人氣指數最高的步道。沿途遍布的白色法國菊瑪格麗特,令其充滿歐洲風情。
包括綿羊秀、馬術秀等演出項目;親近牛羊的親子活動;篝火露營等娛樂項目;婚紗攝影等衍生項目。
清境農場以本地擺夷族文化為主題,打造包裹節慶、美食等多重參與性文化體驗,將本地少數民族文化植入農場之中,別具風情。
農場前期依託草場資源發展觀光旅遊,撬動區域價值;後期植入特色民宿、文化體驗等多元業態,以休閒度假功能、景觀體驗、多主題設施作為核心競爭力。
清境農場大部分盈利來自於核心設施的自持運營,少量靠本地村民自營的民宿和商業。
● 清境農場利用山地草場先天資源優勢,打造獨特的城郊休閒農場風光,這有別於傳統景區的大規模開發模式。
● 搭建完善的功能體系,依山就勢,將各個景點分散布局;通過交通體系線串聯景區各個節點,形成「線-點-面」聯動的內部格局。
● 景區內部必須統一規劃管理運營,所有資源設施全部自持最佳,至少核心設施自持,更易減少運營成本。
● 少數民族文化的植入,融入到各種主題活動中,對大眾遊客形成核心吸引力之一。
本文部分圖片及內容來自田園綜合體官網等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