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霸王別姬》,裡面有一句最經典的臺詞: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其實,這就是性別認定障礙的體現。
首先,你想一下,是什麼讓你認為自己是男的還是女的?顯然,這與生理結構和性喚起模式並無太大關係。因為主導你的性別認定的,是你的意識,是你自個的判斷。
舉個例子:大家好,我是小天,今年17。雖然我的身體是男性。但從記事起,我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女孩,直到初中前都保持女生的裝扮,平時也只喜歡織毛衣、刺繡和煮飯之類女孩子喜歡做的事。父親常年在外奔波,很少在家,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媽媽、姨媽、姑姑一起度過,在女人堆裡長大。我的朋友幾乎都是女孩,她們和我很聊得開,我是她們的男閨蜜。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的性別越來越明顯,很多人開始嘲笑諷刺我是偽娘,使我羞恥厭惡……
通過小天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答案:能夠判斷我們性別的東西,是高級的心理盡面——性別認定。如果一個人的生理性別和他(她)的「心理性別」不一致,就像小天這樣,在他男人的生理性別下卻藏著女人的心理性別,就會造成性別認定障礙。
其實,性別認定障礙是相對比較罕見的,每10萬人才會有一個。
區別一下性別認定障礙和異裝癖。
何謂異裝癖?異裝癖就是異裝戀物癖,戀物癖的一種。異裝癖是指人通過穿戴異性的衣物或飾品來產生性喚起(專業術語)。它和戀童癖、露陰癖、戀屍癖、戀物癖等,都是一種性慾倒錯。
什麼是性慾倒錯?即不該引起你性衝動的事物卻讓你衝動了,你的性喚起用錯地方,比如不對人而對物。而性別認定障礙是一種性別倒錯,即對自己性別角色的不適應,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致。說簡單點,異裝癖是性慾倒錯,性別認定障礙是性別障礙。
異裝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性滿足,滿足私慾;而性別認定障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性別身份的認同,是希望公開地完全地以異性的方式生活。
性別認定障礙的起源和影響因素在科學上仍然是個謎,沒有十分確鑿的原因。但是有個生物學因素(原因之一)的猜測:在胎兒發育的某些特定時期,他們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水平的輕微升高,就可能使一個女性胎兒男性化或使一個男性胎兒女性化,出現性別認定障礙。而這種激素水平的波動可能是自然發生的,也有可能跟孕婦服用了某種藥物有關。
根據一個心理學家的理論,可能導致性別認定障礙的原因是:有一些男孩在出現「女性化」的行為時,沒有被制止,甚至受到家人鼓勵,得到「強化」,會增加行為的發生。久而久之,他們就可能出現性別認定障礙。
對於性別認定障礙患者,顯然是一個靈魂被安進了錯誤的肉體,通常難以驅逐。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肉身大改造——性別再造術!就是變性,讓身體適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