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高亢 孫華峰 賀志泉
「七山二塬一分川」,說的就是洛陽市洛寧縣。縣城西邊,馬店鎮關廟村隱藏在7公裡的山溝裡,地貌獨特。比地貌更獨特的是,這個村裡有倆黨支部。
關廟村全貌
5月23日,信陽市淮濱縣10餘位鄉鎮黨委書記來到關廟村,參觀、學習當地脫貧致富經驗。展板前,聽工作人員稱呼安民香和李應賢都叫「書記」,來自淮河之濱的客人們十分不解。
一個村莊兩個黨支部
看出大家的疑惑,馬店鎮人大主席郭利博笑著解釋,安民香是村黨支部書記,綽號「三不怕女人」——不怕吃虧、不怕吃苦、不怕跳水;李應賢是「金珠沙梨」協會黨支部書記,負責金珠沙梨產業,受村黨支部領導。
「怪不得你們村這麼厲害,原來有倆火車頭帶著跑!」淮濱縣張莊鄉黨委書記丁麗一邊笑一邊記下了李應賢的電話。
李應賢正在指導農戶如何為果樹修剪
笑聲漸落,關廟村村委主任鄭六松感慨地說,看似倆支部,其實心往一處使。「抓全局、辦大事,光伏發電、鄉村旅遊、養殖扶貧、冷庫冷鏈、改造農家樂,都是安書記帶著幹。」鄭六松又扭頭看著李應賢,「老李在豫西山裡鑽了十多年,從67種野生沙梨中培育出金珠沙梨,免費培訓群眾5000餘人次,誓把金珠沙梨產業打造成富民產業。」
安民香搶過話頭,「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我們覺得產業要想持續發展,帶頭人很重要,得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老李,你說說。」
李應賢搓搓手嘿嘿一笑:「我雖然不是村兩委成員,但作為一名黨員,一個人富了不是本事,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咱也得走在前面。成立協會黨支部,整個產業就有了主心骨。走,咱到梨園裡邊看看。」
走在李應賢的金珠沙梨示範園裡,李應賢為客人介紹著金珠沙梨的種植情況,闡述著用好冷庫、建好加工廠、做強電商、直播帶貨等設想。
安民香正在梨園裡修剪
走在後面的安民香則給其他人介紹村裡的整體情況。當聽到村裡家家戶戶有梨園,一批致富能手入黨後又帶動貧困村民致富時,淮濱縣一名鎮黨委書記感嘆:一畝園頂上十畝田,一人富帶動萬家安,關廟村「雙支部」模式值得借鑑!
安民香趕忙說:「關廟村2016年脫貧後,也遇到新問題。如何讓年輕人返鄉創業,讓村民在家門口把錢掙了,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希望大家給我們支支招。」
青山環翠,空中不時傳來鳥鳴,梨園裡人影晃動,笑語歡聲。身在山溝、心繫山外,他們談著關廟村的未來,暢想著鄉村振興的願景。
採訪手記
用好「黨建+」
「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將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黨支部+協會」模式實現了關廟村黨支部工作與金珠沙梨產業的高度融合,以實際行動踐行基層黨組織堅強戰鬥堡壘作用。
關廟村黨支部書記安民香正在村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如何大力發展沙梨種植
「黨支部+協會」模式植根於產業基礎上,幫助農民增收,讓村民腰包鼓起來,是基層黨組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抓手。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基層黨建充分發揮政治功能的同時,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主動適應新變化。關廟村「雙支部」建設是一個成功樣本。
關廟村的梨園
鄉村名片
關廟村位於洛寧縣馬店鎮東部澗區,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脫貧出列。轄11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各村分布在長約7公裡的「一條溝」(關廟峪)兩側,共531戶2077人。群眾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金珠沙梨種植、養牛等;關廟村主導產業是金珠沙梨,是金珠沙梨的發源地,種植面積達35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