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真正知道「大舌頭」這個詞還是因為吳克群的歌曲《大舌頭》,從那之後才慢慢了解到原來大舌頭是一種語言障礙。
身為標準90後,小編在電視節目百花齊放的年代中長大,相聲、小品、電視劇、電影以及各種晚會精彩紛呈,其中不少喜劇節目中就不乏大舌頭的身影。當然,大舌頭多數是以喜劇人物登場,給觀眾帶來不少笑料。
最為大家熟悉的自然是電影《天下無賊》中範偉飾演的火車劫匪,「IC、IP、IQ卡,通通告訴我密碼」也成了廣為流傳的經典臺詞。可是,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現實生活中的大舌頭患者真的那麼樂觀嗎?
大舌頭的學名叫功能性構音障礙,是指發音器官無缺陷,聽力、智力等發育水平正常,但是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發音不準確,強調呼吸、共鳴、發音和韻律方面的變化,發病率高達10%。
4歲之前的功能性構音障礙大部分是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語言學習的不斷增強而自愈的,如果語言發育已達4歲水平,那麼構音習慣就已經固定化,需要人為介入才能治癒了。
大舌頭之所以是構音障礙中的一種類型,主要在於其產生的原因是構音器官無法協調工作所致。眾所周知,哺乳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構音器官,人類的獨特之處在於語言的創造和利用。
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依靠構音器官發出聲音,這種聲音在演變進化過程中逐漸固定成某種特定的意義,諸如危險警告、求偶、嬉戲、愉快等。但是它們的這種聲音信息非常固話,且種類單一,不像人類的語言一樣,意義繁多。
人類創造語言和文字是因為人類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單一的吼叫已經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文明,語言就隨之而來。從這個時期起,人類的構音器官(唇、齒、舌、軟顎、硬顎等)變得極其發達,器官間的相互配合也愈發嫻熟。
大舌頭患者之所以口齒不清,說話不利索,原因就在於其構音器官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比如翹舌音zh、ch、sh,是由舌尖向上翹起和硬顎前部相接觸產生的發音,有些大舌頭患者舌肌力不足,無法用力向上頂或位置不正確,都會說話漏風。
很多人覺得大舌頭說話多有意思啊,他們一開口我就想笑。其實,功能性構音障礙患者內心也是有苦說不出,尤其成年後的大舌頭患者,矯正之路異常艱辛。
我們前邊說過,功能性構音障礙患者並沒有器質性病變,引發口齒不清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家庭。小編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導致大舌頭的因素是錯誤的飲食習慣、不良的語言環境、多種方言並存等,這些都不是大舌頭患者在兒時能控制的。
如今已為成年人的大舌頭患者,他們的成長及教育環境並不能和現在的兒童相提並論。那時候的科學觀念還未完全普及,語言學科在我國處於起步階段,加上祖輩的受教育程度並不高,導致很多患者都未在學齡前接受科學、專業的語言矯正,延誤至今,難以治癒。
不過,雖說成人功能性構音障礙治癒難度較高,可隨著我國醫生和科學家的不斷探索,更多正規、專業、科學的語言機構的水平提升,完全治癒大舌頭也是非常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