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正在播出中的美劇《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毫無疑問是目前播出的劇集中口碑和人氣都數一數二的佳作。這個架構在虛構世界中的奇幻史詩通過對角色的立體刻畫及難以預料的故事發展在全球包括中國都徵服了無數觀眾。經過漫長的預約和申請,在本周早些時候新浪娛樂終於獲得專訪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作者、同時也是劇集的編劇兼製片人喬治·RR·馬丁(George R.R Martin)的機會。訪談中他談到了自己最初創作的方向、對筆下角色的感情、對殺死讀者最愛角色的解釋、對電視劇改編的看法,以及對小說和角色的將來的少許透露。
現年已64歲的喬治-R.R。馬丁被譽為現世最有影響力的奇幻科幻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冰與火之歌》被無數擁躉推崇為繼託肯的《指環王》之後最偉大的奇幻小說。也許是大作家都喜歡選擇相對安逸的環境來安家創作,喬治·馬丁的家和辦公室也在遠離大都市的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這讓我們這次專訪本身也顯得有些像一次冒險之旅。
雖然聖塔菲市是新墨西哥州的州府,但它的機場連半個國內的長途汽車站大小都不到,下了飛機後走個40步居然就出了機場,眼前就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驅車20分鐘後,我們來到所謂的市區——繁華程度和中國小縣城近似,有趣的是這裡的建築風格都是清一色的土磚結構,融合了墨西哥和印第安原住民的特色。很快,我們就找到了喬治-馬丁的家兼辦公室,門口一輛掛著「GRRM」車牌的老跑車讓我們確信面前這個低調的小宅就是這位身價不菲的老爺子的家。喬治的助手泰很熱情地把我們迎進屋,穿過一個掛滿奇幻插畫的走廊,我們來到一間好像迷你版霍格沃茲圖書館的書房,西面都是兩層樓高的書架,上面除了各種版本的《冰與火之歌》及喬治的個人讀物外,最讓人大開眼界的就是上萬件中世紀武士、騎士、城堡、投石車等萎縮模型。把我們安頓下後,泰很快請來了喬治本人,老爺子看著和官網照片上的一模一樣——一樣(或者差不多)的衣服,標誌性的作家帽子,臉上保持著和聖誕老人似的眯眼微笑,幾句寒暄之後,我們的專訪就開始進入正題。
架構世界:要不要龍和魔法,這是一個選擇
新浪娛樂:大多數傳統的奇幻小說,會打造一個充滿魔法、幻想生物和種族的世界,比如《指環王》、《黑暗精靈》、《龍槍》等,但《冰與火之歌》採用的是一個大多數基於現實的世界觀,您當初提筆的時候有沒有擔心可能傳統的奇幻迷會比較難以接受?
喬治-馬丁:是的,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有些擔心。我當時的想法是結合奇幻小說中的想像力,以及那些優秀的歷史題材小說中現實和對角色深入刻畫的一面。我想把這兩種類型的小說合二為一,然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但接下來我面臨的問題是我應該加入多少魔法在裡面,有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打算一點魔法都不加,就只是講述一段虛構的歷史,某個平行世界發生的故事,另外一個讓我反覆琢磨的設定就是龍,我到底要不要往裡面放進龍呢?最後的結果你也知道了,我還是放了幾條龍進去。我也決定了要放進一些其他的魔幻元素,在奇幻小說中你還是得加入一些這類東西,但絕對不能太多,這個量必須要小心控制,要是太多魔法,太多魔幻生物會壓過故事本身,就好像往湯裡加了太多鹽,你就吃不出其他味道來了。所以我這方面一直很小心,我的主要精力都是在人類,在我的那些角色上,他們之間的互動,他們自己內心的波動等。
新浪娛樂:那麼您在創作這個世界的時候有沒有加入一些自己的人生體驗?個人經歷?
喬治-馬丁:裡面大多數的設定都是照著歷史來的,很多設定都參照中世紀的歐洲,加入一些奇幻元素。我本人出生在新澤西,是個碼頭工人的兒子,生於美國上世紀戰後嬰兒潮時期。我並沒和城堡、刀劍、騎士打過交道,但我做了很多研究,所以應該算回事。
關於角色:最愛提利昂……但他也不安全
新浪娛樂:小說中迄今有31個「視角角色」,有名有姓有對白有一點背景的角色多達數百個,您在創作的時候是怎麼把他們一一記住且安排妥當的?
喬治-馬丁:在不同的時間裡我都會把自己全部投入到某個角色或者劇情裡。比如我在寫提利昂(小惡魔)的故事時,我會寫完一章他的故事後立刻寫下一章他的故事,而不是你們看書時讀到的順序,因為我那時候全身心都投入在這個角色上,我會感覺經歷了他經歷的事,直到我覺得到了一個瓶頸後,我會抽身換裝備,投入到艾麗婭的故事中去,或者丹妮莉絲,或者某個別的主要角色中去。
新浪娛樂:那有沒有忘記過某個角色或者某一段支線劇情的時候?
喬治-馬丁:怎麼說呢,有時候是有些複雜,當我換裝的時候,當我從艾麗婭換回提利昂的時候,我首先要做的事是回去把提利昂之前三章的故事再讀一遍,也許還會讀他在其他卷的故事,努力讓我自己進入到他的世界中去,同時也能讓我再次熟悉他身邊的那些輔助角色,因為目前為止,大多數角色彼此之間還是隔離的,陪伴他們的都是那些輔助角色,有朋友,有盟友,有敵人,有對手,也有愛人,情況對每一個角色都不一樣,有時候從角色到角色轉變的過程有一些不順暢,但我一般都會在1,2天之內克服掉,關鍵就是要抓住這些角色自己的世界觀和想法。說到底,我接這活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會很棘手了(笑)。
新浪娛樂:你反覆提到提利昂,我猜他對你來說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哪個角色是你最喜歡的?
喬治-馬丁:提利昂啊!當然……某種程度來說我對所有角色都有感情,即使是那些不那麼招人喜歡的角色,有些角色犯下過大錯,或者幹過很壞的事,但要想寫好他們,我需要把自己投入到他們的大腦中去,通過他們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體會他們經歷過的事,做他們會做的事和決定,這自然會讓我對他們產生一些同情。話雖如此,當然還是有些角色是我特別喜歡的,提利昂是其一,艾麗婭是另一個,還有丹妮莉絲,這些角色都是一開始就和我在一起了。
新浪娛樂:那我們可以假設這幾個角色會比較安全嗎?
喬治-馬丁:不行,他們一點都不安全(笑)……我不想讓我的讀者有一刻放鬆,讓他們覺得他們喜歡的角色是安(微博)全的,在角色遇到麻煩的時候,我要讓讀者覺得感到恐懼,要讓他們擔心角色是否能活下來。
新浪娛樂:(苦笑……)恭喜你!這點你做得很成功!……那您為何總是要幹掉一些明顯是讀者最愛的角色呢?有說法你對此樂在其中……
喬治-馬丁:因為我想讓我的小說變得難以預料,我讀過的很多奇幻小說,我相信你也讀過,往往看了開頭一點就知道主要人物的命運了,英雄逐漸成長最後拯救世界,皆大歡喜。千篇一律都是這個模式,我需要我的故事不一樣,你永遠無法知道下一刻會有什麼發生在這個角色身上。對於殺死這些角色,這對我來說也都是很艱難的決定,畢竟我在這些角色上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感情,和他們道別並不容易。話是這麼說,我想要從我的讀者地方得到一種情緒上的激烈反饋,小說就是要讓讀者投入感情,如果你想傳授知識或者闡明什麼道理就不要用小說當載體。小說就是讓讀者在個人層面上全情投入,我要讓讀者身臨其境,所以如果角色在吃晚飯,我會描述他們吃的是什麼,讓你的唾液腺大量分泌口水,如果角色在戰場上並感到恐懼,我也要讓你感到恐懼,這點要怎麼做到呢?我不能讓你看著看著書突然有個拿著刀的傢伙從書中間衝出來砍你,但如果你非常關心這個角色而且能感受到這個角色的確身處險境,那你肯定會真心緊張,你會不敢翻到下一頁去看,一方面你很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但一方面又有點怕知道會發生什麼。這就是我想達到的效果。
新浪娛樂:說到這一點,艾德-史塔克無疑是第一季的英雄和主角,觀眾和讀者也明顯都很喜歡他,你在後來的寫作中有沒有後悔過殺死他?
喬治-馬丁:我沒後悔過,其實這是從一開始就有的打算,這個角色也是從一開始就有了。我知道可憐的奈德(艾德-史塔克的暱稱)會死,他必須得死,把舞臺給他的孩子們讓出來,這書的相當一部分都是講述史塔克的幾個孩子們,珊莎、艾麗婭、囧恩、布蘭、還有,呃……你知道的(對,我是知道另一個孩子怎麼了……),這是他們的冒險之旅。
關於改編:蝴蝶效應不可避免 但依然是我的故事
新浪娛樂:我們都看得出來,畢竟電視節目的預算還是有限,第一季有很多情節被略過或者簡化了,但總體而言還是非常忠實原著,但第二季到目前放了8集,劇情出現了不小的改動,有些情節變得不一樣了,有些關鍵角色直接就沒了,你對這些改動怎麼看?
喬治-馬丁:的確,第二季相比第一季和原著的偏離更大一些,但其實我早就知道會這樣了,我在博客中曾經提到過一點,我當時說的是這就好像是蝴蝶效應。意思就是在第一季,我們偏離一點點,你還看不出來,但到了第三季,第四季,開始的一點點偏離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到時候和原著的變化就會變得非常大,但我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我覺得他們也不可能拍一個完全終於原著的電視節目。我們的預算很大,但並不是無限的,我們有10個小時來講述每一本書,這比2到2個半小時的電影來說已經很充裕了,但還是很緊張,如果要講好每一個細節,恐怕至少要30個小時一本書,那樣會弄死我們的製作人員和演員等。所以我們得作出一些選擇,其中的一些選擇就製造出了蝴蝶效應。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但我覺得總體而言觀眾還是看得出這是我的故事,只是有一些改編,但依然是我的故事。
新浪娛樂:那就如您所說,蝴蝶效應這麼繼續下去的話,可否假設在劇集中會有一些角色的命運和原著中不一樣?特別是主要角色?
喬治-馬丁:其實如果你看了第二季就會知道,丹妮莉絲的貼身侍女,在小說中到現在還活著,但在劇集中卻死了。我和兩位製作人開過玩笑,說他們比我還殘忍,讀者說小說中沒一個角色是安全,我看現在是電視中的角色才是沒有一個是真正安全的,連小說中活著的角色他們都能不眨眼地殺死。所以有些角色的命運是會不一樣,但我覺得不會很不一樣,畢竟在這裡起著導向作用的還是我,只要我能把書按時寫出來,他們還是會跟著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