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句響振全網的「戰疫」宣言——「有事找我」!簡潔有力的四個字,患者們看到的是醫護人員的責任與擔當,同袍戰友看到的是信任與團結。而這四個字,就來自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丁新民。這是他第一次進入病區隔離病房時,在防護服上寫下的鄭重承諾。
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療隊由13名隊員組成,包括5名醫生和8名護士。隊員分別來自呼吸、感染和重症醫學等專業。這個團隊是醫學領域內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最佳專業組合。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住院樓12樓西病區,世紀壇醫療隊成員與其他醫療隊相互配合,靠著「有事找我」的擔當精神,各展所長,使所在病區取得了治癒出院人數最多、病亡率最低的好成績。12樓西病區,是北京醫療隊接手並參與改造的第一個新冠肺炎病區。病區連夜改造完成後,北京世紀壇醫院的隊員們主動請纓,率先進入隔離病區。
隔離病區無小事!感染科副主任醫師苑曉冬在完成第一個班次的工作後,顧不上休息,連夜起草制訂了穿脫防護服的規章制度,將安全防護制度化、規範化。在兩個多月的工作中,苑曉冬每次都是到醫院最早、查房時間最長的那一個。他往往會提前兩個小時來到醫院,就是為了仔細梳理病人情況,為查房做足準備。
ICU主任醫師陸非平還有兩年就退休了,他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役。58歲的陸非平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數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三層手套裡的雙手被捂得腫脹發白,但這位「老戰士」已習以為常。
每個人都是合格排頭兵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張捷是隊裡的頂梁柱。他對病區裡每一位患者的個人情況與病情發展都了如指掌,用自己的專業理論與技術功底,及時應對患者的病情變化。
ICU主治醫師臧學峰,作為隊裡年輕力壯的男醫生,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長期值守凌晨一點班的重任。儘管每次都是深夜往返,他仍然堅持提前兩小時到醫院,有時等不及班車發車,自己騎著共享單車趕去病區。
呼吸內科主管護師劉英,擔任北京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委員。在隊裡,她為黨員同志們義務服務;在病房裡,她又是患者們最盡職盡責的「服務生」,打水、送飯、洗水果、剪指甲、協助上廁所……在戴著三層手套、防護鏡又凝結出霧氣的情況下,劉英熟練操作,應對自如。
呼吸內科主管護師徐亦敏,是隊裡護士們的大姐姐,不但在生活中時刻照顧小妹妹們,還在工作中以身作則,用她多年的護理工作經驗,幫助隊友不斷進步。ICU護師鄭雲輝有著豐富的重症護理經驗;ICU護師李想,離開年幼的孩子兩個多月,她將親情化作對患者的柔情。
醫療隊中還有四名90後護士,她們分別是劉宇航、檀學兵、林雪、李群。在隔離病房裡,她們隨叫隨到,別看四個人年紀小,護理老人特別有一套,病房裡的老人都很依賴她們。
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療隊隊長丁新民說,在武漢戰疫一線,每一位隊員都始終以「排頭兵」的標準要求自己,很好地詮釋了黨員的榜樣力量、醫者的仁心擔當,也讓每個人看到了90後的成長。
丁新民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療隊領隊兩個願望 如期實現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北京世紀壇醫院領隊丁新民的武漢戰疫經歷,那一定是「有事找我」。兩個多月來,他以軍旅之中磨鍊的果敢和醫療專家的嚴謹,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時,丁新民第一時間向院領導請戰;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他又主動請纓帶領隊友首批進入隔離病房。頭上頂著「有事找我」4個字的丁新民,是醫護人員的定海神針,也是患者們的主心骨。
作為醫療隊的臨時黨支部書記,他堅持每周組織召開支部黨員大會,帶領黨員們學習中央的決策部署,鼓舞士氣。在他的感召引領下,醫院6名隊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他從醫30年仍滿懷熱情,每次進入病房,要連續工作八九個小時。下班後,還與其他醫生交流病情和治療方案。他囑咐隊員們每天晚上10點半必須休息,但做不到這一點的恰恰是他自己。
面對父母相繼去世的患者,丁新民耐心安慰:「我瞞著老人孩子從北京來,冒著危險,不就是為了救你嗎?你也要給我個機會。你把命交給我,我拼了命也會讓你活著走出醫院啊!」
在每個病人出院時,丁新民都會將他們加進自己所建的醫患交流微信群,在微信群裡為病患解疑釋惑。
在武漢,丁新民最大的心願有兩個:一是盡己所能,救治更多患者;另一件就是作為隊長,把13名隊員平平安安地帶回去。如今,這兩個願望他都做到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和冠欣 景一鳴 王雅賢本版攝影 特派記者 和冠欣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