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與Sid是一對情侶,Kat是美國人,Sid是中國人,二人常常會在微博上發布一些有趣的視頻,講述一些有趣的中美文化差異。
不過,他們最近大火的一則視頻則要嚴肅得多,因為內容是關於辱華詞彙的,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到底有哪些常見的辱華詞彙,這些詞彙的背後又連著怎樣的歷史。
請大家看一下視頻吧👇👇👇
"Chink"本意為縫隙,而一些白人會用「chink」來侮辱亞洲人,形容亞洲人的「小眼縫」。這一詞語非常具有挑釁性。
Kat是這樣描述該詞的:
So this is a really offensive word. It's probably one of the worst words that can be used against an Asian person. It's pretty much on the same level as the "N" word in terms of offensiveness.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具有挑釁性的詞,這應該是用來侮辱亞洲人的最惡毒的詞語之一。從挑釁程度來看,這個詞和那個「N」開頭的詞差不多。
註:「N」 word指「nigger」,是對黑人的蔑稱。
說到「chink」,Kat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美國作者在報導林書豪時,將標題寫為「Chink in the Armor」。雖說這裡的「chink」是一個雙關語,標題本意為「盔甲的裂縫」,但由於林書豪是一位亞洲人,「chink」在這裡就變了味道,這位作者也被立馬炒了魷魚。
從表面看來,這一詞語無傷大雅,畢竟還有Frenchman(法國人)、Irishman(愛爾蘭人)這樣的詞。然而,「chinaman」(支那人)的說法正是在排華法案實施期間傳開的,帶有明顯的侮辱色彩。當一個人用「chinaman」一詞時,腦中浮現的是十分卑賤的華人形象。
When there was a lot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ese people, this was the term they were using in a derogatory way. So basically, any person who's using this now, the image that they have in their head is a racist character of a Chinese person, rather than a human being.
在大肆歧視華人的時代,「chinaman」就是他們用來侮辱華人的詞。今天還在用這個詞的人,他們腦中聯想到的是一個十分醜陋的華人漫畫形象,而不是真正的中國人形象。
在形容來自東方的物品時,「oriental」一詞並無不妥,但它一旦被用來形容人,意思就大大變了味。
The image that people will connect with calling a person "oriental" is some Chinese guy lying down in an opium lounge with a queue and he's smoking opium.
如果用「oriental」來形容一個人的話,人們腦中浮現的畫面通常是,一個留著辮子、躺在鴉片館吸食鴉片的中國人的形象。
Kat表示,如果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使用「oriental」來形容華人,那麼他可能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用法,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侵犯華人的行為。但如果是年輕人使用這一詞語來形容華人,其挑釁的意味就可見一斑了。
美國前總統奧馬巴曾籤署法案,禁止聯邦法律中以「oriental」、「negro」等歧視冒犯性詞彙稱呼美國少數族裔。
「Jap」一詞本是「Japanese」的縮寫,二戰期間,「Jap」是美國人對日本人的歧視性稱呼。
與此類似,朝韓戰爭時期,「Gook」一詞被美國人用來侮辱韓國人。
一些小夥伴可能要問了,我們並非日本人、韓國人,這樣歧視性的詞語和我們有何關係呢?事實上,在很多美國白人眼裡,大多數的亞洲國家是沒什麼區別的,「Jap」、「Gook」這樣的詞也演變成了無差別歧視亞洲人的詞語.
辱華詞彙Ching Chong(清蟲),是北美長達數十年的排華史中最經典的一個代表,最早起源於華工幫助修建太平洋鐵路的時代。
Ching Chong,原為嘲笑中國掏金者的英文口音,笑華人發音不準,後演變成為嘲笑華人的種族歧視名詞。另外,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居,清朝時被外國人罵為「清蟲」(Ching Chong)。
這一帶有歧視性的詞語源自「亞洲人都愛吃狗肉」這一刻板印象(stereotype)。在一些美國白人眼中,亞洲人即野蠻、落後的人,他們會用「dog eater」進行挑釁。
因此,當一位外國人無緣無故問你「Do you eat dogs?」時,他並不是在問你的飲食習慣,而是在明目張胆地挑釁、歧視,大家就不要「很傻很天真」地認真回答啦!
說到這個動作,Kat和Sid十分無奈,因為許多網友表示,我們的眼睛確實比白人的眼睛小一些,這個動作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Kat和Sid表示,這個是最經典的用來歧視、欺負亞洲人的動作。任何一個非亞裔的人,只要做出這個動作,都是在表示他們對亞洲人對鄙視,沒有任何藉口可以為他們開脫。
當紅模特Gigi Hadid曾因眯上眼睛模仿佛祖而受到眾多網友的抨擊,大家認為她的行為是對亞洲人的諷刺、歧視。
在Kat看來,以身體上的某一個特徵來定義一個人、一群人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
You shouldn't define one person or a group of people by one part of their body. That's like erasing who they are as an individual.
你不該用身體上的一個部分來定義一個人、一群人,這是忽略他們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行為。
而且,誰說我們亞洲人眼睛都很小,Sid的眼睛就很大哦!
當一個外國人無緣無故地叫你「Jackie Chan」、「Bruce Lee」時,小夥伴們,千萬不要覺得這個外國人是覺得你很酷。實際上,他們所表達的意思是:Haha, you're Asian.(哈哈,你是亞洲人呀!)
除了這些名人的名字,「Ling Ling」這個名字也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大家如果在谷歌上進行圖片檢索,就會發現,和「Ling Ling」相關的都是以吃狗為主題的圖片。
更令他們氣憤的是,迪士尼竟公然在動畫片《貓兒歷險記》(The Aristocats)中使用「Ling Ling」一詞,Kat表示,這是她人生的第一部動畫片。
Kat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迪士尼的這種做法無異於給白紙潑上種族主義色彩。
幹得漂亮迪士尼!這個角色將會永遠留在你們的歷史中!
另外,Kat發現,不少兒童影視作品中都存在著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卡通形象,包括陪伴我們長大的經典動畫作品《貓和老鼠》。
在視頻的最後,Kat與Sid再次強調,希望大家不要斷章取義,錄製這則視頻並非是為了製造一種對立、緊張的氣氛,而是為了讓大家了解這些詞真正的含義,為了讓大家不要再「很傻很天真」地為這些詞語洗白。
的確,作為一名中國人,維護「中國人」這個集體形象是人人肩上都有的責任。
看完了Kat與Sid的這則科普,大家是不是對一些詞語有了新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