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馬路上行駛的車以什麼車型為主,想都不用想,當然是SUV車型了。對車輛不是很熟悉的普通老百姓大概都知道,那是個越野車,很多爛路都可以跑的車。隨著SUV車型在國內汽車市場上的持續火爆,選擇購買SUV車型的消費者也是在不斷的增加。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選擇SUV車型呢?看著霸氣是一點,很多人想的是SUV的通過性會更好一點,周末去郊遊,碰到個坑坑窪窪的路,也可以輕鬆的通過。那麼SUV的通行性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就是SUV車型中常說的最小離地間隙。那麼怎麼更直接對比SUV的最小離地間隙呢?下面通過實際的對比,一起來看。
先說一下對於最小離地間隙的解釋,最小離地間隙是指滿載、靜止時,汽車除車輪之外的最低點與支撐平面之間的距離,用於表示汽車無碰撞地越過石塊、樹樁等各種障礙物的能力。簡單的來說,也就是這個車輛底盤的高度足夠高,有個石頭,樹枝什麼的擋在路上,或者路面坑坑窪窪的,車輛從上面正常的開過,可以不碰到石頭或者樹枝。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汽車的離地間隙各個高度值並不是靜止不變的,它取決於車輛的負載狀況,因此確定離地間隙也取決於負載的變化情況,要依據負載變化的最大值去考慮離地間隙。
今天我們就用簡單方法來做一個對比,一臺家用轎車,和一臺城市SUV的離地間隙,做一個簡單的對比。用的工具也很簡單, 就是一瓶礦泉水了,通過對比對比,來看一下兩臺車離地間隙的差別。先看家用駕車的離地間隙,正前方中間的離地間隙,這是直接看到的高度,一瓶礦泉水的高度。如果這個高度的障礙物,路面很平整的話,剛剛好在中間,是可以通過的。
看一下車頭的側面,如果位置沒有控制好,就會撞到障礙物了。這裡不是礦泉水瓶撞的,是低估了一個石頭的高度,撞上去了,障礙物的位置也是需要注意的。
然後是車輪可以通過的高度,就更低一些了,還有一個擋泥板的高度,前面過去了,擋泥板也會擦到的。所以通不過這個簡單的測試,這一瓶礦泉水的高度障礙物,對於家用轎車的來說,還是不要去嘗試的好。因為這是空載的情況,就算只有駕駛員一人,車輛的高度也是會有所降低的。
接著看SUV的離地高度,這是一臺日產逍客SUV,不多說,還是這一瓶礦泉水,看對比圖。這是正前方,這就很明顯的,要高出很多了。
然後是側面的位置,有一個遮擋的,如果車輛通過的時候,在這個位置,一直延伸到裡面,都有這個遮擋件的,這瓶礦泉水,就會先被颳倒在地上,然後車輛就可以通過了。如果側面沒有這個遮擋件,通過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個對比,就是車輛的負載,對於這個離地高度的影響,我們直接看輪胎的間隙,就明白了。
對於家用轎車來說,輪胎的這點間隙還是很小的,礦泉水都沒有辦法正常的發,平直的放進去。然後到SUV上就一樣了,礦泉水可以直接地放到車輪的間隙之間去。這一點會影響到什麼呢?會影響到車輛負載情況下的,車輛實際的離地間隙,當然這和車輛的懸掛系統也是有關係的。負載越重,這個間隙就會縮小,車輛的離地間隙也會隨之減小的。在通過障礙物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一下了。
通過一瓶礦泉水,簡單的對比,我們就知道了,家用轎車和SUV之間離地間隙的差別了,SUV的離地間隙相比家用轎車差別還是有一點的。在實際的選擇車輛的過程中,還是要根據我們實際駕駛的道路情況來選擇了,這個對比僅作為參考。
那麼日常中,常見的車輛離地間隙有多大?一般來說,轎車的最小離地間隙在110-150mm之間。對於轎車來說,離地間隙越大(超過130毫米),通過性能相對來說比較好,但是跑高速的穩定性會較差,離地間隙越小(低於110mm),高速穩定性就越好,但通過性就較差了。相對轎車來說,SUV的最小離地間隙就稍微大一點,一般在200-250mm。對於SUV來說,離地間隙越小(小於200mm),通過性能就越差,越注重公路性能,即偏向於城市SUV;離地間隙越大(大於250mm),通過性能就越好,越注重野外表現,屬於偏向純粹越野型的SUV車型。另外,現在一些高端轎車,高端的SUV車型,都會裝有可調高度空氣懸架,做到了兼顧操控性和通過性,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