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手變獵物:樹蛙嘴裡的小蛇發出「最後尖叫」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獵手變獵物:樹蛙嘴裡的小蛇發出「最後尖叫」
2017-11-20 10:47出處/作者:新浪科技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條絕望的小蛇逐漸消失在一隻樹蛙的喉嚨裡,它看到的最後一幕或許是相機的閃光燈。這張令人驚奇的照片剛好捕捉到了樹蛙張開大嘴的瞬間。一條小蛇從青蛙的咽喉處伸出頭來,似乎正掙扎著發出最後的呼喊。這是一位名為EstusFiend的網友於10月16日在Reddit網站上分享的圖片,標題為「墜入深淵前的最後尖叫」(One Last Scream Into the Abysssss)。一位Google Plus用戶曾在2016年11月發布了這張圖片,並宣稱自己拍攝了這張圖片。然而根據報導,這張圖片之前就已經出現在網絡上,真正的拍攝者是誰,目前還不得而知。

雖然這條小蛇最後的命運我們不得而知,但宏都拉斯兩棲動物救助和保護中心主管喬納森·科爾比(Jonathan Kolby)表示,這條蛇應該不會活太長時間——儘管獵物被青蛙活吞時通常還會動來動去,但是一旦青蛙的嘴巴合上,獵物就會很快死亡。即使吞食獵物的過程很艱難,蛙類通常也不用擔心會受到傷害。

「我們很容易想像,吞下一隻激烈掙扎的動物可能會傷害蛙類,」科爾比解釋道,「但是在吞下去之後,大多數獵物會受到擠壓而窒息,並被蛙類的消化道肌肉控制住,在一兩分鐘內死亡。」科爾比還補充道,蛙類捕食蛇類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樹蛙經常捕食多種多樣的獵物,包括蛇類甚至嚙齒類,這取決於蛙的嘴巴有多大,」他說道。

經過澳大利亞博物館兩棲類和爬行類保護生物學家喬迪·羅利(Jodi Rowley)鑑定,圖片中的蛙是白氏樹蛙(學名:Litoria caerulea)。她在自己的推特上指出,圖中這隻樹蛙的食道相對它的大嘴而言似乎要窄很多,但這可能是因為它還在把蛇吞咽下去,食道發生擠壓的原因。白氏樹蛙原產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樹蛙,體長約10釐米。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者保羅·奧利弗(Paul Oliver)的判斷,圖中這條小蛇應該是幼年的東部擬眼鏡蛇(學名:Pseudonaja textilis)。奧利弗解釋稱,這樣的相遇有些不同尋常,因為許多蛇是白天活動的,而蛙類往往在夜間活動。「這看起來很難會自然發生(但在自然界中如果給予足夠的時間——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可能發生),」奧利弗在郵件中寫道。

奧利弗學習的是蛙類和蜥蜴的系統分類學和演化,他表示人類介入可能在其中扮演著某種角色,但隨後樹蛙捕食小動物的本能佔據了上風。事實上,樹蛙被一些人稱為「蛙類世界中的拉布拉多犬」,因為它們具有無差別的捕食習慣。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生物學家凱薩琳·杜迪(Kathleen Doody)表示,樹蛙會嘗試吃下「任何能放到嘴巴裡的東西」。

然而,正如蛙類和蛇類角色的調換,在一些極端的例子中,蛙類也會遭到獵物的逆襲。比如青步甲(Epomis屬)的幼蟲雖然看起來就像蛙類的可口獵物,但實際上,它們卻能反過來捕食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青蛙和蟾蜍。這些幼蟲通過擺動觸角引誘蛙類前來,然後用鉤子一樣的上顎緊緊咬住對方,再注入能麻痺神經和溶解組織的消化液,活生生地把青蛙或蟾蜍吃掉。

然而,正如蛙類和蛇類角色的調換,在一些極端的例子中,蛙類也會遭到獵物的逆襲。比如青步甲(Epomis屬)的幼蟲雖然看起來就像蛙類的可口獵物,但實際上,它們卻能反過來捕食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青蛙和蟾蜍。這些幼蟲通過擺動觸角引誘蛙類前來,然後用鉤子一樣的上顎緊緊咬住對方,再注入能麻痺神經和溶解組織的消化液,活生生地把青蛙或蟾蜍吃掉。

相關焦點

  • 樹蛙嘴裡的小蛇發出「最後尖叫」
    獵手變獵物,這種奇妙的景象,你們感受一下。據外媒報導,近日,一位名為EstusFiend的網友在Reddit網站上分享了一張名為One Last Scream Into the Abysssss(墜落深淵前最後的尖叫)的照片。一隻小蛇從樹蛙的咽喉處探出頭,似乎在發出死亡之前最後的吶喊,而它看到生命中最後的一幕,恐怕就是相機的閃光燈了。
  • 現實版的「獵手變獵物」毒蛇遭紅背蜘蛛捕食(組圖)
    這真是現實版的「獵手變獵物」。不過,這條東部擬眼鏡蛇最終可能不是死於紅背蜘蛛的毒液,而是死於掛在它頸部背面的一根魚鉤。北京時間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這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一幕,一條東部擬眼鏡蛇落入了紅背蜘蛛的「死亡之網」,儘管來回扭動,就是無法擺脫。另一方面,紅背蜘蛛迅速從蛛網中心爬下來,對蛇發起攻擊。這真是現實版的「獵手變獵物」。
  • 8樓傳來一聲尖叫,原是小蛇爬上枕頭
    8樓傳來一聲尖叫,原是小蛇爬上枕頭消防提醒,氣溫升高,蛇類活躍,市民發現後應該馬上報警,不要擅自行動渝北寶聖西路社區報導重慶晨報訊 (記者 譚遙)蛇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可怕的動物,如果它從你臉頰邊擦身而過呢?昨天凌晨,家住渝北區的男孩小夏(化名)就被嚇得不行,連聲驚叫起來。
  • 世界上最罕見的蛙,圓點樹蛙在月光下身體能發出螢光
    蛙的種類在全球達上千種,除了我們常見的青蛙以外,還有很多在形態或是習性上頗具特色的蛙類,比如體長僅7.7毫米的最小的青蛙阿馬烏童蛙,鳴叫時鼻子會變長的最神奇的蛙匹諾曹蛙等。2017年,阿根廷科學家在亞馬遜雨林中又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圓點樹蛙,它們的身體能夠發出藍綠色螢光,這是迄今為止人們首次發現具有螢光性的兩棲動物。
  • 獵人成獵物:一隻青蛙竟吞下一條毒蛇
    來源:網絡 食獵物的畫面,但是當這種滑溜溜的爬行動物出現時,它自身卻並不容易被其他動物獵殺。然而,據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出現了一隻綠色的樹蛙吞食一條紅腹黑蛇的趣事。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昔日的獵人這次卻成了獵物。
  • 這種樹蛙會影響澳大利亞生態?只是因為貪吃?
    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一種樹蛙物種斑點腿蛙(Litoria cyclorhyncha)就像是「不加選擇的進食機器」,它已經蔓延到距離西澳大利亞近2000公裡的地方。澳大利亞科學家擔心,這種食肉樹蛙會在澳大利亞南部肆虐,其貪得無厭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造成持久的破壞。
  • 這種樹蛙太貪吃,科學家擔心會影響澳大利亞生態
    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一種樹蛙物種斑點腿蛙
  • 既是獵手,又是獵物,貓咪為何執著你的粉紅色拖鞋?
    我們經常會將貓咪想像成氣場強大的獵手,實際上它們即可能是捕獵者也可能是獵物,這要視周圍存在的其他動物而定。我們先從捕獵者這部分說起吧。所有的貓科動物,從趾高氣揚的獅子到趴在你的膝蓋上撒嬌的小貓咪,從基因上來講都是捕獵的行家。為保證自己具備身材上的優勢,貓咪通常都將精力集中在小型哺乳動物以及鳥類身上。
  • 小蛇抓到巨大蝙蝠,花了半小時才吞下,最後變成眼鏡蛇?
    小蛇抓到巨大蝙蝠,花了半小時才吞下,最後變成眼鏡蛇?蛇類一直是一種吞噬能力非常強的冷血動物,它能輕易吞下體型,比自己大出很多倍的獵物。並且在飽餐一頓之後,可以長達數月時間內都不用再吃什麼動物了。而且無論是大蛇還是小蛇都是如此的,只要是他們能夠捕殺的動物,最終必然都會成為他們盤中餐。
  • 穿越火線幽靈獵手變終極獵手太難了!
    大家好我是小包子,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有趣的話題,最近我在玩30人生化模式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終極獵手撿藍箱子的難度越來越大了。隨著30人生化模式推出了一段時間,玩家們也對這個模式理解加深,普遍的生化陣容異常強大,人類想拿分並不是很容易,主要問題就是幽靈獵手很難撿到強化補給箱,把勝利扼殺在搖籃裡。生化陣容也非常針對幽靈獵手撿箱子,一旦刷了箱子,很多生化玩家都會扎堆守藍箱子,因為沒有強化過的幽靈獵手連一個小母體都很難打過。
  • 澳大利亞釣魚人遇奇景:青蛙住在魚嘴裡
    一名澳大利亞釣魚人在昆士蘭州北部垂釣時發現一條大口湯鯉的嘴裡竟然有一隻青蛙意外的收穫澳大利亞釣魚人遇奇景:青蛙住在魚嘴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6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名澳大利亞垂釣人在河邊遭遇了一次真正的意外發現。
  • 綠色樹蛙棲息大魚嘴中神情似在微笑 趣味畫面獲點讚
    綠色樹蛙棲息大魚嘴中神情似在微笑 趣味畫面獲點讚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4-05-05 17:14: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從蛙鳴聲不同入手 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太田樹蛙
    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 優雅獵手,飛翔的貓咪,最後只得通過補充貓糧,挽回失落的自尊
    在許多貓哆哆嗦嗦縮著身子曬太陽取暖的時候,獵雀季中的天空獵手們通過運動來進行取暖。當然作為一支生活有規律不抽菸不喝酒作息正常善於律己的貓,每天運動時間不會超過幾分鐘。冬季的麻雀肥美,動作遲鈍。只有在這個季節捕捉成功率可以提高。儘管是在寒冬獵雀季,獵人們的捕捉成功率依然十分低下。(麻雀的畫外音:別以為哥是胖子就不會飛。)
  • 民間故事:男子墓穴殺大蛇,小蛇斷尾逃走,豈料一年後失去了一條腿
    「有蛇!有蛇!」林子跑過去一看,發現從墓穴壁上鑽出兩條花斑蛇,一條比較粗,一條比較細。一見真有兩條蛇,眾人趕緊拉著林子朝後退了幾步,嘴裡還呸呸呸的朝蛇吐著吐沫星子。只見一大一小兩條蛇飛快的爬出墓穴就要逃跑,這個時候,村子裡邊一個叫猴子的人拿起了鐵鍬一下子就扎了下去。被他這麼一紮,大蛇的舌頭就被扎斷了,身子卻在地上翻滾著,那條小蛇估計已經被嚇破膽子,它飛快的朝草叢裡跑。「砰」的一聲,猴子的鐵鍬又再次扔了出去,誰料扎斷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拼命掙斷了身體,一溜煙的跑了。
  • 為什么女生害怕時愛尖叫?
    第二天和女生們交流觀賞心得時,她們把某個未曾驚叫的女漢子稱為「英雄」,可見女生們因害怕而尖叫的情形比男生更加「過分」。交流到最後,男女生似乎達成了共識:女生害怕時愛尖叫,而男生在這方面比女生勇敢,一切皆因本性使然。  在日常生活中,當女生見到蛇、蜘蛛甚至小強時,或者被某個愛搞惡作劇的人藏匿在門後嚇了一跳時,往往發出會尖叫。
  • 林中古精靈:樹蛙
    雌蛙會背著雄蛙來到正好懸於水面之上的樹枝,為了確保蛙卵最後能夠順利進入水中,她甚至會嘗試從選定的枝頭垂直落下,以作檢驗。雌蛙會找一處葉茂的枝梢,用前臂緊緊抱住葉片的基部,先分泌一些黏液用後肢攪拌成少量泡沫附著於葉片上,隨後開始產卵,與此同時,雄蛙也會排出精液。在整個產卵的過程中,雌蛙邊產卵,邊用後肢時停時續地左右搓動,將精卵充分攪拌的同時,也使分泌的液體形成大量的泡沫包裹卵粒。
  • 炫彩的天然調色盤——紅眼樹蛙
    通常成年紅眼樹蛙每次餵食 3-5 只中等大小的蟋蟀即可,每周餵食 2-3 次;如果是幼蛙,儘量選擇體型較小的蟋蟀個體;餵食前,儘量多給蟋蟀餵一些營養較豐富的蔬菜和穀類,比如胡蘿蔔,這將有助樹蛙保持色彩鮮豔。
  • 我們為什麼會發出尖叫聲?越會尖叫,活得越久
    為何因恐懼發出的尖叫聲如此突出 就像猴子一樣,人類也能通過尖叫聲辨認出自己認識的人,並且也能發出一系列不同的尖叫聲。有的尖叫聲表達的是比較積極的情緒,如驚喜和開心等;有些尖叫則是出於憤怒、疼痛、或者恐懼。 尖叫聲可以用聲學中的「粗糙度」維度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