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丨鸚鵡那麼可愛,但是聽說它們會傳染一種病給主人?

2020-11-29 騰訊網

較真要點:

  • 1鸚鵡熱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疾病,主要在多種鳥類之間傳播和感染,偶然由帶菌動物傳染給人,通常不會人傳人。因為本病最初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其實,許多鳥類都可被感染並成為傳染源,稱鳥熱更為合適。
  • 2鸚鵡熱的症狀通常是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幹嗽及氣喘。嚴重者會引起肺炎,少數情況下會並發腦炎、心內膜炎、心肌炎、肝炎和敗血症等疾病。
  • 3建議在正規渠道購買寵物鳥,剛買回家建議先隔離飼養一段時間,不宜過於親密,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孕婦和小孩,更要避免與新買回的鳥類密切接觸。
  • 4清洗鳥籠過程中建議先浸溼再清洗,避免乾燥糞便或羽毛出現揚塵現象,定期使用消毒劑清洗。

查證者:鍾文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主管藥師

最近,有一位女士在較真(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後臺提問:「家裡養鸚鵡,同吃同住。聽說鸚鵡會引起鸚鵡熱病菌的感染,而且它們糞便裡70%有衣原體,備孕中,很擔心。

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鸚鵡熱這個疾病,這個病和鸚鵡有什麼關係?真的會傳染人嗎?

這還得從100多年前講起。

一、鸚鵡熱可不都是鸚鵡的錯

1879年,出現人類感染鸚鵡熱的病例。

當時德國和瑞士共有7例患者在接觸鳥類後發生肺炎。由於不知道具體的病因,先後被稱之為「肺型斑疹傷寒」和「非典型肺炎」。1894年,此病在法國巴黎流行,由於當時的一些患者都接觸過鸚鵡,因此這種疾病又被稱為鸚鵡熱。

後來,一些沒有接觸過鸚鵡但接觸過其他鳥類的人也患上了此類肺炎,人們又將其稱為「鳥疫」。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人們認識到鸚鵡熱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並由某些鳥類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它是鳥類和家禽的常見病,不僅能通過鸚鵡進行傳播,其他鳥類,如鴿子、雞、鴨等,也會感染鸚鵡熱衣原體並把它傳染給哺乳動物,比如豬、牛、羊等,偶爾也會將鸚鵡熱衣原體傳染給人類。

鸚鵡熱衣原體(圖片來自美國CDC官網)

二、得了鸚鵡熱,會有哪些症狀?

鸚鵡熱病的潛伏期一般為5至14天,但也可能長達4周。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有:發燒和發冷、頭痛、肌肉疼痛、幹嗽及氣喘。嚴重者會引起肺炎,少數情況下會並發腦炎、心內膜炎、心肌炎、肝炎和敗血症等疾病,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重症患者死亡率不到1%。

三、鸚鵡熱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患者一般是因為吸入了帶病鳥已風乾的排洩物、呼吸道分泌物或羽毛上灰塵中的鸚鵡熱衣原體而感染。

所有感染的鳥類都可能傳染人,但以各類鸚鵡、鴿子等寵物鳥和雞鴨等家禽更為常見。看似健康的雀鳥也可能帶菌,不過此病通常不會人傳人。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鸚鵡熱,但在成年人中更常見。得病的高危人群包括:與寵物鳥和家禽接觸的人,從事鳥類相關職業的人,如飼養場和寵物店員工、獸醫等。

有大量研究顯示,感染鸚鵡熱衣原體的牲畜,會因為生殖道慢性感染而導致胎盤功能不全和流產。那就像提問的那位媽媽所擔心的,如果人被感染了,會流產、會影響寶寶嗎?

目前為止,有記載的人感染鸚鵡熱衣原體導致流產或胎兒夭折的案例,都是生活在農場中的孕婦。其中一位孕婦是在孕19周,因為接觸自家農場流產的山羊而感染了鸚鵡熱衣原體,另一位孕婦與農場中的野生鳥類曾有過接觸,還有一位孕婦是因為給自家綿羊接生而被感染。可見農村地區的孕婦可能面臨的衣原體感染風險似乎更大一些。

四、鸚鵡熱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城市中養寵物鳥的人應該如何來預防鸚鵡熱感染呢?可以採取以下6條措施:

1.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寵物鳥,切勿購買來歷可疑的寵物鳥。

2. 如家中飼養多隻寵物鳥,儘量將鳥籠分散擺放,給它們充足的空間,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洩物在它們之間傳播。

3. 鳥籠及沾有禽鳥排洩物及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徹底消毒。在清理鳥籠及處理糞便、分泌物或羽毛前儘量帶上口罩和手套,使用水或消毒劑潤溼表面,避免幹掃或使用吸塵器/高壓水槍,以減少羽毛,塵埃和糞便的飛揚。

4. 避免將鳥類放置在狹窄的環境中,保持空氣流通。

5. 當寵物鳥出現嗜睡、厭食、羽毛皺褶、結膜炎、眼或鼻分泌物、腹瀉等症狀時,避免和它親密接觸,應將其隔離並儘快送至獸醫處治療。

6. 即使未飼養寵物鳥,也需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同時接觸禽鳥後徹底洗手,出現症狀及時找醫生診治,並告知醫生你的禽鳥接觸史。

如果不幸被感染了,又該怎麼辦呢?

別慌張,大多數人在及時得到治療後,病情就會迅速好轉。

被確診為鸚鵡熱的人通常可通過服用抗生素來治療,首選四環素。若是存在四環素禁忌症(如9歲以下兒童和孕婦),可以用紅黴素進行治療。

五、那還建議養寵物鳥嗎?

最後,再多說兩句。

回到一開始這位女士的擔憂,她正在備孕中,但是家裡養鸚鵡,怕因為感染鸚鵡熱衣原體而導致胎兒出現問題。

其實這位女士大可不必這麼擔憂,因為家裡的鸚鵡是之前已經養著的了,一般新買的鸚鵡感染鸚鵡熱衣原體的可能性更高,而家養的寵物鸚鵡因為良好的環境和營養,健康程度會遠遠高於繁殖場的鸚鵡,得病的可能性並不高。

這位女士在問題中提到的鸚鵡70%的糞便中存在鸚鵡熱衣原體,這個「70%」是否準確,目前沒有權威的數據。但有中國的動物學家研究了北京和山東濰坊的鸚鵡(這兩個地方被認為是中國寵物鸚鵡養殖的中心),從這些鸚鵡的血清中檢測出衣原體的比例為35.37%,高於同樣條件下的雞(13.32%)、鴿子(31.09%)和麻雀(10.54%),但低於鴨(38.92%)。研究者同時對21隻鸚鵡的糞便樣本進行檢測後發現有5份樣本檢測出了衣原體,感染率為23.8%。

當然,不管在備孕還是孕期,都不建議本人直接去清理鸚鵡的籠子及排洩物。如果一定要本人清理可以帶上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再進行操作,儘量在充分潤溼後再進行操作,避免揚塵。經常使用消毒液對籠子、食盆、水盆進行浸泡消毒。

如果鸚鵡出現上文中提到的一些症狀時,建議將其隔離或送至獸醫處。這就和很多人問孕媽家裡是否能養狗養貓一個道理,只要比平時更注意一些,就完全可以飼養。畢竟,它們給你帶來的快樂你是無法拒絕的,不是嗎?

本文編輯:三月

想了解更多關於寵物的內容?微信搜索較真闢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鸚鵡可愛,卻會傳病給人?看藥事網和騰訊新聞怎麼說
    本文首發「全民較真-騰訊新聞」藥事網與騰訊新聞聯合出品鸚鵡熱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疾病,主要在多種鳥類之間傳播和感染,偶然由帶菌動物傳染給人,通常不會人傳人。因為本病最初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其實,許多鳥類都可被感染並成為傳染源,稱鳥熱更為合適。鸚鵡熱的症狀通常是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幹嗽及氣喘。
  • 養貓需謹慎,貓咪可以把這些病傳染給主人
    養貓需謹慎,貓咪可以把這些病傳染給主人。現在的貓主子一個比一個可愛,導致養貓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每2個養寵物的主人中就有一個是貓奴,雖然被一個個貓主子萌出血,但有一個疾病繞不過,那就是貓蘚,而且有些小夥伴也隨之出現了一些困擾,那就是皮膚病。
  • 五種人鳥共患的疾病,別讓寵物鸚鵡把病傳染給你
    可以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被稱作人畜共患疾病。 愛鳥生病的時候有朋友會擔心自己或者家人會不會感染上同樣的疾病, 答案是有可能,相關研究指出,任何類型的寵物都有攜帶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1.羽粉過敏羽粉過敏不算是人畜共患疾病,但是作為常見的因為寵物而產生的過敏症狀,放在第一個提一下,患有鼻炎的朋友需要特別注意飼養的鳥類是否是羽粉很多的類型。
  • 養狗沒有那麼可怕,狗狗這三種疾病不會傳染給主人!
    狗狗跟人類一樣,它們也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生病,當狗狗生病的時候,比如狗狗拉肚子,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時候狗狗身上的細菌就更多了,更會傳染給家裡的人,尤其是家裡的小孩。其實養狗並沒有那麼可怕,狗狗以下這些疾病並不會傳染給主人。
  • 神奇的啄羊鸚鵡:笑聲太魔性 會傳染
    但是這個獨特的社會鏡像效應不僅僅為人類獨有,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紐西蘭的啄羊鸚鵡身上也有這樣富含感染力的笑聲。食肉鸚鵡(學名啄羊鸚鵡)主要分布在紐西蘭南島的山區森林裡。如果你運氣很好碰到了這種超可愛的鸚鵡,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它那生動有趣的聲樂曲目。
  • 鸚鵡是一種有趣的寵物,但它們有的時候會很吵,鸚鵡吵鬧該怎麼辦
    鸚鵡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有趣的寵物,在當今的寵物潮流中也佔有很大的比例。許多人認為鸚鵡和狗不一樣,它們不會發出噪音,也不會有那麼多事情。事實上鸚鵡業會很吵,這不比其他動物差,甚至更厲害一些。那麼如果鸚鵡吵鬧該怎麼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鸚鵡也會笑:還能把快樂「傳染」給同伴
    研究人員發現,紐西蘭一種鸚鵡也擁有類似的魔力「笑聲」,能把「快樂」傳播給同類。據新華社報導,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20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稱,這種鸚鵡是紐西蘭特有鳥種啄羊鸚鵡,其成年體長可達50釐米,因經常攻擊羊群而得名。這個最新發現使啄羊鸚鵡成為已知能通過發聲傳染情緒的第一種非哺乳動物。此前黑猩猩與大鼠被發現擁有類似能力。
  • 那些被主人飼養的鸚鵡們,它們會有什麼樣的心理?
    心理一:它們會認為自己和人的關係是平等的鸚鵡很聰明,尤其體型越大的鸚鵡相對來說會更加的聰明。有些鸚鵡會記住自己主人的相貌,更甚至還能理解主人的意圖和複雜的飼主家庭關係。所以對於這麼聰明的小傢伙我們一定要謹慎地對待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 鸚鵡也有能傳染快樂的「笑聲」
    新華社華盛頓3月20日電(記者林小春)眾所周知,人類的快樂可以通過笑聲傳染。研究人員發現,紐西蘭一種鸚鵡也擁有類似的魔力「笑聲」,能把「快樂」傳染給同類。根據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20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這種鸚鵡是紐西蘭特有鳥種啄羊鸚鵡,其成年體長可達50釐米,因經常攻擊羊群而得名。
  • 鸚鵡也有能傳染歡樂的「魔性笑聲」
    (原標題:鸚鵡也有能傳染歡樂的「魔性笑聲」)
  • 貓愛滋病不可怕,這種病不會傳染給主人,請不要棄養
    大家好,貓是現在的網紅寵物,養貓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今天,我們來說說貓的一種疾病——貓愛滋,這是一個非常難以被察覺並且無法治癒的「貓病」。 一聽到愛滋病可能很多人心裡都會害怕吧,什麼?
  • 「沙雕」真的會傳染,狗子:有個蠢萌的主人怎麼辦,在線等,急
    說到寵物,雖然總說他們「蠢萌」,但其實很多寵物成年後的智商相當於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智商還是很高的,能聽懂到主人對他們說的簡單的話,也能感受到主人的情緒。但是當這些聰明的寵物們有一個蠢萌的主人或者蠢萌的同伴的話,那還就真的不好說了。
  • 小巧可愛,非常粘人,一種不會棄你而去的寵物鳥
    說到養寵物,想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那些可愛的小貓和各種品種的狗狗,其實我們生活中可以養的寵物有很多很多,有的一樣那麼萌,那麼可愛,也有的讓我們一看到就感覺很奇葩。今天介紹的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寵物。每當我們走在公園的樹林中,或者是在郊區的地方。
  • 聽說打哈欠會傳染,看到狗狗撓痒痒也傳染,要不要這麼萌
    以前聽說過,心地善良的人容易被打哈欠傳染,這個感覺挺準的,果果就是一個特容易被別人打哈欠傳染的人。除此之外,好像撓痒痒也會傳染的哦。在一個院子裡,三隻小奶狗都坐在地上玩耍呢。前面的狗狗按耐不住開始用小腳撓了起來,這撓痒痒果然傳染,在這隻狗狗撓了幾下之後,後面的一隻狗狗也感覺到自己身上有些癢,也跟著撓了起來。
  • 為何大多虎皮鸚鵡都喜歡群體生活,但是它們又會爭鬥打架?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出現很多矛盾的事情,而在虎皮鸚鵡的世界裡也存在多很矛盾且令人費解的現象,比如說虎皮鸚鵡都有群體生活的習性,但是它們也經常出現爭鬥、掐架以及拋棄弱小的現象,既喜歡過群體生活卻又不好好過是不是很矛盾?
  • 主人去世前,最後一次對鸚鵡說「再見」,它的回應讓全世界看哭!
    主人去世前,最後一次對鸚鵡說「再見」,它的回應讓全世界看哭!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視頻,如今在很多人的家中都會養一些小寵物,而有的時候動物和人之間,也會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感情,慢慢的就會像親人一樣,而有的時候寵物的離世令人傷心,但主人的離開卻讓也讓它們感到悲痛不已。就比如下面要說到的這個事例當中,主人臨死最後一次對鸚鵡說再見,它的回應讓全世界都看哭了,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鸚鵡被主人忽視,拔光身上的毛,以為它在發脾氣,獸醫:它抑鬱了
    鸚鵡被主人忽視,拔光身上的毛,以為它在發脾氣,獸醫:它抑鬱了很多人是非常喜歡動物的,除了非常常見的貓咪,金魚,狗狗之外,人們也會選擇一些冷門動物,其中鸚鵡就是非常特殊的一種,鸚鵡的智商非常高,平時還可以學人說話,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 鸚鵡固然好 但是它們的一些不好的地方你知道嗎?
    鸚鵡會說話,聰明,還相當可愛,大家當然喜歡啊,但是鸚鵡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畢竟大家也都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啊,之前為大家介紹了一些鸚鵡,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鸚鵡的缺點,小夥伴們養鸚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
  • 杭州女子一年反覆發燒住院五次:被家養鸚鵡傳染「鸚鵡熱」
    醫生多次排查,終於將「元兇」鎖定為她家養的鸚鵡,診斷其得的是「鸚鵡熱」。春節期間,顧女士因發燒住進杭州蕭山中醫院,退燒後,各項檢查均正常,可回家不到兩天再次發燒,只能住回醫院——這已是她2018年初以來第五次住院了。身體沒大毛病,體質也不錯,為什麼反覆發燒?最近一次住院,經醫生反覆排查,終於判斷出病原:家裡養的鸚鵡。
  • 啄羊鸚鵡不僅笑聲魔性,還能把快樂傳染給同伴
    目前大約有1000至5000隻野生的琢羊鸚鵡。有時一個大大的笑容可以讓特別糟糕的心情明亮起來。笑聲和打哈欠一樣,都被證實了具有傳染性。但是這個獨特的社會鏡像效應不僅僅為人類獨有,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紐西蘭的啄羊鸚鵡身上也有這樣富含感染力的笑聲。頑皮的鳥食肉鸚鵡(學名啄羊鸚鵡)主要分布在紐西蘭南島的山區森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