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朋友圈賣「三無」減肥藥,檢出有毒有害成分獲刑7個月

2020-11-23 上遊新聞

不運動不節食,又能快速減肥成功,這是很多想減肥者夢寐以求的事。有人看到了商機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在微信朋友圈裡賣起減肥藥。

然而,朋友圈裡的減肥藥真的都靠譜嗎?本期商戒將為你講述一例朋友圈賣減肥藥,把自己賣進冰冷鐵窗的故事。

故事中,賣減肥藥的朱麗(化名)乃一公司員工,因在微信朋友圈裡賣的減肥膠囊中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經墊江檢察院提起公訴後,近日被墊江法院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刑七個月,並處罰金。

女財務搞副業朋友圈賣減肥藥

今年26歲的朱麗,在墊江一家公司幹財務。為了把自己的身材變得更苗條,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她曾在網上購買減肥膠囊和粉紅色藥丸,自己食用後認為減肥效果不錯,便在微信朋友圈進行宣傳銷售,這也讓她除了原有的工作收入外,通過做微商搞「副業」,多點收入。

為此,朱麗在自己的朋友圈稱,這種減肥藥純天然、無副作用,讓人不運動、不節食、無痛苦就能減肥逆襲。朱麗還在朋友圈裡號稱,吃一顆這樣的減肥藥就能瘦一斤。

減肥藥吃得人口乾沒精神

為了將宣傳做得逼真,朱麗還發布了真人減肥成功照片,成功吸引了很多朋友圈裡想減肥的好友。

期間,她將減肥膠囊15粒和粉紅色藥丸10顆分裝為一袋,以315元或350元的價格銷售。從去年5月起,朱麗通過網上又以每粒2.5元的價格,購買了「三無」減肥膠囊約1200粒,進行分裝後,繼續通過朋友圈宣傳,以每袋400元的價格進行銷售。

據辦理該案的墊江檢察院檢察官透露,他們在辦案中了解到,有很多人吃了該減肥膠囊後常常覺得口乾、沒有食慾、心跳加快、人沒有精神。

有買家還專門問過朱麗,減肥藥裡是否含有「西布曲明」這種成分。朱麗也通過上家了解到,減肥藥裡面確實含有這種成份,她卻依舊繼續在朋友圈裡宣傳銷售這種減肥藥。

藥裡檢出有毒有害成分 女子被判刑

2018年7月,朱麗在其家中被民警抓獲,現場查獲減肥膠囊809粒。經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驗,查獲的減肥膠囊中檢測出「西布曲明」有毒有害成分。

今年1月,墊江檢察院對朱麗提起公訴。同時,墊江檢察院還提出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法庭上,朱麗表示對檢方指控的事實、罪名都沒有異議,並自願認罪。

法院審理認為,朱麗明知減肥膠囊中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予以銷售,其行為已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朱麗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侵害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

為此,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朱麗犯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對公安機關已扣押的膠囊、塑膠袋、藥盒予以沒收;朱麗於判決生效後30日內,通過國家級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並警示聲明產品的危害。

聞者足戒>>

朋友圈裡賣假藥讓你圈裡沒「朋友」

不知何時起,微信朋友圈多了項功能,向朋友推銷產品。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成榮認為,微商的出現時由於移動網際網路與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也體現了 微商和其消費者一開始的信任機制。正因為朋友信任,身邊的一些跟創業、銷售完全不搭邊的人,開始在朋友圈銷售各種產品,從化妝品到嬰兒奶粉,從手機到奢侈品,從減肥針到減肥藥, 從國內到海外代購,無奇不有,形成一種獨特的現象。

據了解,目前代理分銷是微商最流行的一種模式,很多微商已逐漸從商家到消費者的模式發展為層層代理模式,即通過品牌商找一級總代理,由一級總代理往下層層發展代理商銷售產品 。低門檻、零成本、高回報,促使這種微商在朋友圈大量湧現、野蠻生長。

「由於缺乏監管,導致了微商圈內魚龍混雜,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微商為了追求高額利潤,『鋌而走險』賣起了假冒偽劣產品,甚至是有毒有害產品。」王 成榮說,以本案為例,朱麗明知所售減肥藥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但是她的眼裡沒有朋友情誼,只有高額利潤。

 王成榮認為,做生意最講究的是誠信,一些微商為了達到宣傳效果,甚至將一些虛假的文字和圖片放在朋友圈裡,起到誤導消費者的效果。如賣減肥藥的微商,盜用別人減肥成功的照片 放在朋友圈裡,讓消費者誤以為是減肥藥的功效,從而產生購買的欲望。

「如果靠連哄帶騙,即使能一時取得成功,但也是一錘子買賣,生意做不長久。」王成榮表示,特別是在朋友圈裡賣產品的微商,靠的是朋友之間的信任,如果朋友因為買了產品而上當 受騙,信任的基礎喪失,久而久之,當你圈裡再也沒有「朋友」時,生意失敗也就離你不遠了。

王成榮說,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賣假貨、傷害他人必將被追責。根據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電商法》規定,今後微商、代購也需要登記和納稅,朋友圈賣貨也被納入監管,今後如果 在朋友圈裡無證售賣假冒偽劣產品,必將受到主管部門的處罰。如果賣有毒有害的產品,還需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為了追求利潤而遭受刑罰,這樣的生意得不償失。

針對微商涉及的案件,王成榮提醒,做微商要做到依法經營,同樣要講究誠信,要認真選好商品,不能利字當頭罔顧法律。而消費者在通過微信購買商品時,要多個心眼多份謹慎,尤 其對於藥物、食品、化妝品之類的產品不要大意,也別冒險嘗試。就拿假減肥藥來說,之前國內多次曝出消費者服用「三無」減肥藥後引發病危甚至猝死的案例,不乏血的教訓,應引起消費 者警惕。

除了消費者自身應該警惕之外,王成榮還認為,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更為重要。他建議,有關主管部門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產品的打擊力度,強化司法機關與市場監管、網監等部門的配合,健全行刑銜接機制和資源共享平臺,有效排查利用網絡途徑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

提醒>>

不合規經營食品後果很嚴重

生產、銷售「三無」藥品、食品,會承擔怎樣的後果?重慶妙珠律師事務所倪世鈞介紹,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並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食品安全,該法定義為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依我國現行法律制度,生產經營非安全食品,或產生以下法律後果:

1、可予十倍懲罰性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也就是說,消費者除了獲得前述懲罰性賠償以外,還可以另外就其損失獲得賠償。

2、可處十萬元以上貨值三十倍以下的罰款。依《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十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並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3、可判處刑期。根據我國《刑法》第144條及有關司法解釋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4、可被公益訴訟。按照有關公益訴訟的司法解釋,「人民檢察院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公訴時,可以向人民法院一併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由人民法院同一審判組織審理」。

換言之,對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即使受害人一時難以確定並提出索賠請求,檢察機關也可提起公益訴訟,主張賠償。

專家建議>>

減肥一定要找醫生對症減

體重減得太快,甚至減到營養不良都不可取

能夠擁有、並保持苗條的身材和健康的身體是眾多肥胖人士夢寐以求的事。然而,哪些情況可減肥,應該如何減肥?專注減肥、養生的原重慶新橋醫院疼痛養生專家毛希剛副主任醫師稱,真正的肥胖症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進行減肥治療,但是減肥時一定要找醫生查出肥胖病因,對症合理減肥。如果是想保持好的身材、健康的身體則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結構,適度適合的運動。

毛希剛介紹,美國專家論證肥胖是癌症的首要原因!肥胖是百病之源!大部分胖子,都有一個愛吃甜食的習慣。要減肥,就儘量不要吃甜食。證據表明,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夠讓體重恢復正常,大多可以停掉降糖藥!毛希剛副主任醫師建議進食的原則是「餓了吃,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食物,感覺到飽感的時候馬上停止進食,這一點非常重要。」

毛希剛說,很多人肥胖的部位主要在屁股和腹部,這樣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要麼長期從事案牘工作,要麼不愛活動。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電腦前、電視前,多餘的熱量消耗不掉,就轉化成脂肪沉積在腹部和臀部了。所以要想減肥,必須改掉不愛運動的生活方式,要增加運動量,消耗多餘的熱量。同時,再配合曬太陽半小時,還可預防骨質疏鬆。

「管理好體重是一種態度和能力,肥胖多病亞健康者更應該關注。」毛希剛介紹,如果真正需要減肥,最好去正規的醫療結構,找到專業的醫生,找到肥胖的真正原因,對症減肥,特別是中醫經絡穴位治療,比如埋線減肥;而且體重的下降不能一蹴而就,三個月左右達到理想體重比較好。

上遊新聞記者 徐勤  韓政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賣三無減肥藥 微商姑娘被提起公益訴訟
    三個做微商的小姑娘,因為賣有毒有害的減肥藥,不僅要被判刑,而且因為損害了很多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利益,雖然沒有受害者起訴,檢察機關還是要對她們提起公益訴訟,要求她們承擔賠償。這也是我們嘉興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的公益訴訟案件。
  • 不法微商年賺百萬背後:炮製三無減肥藥,粉刷小工變身全國總代理
    1 想做微商賺錢 瞄準「減肥藥」2015年,初中沒畢業的90後劉凱從老家來到城陽打工,一開始從事的是裝修刷牆工作。劉凱發現周圍不少朋友都在做微商賺錢,而自己每個月幹活又累掙錢又少,「腦筋靈活」的他開始琢磨代理產品銷售。2015年6月,劉凱通過微信認識了遼寧大連一名做微商的代理張某如。
  • 將有毒減肥藥"閃電瘦"包裝成網紅產品 微商被判十年罰百萬
    將有毒減肥藥「閃電瘦」包裝成網紅產品 兩名微商被判刑十年重罰百萬 華聲在線1月11日訊 「減肥藥裡含有高劑量西布曲明,長期服用可誘發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損害肝臟功能。」2016年懷化警方偵破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減肥藥案件,繳獲假藥成品60萬粒。 今年1月4日,法院以犯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判處姚某十年零六個月、劉某十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560萬元和130萬元。其他16名被告人以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分別被判處六年至拘役五個月不等刑期,並處罰金。
  • 十一名微商兜售減肥藥獲刑 主犯被判8年罰150萬元
    圖片來源於網絡 號稱來自泰國的減肥利器,事實上卻是低價進貨的「三無產品近日,十一名在微信上銷售減肥產品的「微商」因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獲刑,為首者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微信銷售三無減肥產品 一年不到非法牟利500多萬2014年3月27日,紹興執法部門根據群眾舉報,對市區一家服飾公司進行了突擊檢查,當場繳獲減肥產品瓶裝258瓶、袋裝1263包,控制陸某等十一名犯罪嫌疑人。
  • 女子海外代購減肥藥竟是假藥 添加違禁成分差點送命
    我在網上購買了幾盒『D**A』減肥藥,服用後出現口乾舌燥、嘔吐、腹瀉等情況,減肥效果也並不明顯,直到送醫就診才發現自己買到假藥。  ——何小姐  「快速溶脂,一粒見效,每粒減重2~6斤,無效退款……」然而,這款擁有誘惑性宣傳語和精美包裝的減肥藥,竟然是被添加了違禁藥品的「三無」產品。
  • 微商在朋友圈賣到全國的這些東西,有毒...
    昨天上午,台州警方通報了浙江史上最大一起有毒有害「保健品」案破獲情況,涉案金額超16億元,扣押相關產品10萬餘盒,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4人。而更恐怖的一個數據是,生產這些所謂保健品的團夥,從2016年5月初至今年1月21日期間,已經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向全國銷售這些有毒有害保健品超過4200萬盒。
  • 月瘦30斤?微商網紅「減肥神藥」實為成本50元的有毒有害食品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通訊員 周衛偉)一些年輕女孩希望通過吃減肥藥的方式輕輕鬆鬆減肥,她們沒想到的是,不法微商聲稱能讓人「月瘦30斤」的「減肥神藥」其實是有毒有害食品;她們更沒想到的是,售價880元的「減肥神藥」其實成本僅50元,而且是在安置民房內加工生產出來的
  • 朋友圈裡賣的這些東西,有毒有害!
    日前,浙江台州警方通報了浙江史上最大一起有毒有害「保健品」案破獲情況,涉案金額超16億元,扣押相關產品10萬餘盒,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4人。這些不合規的保健食品包含以下6種產品:朋友圈賣的降糖保健品,檢出有毒有害成分 2017年9月份,台州警方在一次網絡巡查中,發現了兩名黃巖人在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向糖尿病患者銷售多種降糖保健食品。
  • 鮮豔新奇的水晶泥卻有毒有害,檢察建議「清走」校園周邊「三無」玩具
    「孩子總是吵著要買一種水晶泥,看著是很漂亮,可是一打開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而且包裝上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質量合格證,就是個『三無』產品!」 「媒體不是都報導過了嗎?水晶泥是有毒有害的,怎麼還能賣啊!」
  • 震驚|微商賣有毒減肥藥,成本50元賣880元,還拿老爸試藥
    成本僅50多元一盒的「藥片」經過層層包裝悄然變身減肥「神藥」通過各級代理加價後賣價竟可高達880元7月20日,長沙警方就相關案件對外通報稱,他們破獲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搗毀黑加工窩點、倉庫8處,扣押有毒有害減肥產品
  • 減肥藥裝在狗糧袋裡稱一個月能瘦20斤!售價260元,批發價才40元
    青岡縣公安局 副局長 王斌照片是發現有個胖女子,她截下來慢慢地再通過她的手段或是截圖再變成瘦,她答應每個月只要吃她的藥,一個月能瘦20斤左右。杜女士不僅一斤沒減,反而有了副作用,她報案後,警方懷疑,不良反應很可能是減肥產品裡含有違禁的西藥成份。偵查員將杜女士的減肥膠囊送去檢驗。
  • 用松香給豬脫毛在麵條裡加硼砂 三對夫妻因此獲刑
    2016年4月22日,公安機關根據舉報將二人抓獲,當場提取了用於加工豬頭肉的黑色鐵鍋一個、生豬頭二個、黑色不明物質100克。經檢測,被提取的黑色不明物質主體成分為松香酸(工業松香)。法院認為,被告人鄭某、李某違反國家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在生產的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並銷售,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審判處鄭某有期徒刑9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判處李某有期徒刑9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5000元。  此外,一對來自河南的90後夫妻也因為用工業松香脫豬毛,同時被判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微商自製假冒減肥藥被訴 | 檢察官提醒:網購產品要謹慎...
    然而這些減肥藥真的有效嗎?近日,區檢察院起訴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想要瘦身的魏某通過「閒魚」購買了一些名為「復原燃料」的減肥藥,吃了一段時間後,魏某的朋友發現他瘦了許多,遂向魏某討要購買連結。一來二去,魏某決定自己進貨來賣,賺點差價。
  • 山東百餘只羊食用毒大蔥死亡案續:兩名種植戶獲刑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毒大蔥」事件中,種植、銷售大蔥的兩名瀋陽農戶近日在山東壽光市人民法院受審,兩人分別因「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獲刑7個月和6個月。
  • 無良微商售賣的"爆款"減肥藥居然有毒!你中招了嗎?
    有瘦身願望的朋友看到這樣的廣告,是否會動心?近日,麗水龍泉警方披露了一起微信上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一盒成本僅60元的「減肥藥膠囊」經微商層層轉手後,售價竟高達480元,更要命的是其中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   去年,龍泉的翁某通過朋友介紹,在微信上購買了一款叫「MORE THIN」的網紅減肥藥。
  • 荷葉粉竟成減肥藥主原料每粒成本不足3毛錢
    法制網記者 丁國鋒 通訊員 曹鈺華 陳雪菲低成本購進原材料和膠囊,在一間民房裡搭上幾臺加工機器,便成了一個小型加工廠,再通過灌裝、拋光、封塑等一系列工藝,以荷葉粉為主原料,加入某化學成分的膠囊搖身一變成了減肥藥,之後便在網上公開售賣。
  • 世界盃相關運動商品檢出有毒化學物質 多品牌上榜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公布其在全球16個國家(地區)採購的世界盃運動商品的最新檢測結果,81%的球鞋和35%的球衣被檢出含有全氟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酯等有毒化學物質殘留。5月19日,阿迪達斯、耐克、彪馬三大運動品牌為2014巴西世界盃推出的運動商品被檢出有毒有害化學物質。
  • 女子猛吃減肥藥肝損傷 減肥藥危害健康
    女子猛吃減肥藥吃出急性肝損傷  半年前李女士生了二胎,現在開始在減肥。於是網購了一款非常熱門的減肥藥,吃了一個月體重明顯的下降,因此再買一療程。中秋節朋友來家做客,見她臉色蠟黃,提醒她抽空上醫院看看。檢查結果讓李女士大吃一驚:肝功能指標超過正常十多倍,被確診為急性肝損傷。幸虧就醫及時,在消化內科住院治療了半個多月,肝功能指標才逐漸趨於正常。  「減肥藥吃壞肝腎的女性,在門診經常可以碰到。」武漢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梅智謀介紹,很多減肥藥中都含有西布曲明等中樞神經抑制成分,長期服用可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
  • 微商880元減肥藥稱一月瘦二十斤?服後沒瘦反而心跳加速,警方:有毒...
    近日,長沙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打擊食藥環犯罪「崑崙2020」專項行動的統一部署,破獲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輾轉浙江、河南、山東、雲南、四川等多個省市,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搗毀黑加工窩點、倉庫8處,扣押有毒有害減肥產品3000餘盒,原料藥片30餘萬粒,涉案達4000餘萬元。「不鍛鍊,不節食,一個月能瘦二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