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溼易幹沙軟路
大寒卻暖雪晴天
2020年01月20日星期一22時55分
農曆臘月二十六我們將迎來
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寒
今日大寒,惟願君安
大寒是一年裡最後一個節氣,
是酷寒的結束,也是新生的開始
過了大寒,
就表示二十四節氣走了一個輪迴。
大寒三候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雞乳
大寒之日「雞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徵鳥厲疾
大寒後五日「徵鳥厲疾」。徵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
水澤腹堅
再五日「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習俗
大寒時,已經進入臘月。年一天天的近了,有「大寒迎年」之說。大寒的習俗也多和準備過年有關。
「踩歲」
舊時大寒時節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
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
「探梅」
梅花是這個時節的花信,是寒冷中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準備年貨」
大寒節氣,常與歲末時間重合。除了掃塵潔物、除舊布新之外,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辦年菜都是必不可少的。
等一切都準備完畢,便是一家人圍坐團圓的時刻了。
「蒸煮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過去窮人家防寒條件簡陋,沒有更多營養品食用,從大寒開始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
所謂寒氣逆極,食補為重,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
「吃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大寒詩詞
大寒時節,沒有和煦的暖風、絢爛的繁花,可若細細感受,天地間仍是自有詩意。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元沙院》
曾鞏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盡層軒未厭勞。
際海煙雲常慘澹,大寒松竹更蕭騷。
經臺日永銷香篆,談席風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從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大寒養生
大寒時節,保健以防「寒」為主。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熱粥散寒;防腰寒,雙手搓腰;防足寒,熱水泡腳。
此節氣要預防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儘量少出門。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晾一些溼毛巾以保室內溼度。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冬季情緒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改善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此時節,陽氣開始生發,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公眾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儘量少去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公共場所,同時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在日常飲食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侵擾。
大寒迎年
「大寒歲底慶團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所以民間也有「大寒迎年」的說法。
大寒,願你溫暖長存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過後,又是一年新的輪迴
冬天將盡
春天,亦不遠了
來源:文明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