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在最後一個節氣,一起等春來

2020-12-04 亞魯紫雲

微溼易幹沙軟路

大寒卻暖雪晴天

2020年01月20日星期一22時55分

農曆臘月二十六我們將迎來

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寒

今日大寒,惟願君安

大寒是一年裡最後一個節氣,

是酷寒的結束,也是新生的開始

過了大寒,

就表示二十四節氣走了一個輪迴。

大寒三候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雞乳

大寒之日「雞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徵鳥厲疾

大寒後五日「徵鳥厲疾」。徵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

水澤腹堅

再五日「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習俗

大寒時,已經進入臘月。年一天天的近了,有「大寒迎年」之說。大寒的習俗也多和準備過年有關。

「踩歲」

舊時大寒時節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

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

「探梅」

梅花是這個時節的花信,是寒冷中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準備年貨」

大寒節氣,常與歲末時間重合。除了掃塵潔物、除舊布新之外,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辦年菜都是必不可少的。

等一切都準備完畢,便是一家人圍坐團圓的時刻了。

「蒸煮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過去窮人家防寒條件簡陋,沒有更多營養品食用,從大寒開始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

所謂寒氣逆極,食補為重,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

「吃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大寒詩詞

大寒時節,沒有和煦的暖風、絢爛的繁花,可若細細感受,天地間仍是自有詩意。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元沙院》

曾鞏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盡層軒未厭勞。

際海煙雲常慘澹,大寒松竹更蕭騷。

經臺日永銷香篆,談席風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從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大寒養生

大寒時節,保健以防「寒」為主。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熱粥散寒;防腰寒,雙手搓腰;防足寒,熱水泡腳。

此節氣要預防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儘量少出門。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晾一些溼毛巾以保室內溼度。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冬季情緒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改善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此時節,陽氣開始生發,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公眾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儘量少去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公共場所,同時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在日常飲食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侵擾。

大寒迎年

「大寒歲底慶團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所以民間也有「大寒迎年」的說法。

大寒,願你溫暖長存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過後,又是一年新的輪迴

冬天將盡

春天,亦不遠了

來源:文明貴州

相關焦點

  • 最美的二十四節氣簡筆畫,中國孩子應該知道
    用簡筆畫詮釋二十四節氣,表達古人無窮智慧總結。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的節奏,給孩子們以完整的滋養。願我們在二十四節氣的周而復始和生生不息中,看明月松間朗照,清泉石上流淌。在自在飛花,無邊絲雨裡,感受每一個樸素日子的優雅美好。獲得更多來自大地的力量。千千願用簡單的畫,感受美好的世界!今天,千千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二十四節氣,趕緊叫上孩子一起來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 丨 冬至
    2020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打打鬧鬧的童年融入節氣 「二十四節氣」漫畫走紅
    小寒時,男孩和貓一起滑雪;立春時,小鴨拖車玩具裡長出了青蔥花草,小貓玩伴也變得歡脫起來;清明時節,男孩也挖坑埋掉了一些自己不玩的舊玩具;夏至時分,摘西瓜、捕蜻蜓……網友「木殼人」畫的「二十四節氣漫畫」風格清新,色彩樸拙,讓許多網友想起了上學時語文課本的畫風,懷舊感油然而生,在微博受到不少追捧。
  • 二十四節氣:從天時到日用之時
    三聯生活周刊:二十四節氣這樣一套主要以黃河中下遊地區生活的人們所建立起的時間認知體系,如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通用知識?蕭放:其實這是一個歷史和文化的選擇過程。早期,在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人們對節氣點的劃分是不同的。在山東發現的漢代銀雀山遺址,人們發現了先秦時候的一套節氣系統,包含三十節氣。
  • 周末書香|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圖:封面設計圖翻拍跟蔣勳一起悅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有我們生活的瑣屑,也有我們的精神密碼,還有我們文明的創建,以及哲學的思考,它是永遠庇護我們的家園和傳統。《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配合蔣勳的感知,將全書按四季分別印刷四個顏色,二十四個節氣組成的目錄,都有核心詞的貼心提醒。
  • 【愛上簡筆畫】二十四節氣 · 小寒
    冷空氣來襲, 小寒節氣到來。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2個節氣, 小寒標誌著嚴冬的來臨。 今天,和愛上簡筆畫一起, 認識小寒節氣,繪畫小寒手抄報。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如何用英文表達中國二十四節氣!
    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雨水、霜降等「二十四節氣」指導著中國的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一些民間節日習俗也與這些節氣相關,成為社區文化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知識在家族和學校中傳承。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分類詞彙:二十四節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分類詞彙:二十四節氣 2011-09-20 18:16 來源:網絡 作者:
  • 每天學一幅簡筆畫-二十四節氣簡筆畫驚蟄
    寧波有兩位設計師張魚和陳開奇花了半年的時間將「二十四節氣」和寧波各種地標建築、風景名勝利用小漫畫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包括了鼓樓、文化廣場、北侖港、東錢湖、寧波博物館、南部商務區、南塘老街、四明山......作品整體風格清新,讓人一眼賞遍寧波美景。
  • 著名書法家邊保華創作七律組詩《詠二十四節氣》行書立軸巨篇
    著名書法家邊保華創作七律組詩《詠二十四節氣》行書立軸巨篇(《未懂書館》提供文字)它,依據太陽的變化而建立;它,把一年365天分出四季。它被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是我國的第3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的結晶,它,就是二十四節氣。農曆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農諺二十四節氣「春分玄鳥還」燕子為什麼成為人們最喜愛的鳥類?
    熟悉二十四節氣的人們都應該知道,這句春分玄鳥還是說春分節氣的侯應,古人早在春秋時期就發現了夏至和冬至兩個重要的節氣點,並不斷完善整理,到了漢朝已經完善總結出來著名的二十四節氣曆法。二十四節氣的曆法是人們根據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總結出來的,一個月中的前十五天稱為節,十五天成為氣,二十個個節氣囊括了春夏秋冬,代表了太陽的周年運動,反應了地球上時令,氣候的變化。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氣都對應著特有的物候,比如這個春分是一年當中的第四個節氣。而春分的物候共分為三個,每五天為一侯,初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 一年4季度劃分和24節氣名節
    在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就是夏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就是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就是春、秋兩季。 2、氣象劃分法: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月份來劃分四季。以每年陰曆的1~3月為春季,4~6月為夏季,7~9月為秋季,10~12月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頭一天,也是春天的頭一天,所以又叫春節。 二.一年二十四知識是什麼:
  • 立夏節氣的含義是什麼?立夏節氣圖片 立夏具體幾月幾日幾時
    立夏節氣的含義是什麼?立夏節氣圖片 立夏具體幾月幾日幾時  ①5日21時25分,立夏。②立,建始也;夏,假也,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③自此,日照漸長,溫度升高,雷雨增多。④立夏並不意味著「入夏」,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區才剛剛入春。⑤飲食宜以清淡少鹽食品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
  •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 小雪其二·邱承彬邱木兮二十四節氣詩
    陰陽相離桐葉殘 風醃臘肉曬魚乾三葉草青大蒜綠 花椒披拂訴天寒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部分注釋1.陰陽相離:也稱陰陽不交,小雪節氣開始白話譯文小雪節氣開始,陽氣向上升騰,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梧桐樹葉殘敗凋零。人們開始醃製臘肉,掛起來風乾,有的地方晾曬魚乾,以防禦冬寒。三葉草青青,不怕寒冷的大蒜綠意正濃,它們依然生機勃勃。
  • 小寒其二·邱承彬邱木兮二十四節氣詩
    飛落的柳葉臘梅山脊察哈爾右翼前旗冰封大地小寒簡介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幹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小寒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今年的小寒自2021年1月5日正式開始。節氣來由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從小寒開始,天氣越來越寒冷,但寒冷的程度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古代人對這一規律總結得很透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 大暑,夏正濃——二十四節氣
    唐·白居易《銷暑》2020年7月22日16點37分,太陽此時到達黃經120度,標誌著我們進入了全年最熱的一個節氣——大暑。大暑節氣中,全年的溫度上升趨勢達到頂峰,同時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過後,在8月7日就是「立秋」。那天開始就離開五彩繽紛的夏季,進入秋高氣爽的秋季了。很多人會奇怪,明明八月份都還非常炎熱,為什麼夏季就結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