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詩人李昌祺,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說家。名禎,字昌祺、一字維卿,以字行世,號僑庵、白衣山人、運甓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永樂二年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為官清厲剛正,救災恤貧,官聲甚好。且才華富贍,學識淵博,詩集有《運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燈新話》作《剪燈餘話》。
秋日寄鄉中親愛 - 明代·李昌祺
秋氣慘以慄, 涼露日悽其。 感時憶親愛, 惻愴增遐思。 迢遞隔山澤, 悠悠各天涯。 念昔為舅甥, 於今成路岐。 逝者間存歿, 生者傷違離。 奈何綢繆意, 中道失所期。 復茲邈千裡, 會合知幾時。 撫事但心折, 懷舊空神馳。 願言垂暮景, 黃髮臻期頤。
題蘭蕙同芳圖 - 明代·李昌祺
少年遨嬉楚山麓,蘭蕙苗深密如簇。推篷政愛江雨晴,沙觜崖根相映緣。芒鞋薴服偶徐步,隨處搴芳清興足。叢叢葉似剪春羅,個個花疑刻寒玉。新莖窈窕凝嫩紫,疏蕊參差飄遠馥。燕姞曾徵夢裡祥,宣尼屢操琴中曲。於今老作汴梁客,採掇無由到空谷。生綃忽睹精妙畫,況有珠璣動盈幅。吳興王孫差可擬,茂苑禪僧難並躅。狂塵曠野蕭艾繁,驚見聯芳開病目。蘚沿怪石傍荊棘,芣苡湘筠伴幽獨。寶之不啻徑尺璧,藏以髹函惟恐瀆。龍眠底用寫九歌,掩卻離騷觀此軸。
洞章二首 其一 - 明代·李昌祺
縹緲大梵境, 玉京何寥寥。 空洞無色根, 泛兮若浮飄。 陽精鎮朗耀, 豈復知昕宵。 熣燦丹霞中, 浩歌白雲謠。 一聽眾緣息, 再聆群累銷。 劫運自茲度, 稽首登神霄。
合歡牡丹三首應教作 其三 - 明代·李昌祺
曉露溼芳英, 駢開恥獨榮。 仙姿雙弄玉, 道韻兩飛瓊。 人羨長偎倚, 天令巧合併。 鵲巢風化美, 佳植固堪徵。
汴城閱武歌 - 明代·李昌祺
南薰門外春光老,絮雪晴飄教場草。三衛精兵點得齊,練習今朝比常早。長竿鉅旗懸將臺,四面闢易行人開。前驅虎旅駿奔走,太監乘馬當街來。逡巡過去才都督,侍郎參行轡聯屬。繡衣御史並三司,冠蓋低昂密相簇。繩床列坐閱武亭,城外擊鼓城中聽。周遭柳圍地寬廣,陣勢任擺方圓形。內分橫直開長道,火炮沖天隊初到。弰盡雕弓冰作弦,通題勇字金塗帽。急鼓爭喧騎士馳,驍捷不數幽并兒。掄鎗奪槊左右射,互騁才藝誇神奇。一聲遙聽敲鉦響,輸者鞭笞贏者賞。荷戈束甲捲旌旃,沿路飛塵撲歸鞅。風傳??篥遠近鳴,紛紜部伍各返營。太平方信從軍樂,惟請衣糧不出徵。
送羅司訓考滿便道回家 - 明代·李昌祺
嬌鶯百囀柳三眠,忍向青春別客氈。芳樹暖風來燕候,柔桑麗日浴蠶天。路經山驛逢人少,家住鐔津喜地偏。若向他鄉持教鐸,封書好倩鯉魚傳。
顏用正輓詩 - 明代·李昌祺
幽棲忘聲利, 抗志惟雲泉。 澄神以內照, 白首甘草玄。 既混釣耕侶, 詎希冠蓋賢。 魄化名未泯, 塵凝榻尚懸。 服膺先民訓, 委順安其天。 誄文太史述, 遺經門人傳。 息蔭樹繞屋, 資生瓜在田。 掩棺諒靡憾, 況乃獲歸全。 孔曾皆一轍, 此理豈今然。
滿庭芳 其一 自述 - 明代·李昌祺
年衰病攻。 旬宣任重, 仕進心慵。 縱令勉強成何用。 齒豁頭童。 急退步、離他鬧叢, 便隨意、學做莊農。 辭官俸。 勤耕苦種。 歲計不愁空。
擬古十四首 其九 - 明代·李昌祺
聞昔有逸民, 風標何峻拔。 超然凌雲霓, 遐視九垓狹。 跡雖戾中道, 心則忘窮達。 其人諒可希, 前進脂吾牽。
別子欽劉同年 - 明代·李昌祺
廬陵漢名縣,黌舍當城南。粵從宋慶曆,傑構何潭潭。 穹碑泐學記,歐子親題銜。所以富才彥,挺然皆梓杉。 遊歌我昔忝,遺經事窮探。英俊非不多,畏敬踰四三。 子謨與德讓,奮起師易庵。晨夕久薰炙,化雨深濡涵。 王門職輔導,胄監峨弁簪。引之絕溫潤,欽止精研覃。 之宜暨仲舉,問學青於藍。惜未及貴壽,早終四子鹹。 篤實若陳李,磊落俱奇男。雄藩佐邦伯,經筵進封函。 就中最傑特,子欽文不凡。壁經世授受,道腴恣沉酣。 聱牙古盤誥,同異互訂參。他人悉窘步,君獨行眈眈。 翰林俊聲著,粉署刑名諳。冰檗豈論苦,澹泊夙能甘。 擿奸若風厲,讞獄同春含。譬之龍泉劍,光焰不可緘。 契闊五六載,相思隔煙嵐。追懷舊遊地,幾度聯歸驂。 茲焉幸一會,壯志仍巖巖。胸襟豁湖海,論議森戈錟。 藩臬諸鉅公,招邀列罌墰。肥牲刺羊豕,佳味羅蛤蚶。 鱠鮮旋烹鯽,醢美細臠?。玉棋圓疊蔗,金丸滿堆柑。 蔬茹剪霜韭,竹萌掘冬?。酒渴漱茗飲,齒寒嚼菹蘫。 叨陪接幾席,答問吐鄉談。清言霏玉雪,傾聽我所貪。 亹亹續弗絕,有如吐絲蠶。握手萬裡外,綢繆樂且湛。 胡為又分袂,行李僮僕擔。於時一陽復,兩鬢風毿毿。 東坡昔跋涉,渡海再遷儋。未久即見召,還朝貌逾傪。 寂寥數百載,繼武惟子堪。歲寒見松柏,大廈待楩楠。 賦詩寫繾綣,空言只增慚。情深覺詞贅,此意諒餘監。
題張憲副山水 - 明代·李昌祺
何郎畫法鹹稱工,層巒復嶂生筆峰。晝陰作寒雲霧密,樹色凝黛嵐煙濃。千崖萬壑驟雨歇,洗出重疊金芙蓉。超騰猶奔馬,奮迅若蟄龍。忽偃遽竦森嵷巃,瑤簪瓊筍杳靄磨高穹。淋漓墨瀋奪天巧,能令造化無全功。恍驚攝提初,宇宙開洪濛。結就仙巖之,峻琵琶之雄。玉氣夜白丹光紅,參苓芷術飄香風。留侯奕葉遠孫子,卜築講學棲其中,每將林泉芳潤咽嗽怡心胸。辭家入仕三十載,舊隱蘿徑屐跡莓苔封。地寬壤沃景寥闃,絕勝海上人罕得到蓬萊宮。虛亭臨泓細路繞,小橋橫岸新流通。籜冠薴服物外叟,尋幽覽勝棹輕舫,兩眼飽看船頭峰。耆山鬼谷貴溪水,秀淑代有賢才鍾。嗟予本是釣耕者,宦途浪寄浮萍蹤。老至百念都成空,惟存傳癖兼詩窮,可憐觸處隨病翁。寧思棗如瓜,弗羨印似鬥,但願引退休微躬。廟堂長揖別卿相,疃畦徐步偕樵農。體倦蔭雙松,神閒撫孤桐。窗間故笈父書在,掩關坐讀歌時雍。身雖未行夢先往,浩然興落盤洲東。還君此軸匣琴劍,懸車不待今年冬。
送張巡檢之雲南 - 明代·李昌祺
弓劍巡荒徼, 衣冠別上林。 路經三峽險, 人到百蠻深。 枸醬諳夷俗, 兒童解僰音。 點蒼山色古, 道便一登臨。
題祖來上人羅漢圖 - 明代·李昌祺
佛法無外無中邊,無起無滅無斜偏。閻浮眾生泡影然,聚散倏忽非牢堅。業風播蕩苦海掀,流轉沉溺疇能援。大雄世尊興憫憐,慈悲為棹波心船。拯拔群類出蓋纏,伊誰奉命司化權。三六開士相蟬聯,涅槃不入住大千。人人變幻神通全,導迷誘昧息妄緣。白雲枯木空巖前,蒲團宴坐禪宗禪。金環杖錫樹杪懸,有時羅齋入九淵。珠宮貝闕長周旋,摩竭迎送惟擎拳。有時松下談真詮,猿聽虎侍紛後先。袈裟半著袒右肩,有時赤腳臨奔川。所乘之筏汀蘆編,萬頃徑度輕翩翩。我曾夢訪石橋仙,賓頭盧與論三玄。若餐沆瀣飲醴泉,百花茶香親手煎。缽盂水滿騰蜿蜒,覺來一室空雲煙。只今回首知幾年,虛名羈絆世事牽。也知維摩疾未痊,螺山上人絕葷羶。持畫請施羅漢篇,展圖諦視峰巒巔。十八尊內見兩賢,雙瞳深碧綠髮鬈。項光閃爍頂相圓,細民舉首仰視天。再拜求救蘇顛連,上人戒律確且蠲。根塵識想俱泯捐,早成正覺坐青蓮。梵釋圍繞龍象筵,應真此時恭執鞭。我言豈異佛口宣,亙億萬劫長流傳。
哀蕭教授引之 - 明代·李昌祺
銜哀讀銘誄, 悲淚若河懸。 念我同門友, 於今在九泉。 契闊雖雲遠, 情好乃逾堅。 都門送別時, 何意遽長捐。 達宦每在晚, 朝露竟溘先。 一夕成長往, 二胤仍各天。 枯骼委烈焰, 餘燼藏墓田。 人生孰無死, 禮葬固所賢。 等為歸腐朽, 終當隨化遷。 所以曠達士, 形骸豈復憐。 佳名苟不沒, 詎必分烏鳶。
除夕宿汝寧僧舍聞停止夫役喜而有作 - 明代·李昌祺
除夕留僧寺, 焚香對老禪。 青燈伴今夜, 黃曆換明年。 宵旰憂誠切, 瘡痍痛暫蠲。 明晨呼萬歲, 頓首玉階前。
送張教授改任鳳翔 - 明代·李昌祺
客舍暄愛日, 旗亭冽霜風。 故人有遠宦, 策馬之關中。 識君今餘十五載, 幾度思君夢華採。 別後音徽煩屢寄, 交誼重逢不曾改。 似君才調世豈多, 手援健筆如揮戈。 門生問字每載酒, 道士寫經頻送鵝。 九年作官南海上, 文與波瀾相浩蕩。 今為冷椽向鳳翔, 岐山渭水周故疆。 隴雲秦樹真可畫, 絳帳橫經復閒暇。 座上青氈自足娛, 眼前白髮何須怕。 我本疏狂跡不羈, 與君情好最相知。 殷勤不勸杯中酒, 寂寞徒吟卷裡詩。
遊柳山書院 - 明代·李昌祺
休政違炎方, 返棹及清湘。 考圖訪前跡, 懷古陟遠岡。 禮殿丹堊陊, 雩亭棘榛荒。 既感時代異, 亦憐俎豆亡。 蘚深碧侵階, 蘿密青蔓牆。 雉鵙有翔集, 衿佩無趨蹡。 陰菌依座秀, 晴蕤沿澗芳。 豈伊誦弦地, 而為樵牧場。 撫俗思賢哲, 繼軌念循良。 視廢餘誠怍, 舉墜職所當。 南藩如重踐, 庶或夙心償。
《李昌祺的詩有哪些?李昌祺的詩詞全集17首》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