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兒們好,這篇文兒是1個系列的第1篇,這個系列叫做黃偉文(香港著名填詞人,2007年6月,憑藉為陳奕迅創作的歌曲《最佳損友》獲得第七屆華語音樂傳媒大賞最佳作詞人獎)的聚散觀,一共有3篇,包含3個主題,分別是:故交決裂、情侶分手、親人離世。每個主題以黃偉文的歌詞為核心,搭配陳奕迅的音樂,由非典型學生為你賞析!
作者:非典型學生,男,雙魚座,19歲。
自序:
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這是詩人。
以我觀物,萬物盡顯其本色,這是黃偉文。
一個詞人的聚散觀,往往決定了這首詞的高度和質量。黃偉文與其他詞人不同在於,他的聚散觀更加淡然。仿佛聚與散都充滿詩意,是上天安排。這就保證了一首詞出自他的筆下,是註定不落俗套的。
「被推著走跟著生活流」
「早知解散後各自有際遇作導遊,奇就奇在接受了各自有路走。」
——陳奕迅《最佳損友》
朋友 我當你一秒朋友
朋友 我當你一世朋友
奇怪 過去再不堪回首
懷緬 時時其實還有
朋友 你試過將我營救
朋友 你試過把我批鬥
無法 再與你交心聯手
畢竟 難得有過最佳損友
從前共你 促膝把酒
傾通宵都不夠
我有痛快過 你有沒有
很多東西今生只可給你
保守至到永久
別人如何明白透
實實在在 踏入過我宇宙
即使相處到 有個裂口
命運決定了 以後再沒法聚頭
但說過去 卻那樣厚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不知你是我敵友 已沒法望透
被推著走 跟著生活流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生死之交當天不知罕有
到你變節了 至覺未夠
多想一天 彼此都不追究
相邀再次喝酒
待 葡萄成熟透
但是命運入面 每個邂逅
一起走到了 某個路口
是敵與是友 各自也沒有自由
位置變了 各有隊友
……
早知解散後 各自有際遇作導遊
奇就奇在 接受了 各自有路走
卻沒人像你 讓我 眼淚背著流
嚴重似情侶 講分手
「黃偉文不提絕交,用解散一詞代替,仿佛曾經的友情像是費盡心機經營的一家公司,不堪一擊卻又千變萬化。
「際遇」「接受」兩個詞中儘是無奈。現代人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下被這快節奏的生活推著走,但凡有路能走下去,當然欣然接受。
新朋友不懂你的老脾氣,老朋友不懂你的新境遇。幾番折騰下來,身邊人已寥寥無幾。
這就是黃偉文不同於別人的聚散觀,他不去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他只是平淡的承認了一個又一個自然界的必然。
你可能會問,既然他如此灑脫,為何還會抱怨「奇就奇在接受了各自有路走」。
這就是黃偉文作詞的另一個特點了,雖然聚散觀架構足夠高遠,但是絕對有著煙火氣,讓你感受到它本也源自這充滿欲望的凡塵。
這責怪的語氣,像不像你我每天面對生活時發出的感喟。」
……
不知你又有沒有 掛念這舊友
或者自己 早就想通透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親的某某
總好於 那日我 沒有
沒有 遇過 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