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聯絡方式,手機簡訊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一些商家趁機打上了手機用戶的主意。但是由於簡訊從內容到發送,基本上處於無人監管的真空狀態,所以大量廣告、詐騙性質的垃圾簡訊令手機用戶叫苦不迭。
這些群發簡訊的幕後指使者究竟是誰?運營商在簡訊群發價值鏈上究竟充當了什麼角色?背後究竟又隱藏著什麼樣的利益格局呢?經過多日的明查暗訪,終於理清了群發簡訊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揭開了簡訊群發行業的神秘面紗。
簡訊溯源,順藤摸瓜
手機用戶接收到的群發簡訊根據顯示號碼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簡訊卡群發簡訊,這種簡訊在手機上顯示的發送端是一個手機號碼。簡訊卡一部分來源於運營商為個人用戶提供的簡訊資費優惠套餐,這些套餐按照運營商與用戶的協定,不允許發送商業廣告,而且技術上有數量限制,每條簡訊每次最多發送99條,群發間隔不能短於半小時。但簡訊卡群發業者無所不用其極,每發99個號碼就停下來半小時,重新輸入一遍信息後繼續發送。
另一部分則是異地手機SIM卡惡意欠費,簡訊卡群發業者利用運營商異地結算的時間差,在手機號開通後,拿到異地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狂發簡訊,直至被欠費停機,而這幾天的時間差早就讓群發業者賺到了一大筆。
按照手機用戶的正常簡訊發送方法,群發業者要發送大批量的群發信息可也夠累的,但事實上,簡訊卡的群發業者都是購買一種俗稱「簡訊貓」的簡訊發送器,有的接電腦用,有的可以直接用,只要設置完需要發送的信息和手機號碼庫,就可以自動發送了。採用以上任何一種簡訊卡群發商業簡訊都屬於違法行為,「簡訊貓」也屬於違法產品,而絕大部分詐騙類簡訊都是採用的這種方式,這種簡訊卡群發一經發現就會被運營商停號處理,被公安部門追查。但簡訊卡的群發業者們受暴利的驅使,不惜鋌而走險。
簡訊卡群發由於卡的「生命期」太短,所以群發業者拿到卡後就必須一天24小時連續發送,以保證利潤的最大化,絕大部分「午夜兇鈴」垃圾簡訊正是由他們的「簡訊貓」送出的。
二、個人簡訊平臺群發,這種簡訊在手機上顯示的發送端是個人SP的特別服務號碼,SP就是簡訊內容服務商,特別服務號碼是運營商為他們分配的一個惟一性數字標誌,跟手機號碼有明顯不同。自幾年前移動夢網計劃實施以來,個人簡訊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個人簡訊平臺的SP數目達到了數千家。SP給手機用戶群發簡訊是通過直接接入運營商的機房網關,發送速度很快,因此SP的通道一度成為群發簡訊的重要途徑,伴隨而至的計費陷阱,讓不少消費者吃到了苦頭。
三、企業簡訊平臺群發,這種簡訊在手機上顯示的發送端是企業SP的特別服務號碼。現在運營商對個人與企業的簡訊業務是分成兩個平臺來管理,運營把企業簡訊平臺設計成不能從事類似個人簡訊平臺的手機扣費業務,沒有扣信息費的功能。因此對於企業簡訊平臺發送的簡訊,手機用戶接收都是免費的,回復也是正常的通訊費,也就是說用戶無論接收還是回復都無需擔心計費陷阱,這就是企業簡訊平臺和個人簡訊平臺的根本區別。
誰在為群發簡訊買單?
撇出計費陷阱的因素,群發簡訊的成本完全由發送方來承擔,目前為群發簡訊買單的群體分為三大類:
一、簡訊詐騙者和違法經營者以前這些詐騙者們都是通過現場設局、郵政信件、電話、網際網路等方式來實施他們的中獎、低價商品、六合彩等騙局,簡訊由於可以隱匿真實身份、價格便宜、目標性強等特點,一出現就受到了這些詐騙者們的青睞,詐騙分子對新技術的利用確實是「走在了社會的前列」。
辦假證、賣走私品的違法經營商戶更是把簡訊群發當成了最安全、最廉價的業務推廣方式,相比僱人提心弔膽地到處貼小廣告,簡訊群發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第一選擇。
由於他們經營的屬於違法業務,不可能接入企業簡訊平臺,因此都是採用簡訊卡群發的方式,這兩類人群是簡訊這個現代通訊手段的主要抹黑者。
二、急於開拓新客戶的新企業由於可以強制性到達用戶手機,一個地區的手機號碼也是有號段規律的,因此按照號段來群發簡訊成為一些急於開拓新客戶的初級型企業的重要手段。由於企業簡訊平臺不允許發送廣告,因此他們也都是採用簡訊卡群發。由於這類型企業在國內佔相當大數量,通過他們發出的廣告信息數量也非常客觀,他們是大部分垃圾簡訊的製造者。
三、用簡訊作為客戶服務工具的成熟型企業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穩定、大量的會員客戶群,他們不會採取強制騷擾的方法來開拓新客戶,而是靠自己長期積累下來的服務與口碑。對新客戶,他們有成熟有效的商業技巧,他們使用簡訊是用來為會員老客戶提供各種真正有價值的服務,而不僅僅是節日問候之類的大眾性信息。這些企業注重信譽,所以他們不會跟違法信息一樣採取簡訊卡群發的方式,而是接入正規的企業簡訊平臺。由於都是老顧客,大家很熟悉,客戶在接受到他們的簡訊時,就好像接到朋友的簡訊一樣,加上都是跟客戶本身相關的業務內容,所以很少會被當作垃圾簡訊,客戶不需要時,則可以方便地退訂。因此這類企業發送的簡訊很少引起投訴。
揭開業內公司的神秘面紗
簡訊群發的從業公司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簡訊卡群發業者。
這類群體以個人為主,由於其經營屬於非法業務,無法公開宣傳,只能通過網站論壇、QQ等方式進行推廣。他們的業務模式分簡訊貓銷售和簡訊代發兩種。
第二類,個人SP轉入者。
由於運營商對個人簡訊市場的整頓,很多中小個人SP舉步維艱,紛紛轉入簡訊群發市場,期望在企業市場上找到立足點。但由於個人簡訊平臺規範後,加入了種種的限制,如不能全網,不能回復等等,客戶只能定位於簡單群發的初級型企業,在垃圾簡訊的邊緣遊走。
第三類,企業簡訊SP。
運營商的企業簡訊平臺管理部門對SP的信譽與規模的審核與管理都很嚴格,企業簡訊SP屬於群發簡訊的正規軍。
(責任編輯:劉煦)